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868)

作品数:14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束良佐于红梅祝鹏飞朱继荣孔祥忠更多>>
相关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土壤
  • 4篇氮形态
  • 3篇交替灌溉
  • 3篇灌溉
  • 3篇番茄
  • 3篇
  • 2篇荧光
  • 2篇有机氮
  • 2篇生物炭
  • 2篇农田
  • 2篇迁移
  • 2篇硝态氮
  • 2篇可溶性有机氮
  • 2篇Q+
  • 2篇X射线荧光
  • 2篇I
  • 1篇氮分布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流失
  • 1篇荧光光谱

机构

  • 11篇淮北师范大学
  • 9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省濉溪县...

作者

  • 11篇束良佐
  • 8篇于红梅
  • 4篇祝鹏飞
  • 3篇孔祥忠
  • 3篇朱继荣
  • 2篇王荣富
  • 2篇王志刚
  • 2篇徐飞
  • 2篇刘瑞
  • 2篇曹利锋
  • 1篇武燊
  • 1篇王海红
  • 1篇王春辉
  • 1篇张存岭
  • 1篇高婷
  • 1篇张强
  • 1篇刘飞
  • 1篇周秀杰
  • 1篇曹双
  • 1篇张德雨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与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生物炭是生物体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环境中经高温裂解后形成的含碳率较高的产物。目前对生物炭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不同学科领域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阐述了目前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污染、土壤碳氮转化过程以及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且提出目前生物炭在改土培肥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生物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朱继荣孙崇玉于红梅束良佐刘瑞章丽萍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环境土壤结构土壤肥力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结合元素分析仪分析金华佛手14种元素被引量:6
2012年
以VarioⅢ元素分析仪分析金华佛手C,H,O,N含量,以PW2400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定性扫描佛手样品,采用IQ+分析法分析Mg,Al,P,S,Cl,K,Ca,Mn,Fe,Sr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将C,H,O,N元素含量作为固定项处理,结果较为理想;为防止样品表面脱落而采用Mylar膜将样品包裹技术,通过对膜系数的校准,分析结果比较理想。
王志刚于红梅
关键词:元素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佛手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1
2014年
以高产大果型西红柿品种中研988为材料,采用分根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APRI)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铵态氮)对番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灌溉方式或下限处理下,铵态氮对番茄植株前期生长有利,而硝态氮促进番茄植株后期生长,并促进果实产量增加.在APRI同一灌水下限下,硝态氮处理可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提高营养品质.同一氮素形态供应下,APRI番茄的株高和叶面积均小于正常灌溉(CK),但灌水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θf)的APRI处理番茄茎粗在生长后期有所增加.在同一氮素形态下,与CK相比,APRI各处理的产量均下降,其中灌水下限在40%θf的APRI处理产量下降了22.4%~26.3%;而灌水下限在60%θf的APRI处理仅下降了5.3%~5.4%,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品质显著提高,并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因此,控制灌水下限在60%θf、供应硝态氮的APRI处理为番茄高产、优质、节水的最佳处理.
张强徐飞王荣富束良佐刘瑞张德雨
关键词:氮形态交替灌溉番茄
局部根区灌溉水氮耦合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设施黄瓜进行灌水量、灌溉方式、水氮根区位置的不同耦合,研究了局部根区灌溉下不同水氮耦合措施对设施黄瓜生长、土壤中硝态氮分布及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灌溉方式、水氮根区供应位置对黄瓜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存在着不同的交互作用。亏缺灌溉量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均低于相应灌溉方式下的正常水量处理。相同灌溉量处理条件下,交替根区灌溉的黄瓜生物量与产量显著高于两侧均水均氮处理,以正常交替水氮异区处理黄瓜地上部生物量及果实产量最大,分别达到1 143kg/hm2(干重)和1.75×105 kg/hm2(鲜重);而固定根区灌溉下,尤其在水氮异区条件下,生物量与产量则下降。在亏缺灌溉量下,交替根区灌溉处理的黄瓜生物量以及产量与常规充足灌溉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正常灌溉量条件下,通过对局部根区灌溉下不同水氮耦合对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的分析表明,施氮是造成土壤中硝态氮积累的原因,土壤水分的垂向运动是影响硝态氮向下淋洗的一个主要因子。固定水氮同区、交替水氮同区处理硝态氮向下淋洗较强,水氮异区处理硝态氮向下淋洗相对较弱。交替水氮异区处理氮素主要累积在0—110cm土层,深层累积量显著低于其他水氮耦合处理。综合黄瓜生长、土壤硝态氮淋洗等因素考虑,交替水氮异区处理是最佳的水氮耦合处理方式。
祝鹏飞武燊束良佐刘飞朱克亚郭加汛
关键词:水氮耦合硝态氮黄瓜
分根交替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苗期光合日进程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本试验以番茄为材料,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日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方式(正常灌溉、交替根区灌溉)以及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且交替根区灌溉设置两种灌溉下限(60%或40%田间持水量,θf)。水分处理30d后测定番茄苗叶片光合日进程与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有利于苗期番茄生长发育;(2)与正常灌溉相比,交替灌溉处理下植株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及生物量随灌溉下限不同而有差异,只要交替灌溉水分下限控制适当(60%θf),在节约水分的同时对番茄光合作用与生长的影响不大,但过分的水分胁迫对番茄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并最终导致生物量降低。
徐飞祝鹏飞束良佐王荣富任伟葛吉源曹利锋
关键词:氮形态番茄交替灌溉
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6年
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是能被水和盐溶液浸提的有机氮。综述了国内外对这一特殊氮素组分的研究进展,包括SON的来源和组成、农业生态系统中SON的含量、SON对植物养分吸收的贡献、SON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SON在农田土壤氮素淋失中的作用等。认为SON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氮循环和植物养分中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对农业生态系统中SON含量、淋失状况以及SON与其他土壤养分、植物吸收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孔祥忠于红梅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可溶性有机氮氮素氮素流失
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含量及迁移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分析农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可溶性氮素各组分的影响,揭示农田生态系统中可溶性氮素的迁移规律。测定5种利用类型下14种农田0~10 cm、10~20 cm层土壤可溶性无机氮(SIN)、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析农田利用方式对可溶性氮素的影响;测定葱、红花继木、西瓜、油菜等4种农田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50~60 cm层土壤SIN、SON含量,探讨可溶性氮素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0~10 cm层14种农田土壤SIN和SON含量分别为2.16~152.06 mg kg^(-1)、10.80~173.77 mg kg^(-1),SON占TSN的39.90%~83.95%,平均为64.65%;10~20 cm SIN和SON含量分别为1.51~75.58 mg kg^(-1)、6.08~65.01 mg kg^(-1),SON/TSN为43.01%~78.79%,平均为65.76%。可溶性氮素各组分的关系为SON>NH4+-N>NO3--N;农田利用方式对可溶性氮素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葱地、红花继木地、西瓜地、油菜地等4种农田土壤SIN和SON平均含量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减小,但有在下层(40~60 cm)累积的趋势。0~60 cm各层土壤SON/TSN为26.35%~72.35%,平均约为58.51%;农田利用方式对可溶性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有影响。因此,农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SIN、SON含量有显著影响,并对其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有影响;土壤SIN、SON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但有在下层累积的趋势;SON是可溶性氮素的主要组分,其对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
孔祥忠于红梅束良佐宋强刘涛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氮土壤剖面
X射线荧光IQ^+法在植物样品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012年
采用帕纳科PW2400波长射散X射线荧光光谱定性分析IQ+法,对植物样品进行扫描分析,并采用解谱专家智能软件和人工解谱。结果表明:植物样品中元素含量大于50μg/g,原子序数排在F以后的元素能被有效定性扫描。IQ+法能快速有效鉴别植物样品中常量、微量元素,是一种理想的元素定性分析方法。
王志刚
关键词:X射线荧光植物
分根区交替灌溉和氮形态影响土壤硝态氮的迁移利用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模拟土柱利用15N标记于土层10-20 cm、40-50 cm的方法,并设置不同形态氮肥供应(铵态氮、硝态氮)、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研究APRI下土壤中不同层次硝态氮的去向以及不同形态氮肥的影响。结果发现,APRI节水34.31%而不显著影响产量(P〈0.05)。随着15N标记层次下降,番茄植株对15N吸收利用率以及番茄收获后15N在1 m土层内的残留量显著下降,损失率显著增加。CI对10-20 cm土层的15N淋洗作用强于40-50 cm土层,APRI对10-20 cm的15N淋洗作用相对CI减弱,而促进了40-50 cm土层中61.3%的15N向上层土壤迁移。APRI下15N的损失率显著降低,利用率没有大幅度下降。相对于铵态氮肥料,硝态氮供应由于促进了植株生长及对15N的吸收,造成番茄收获后1m土层内15N累积量减少,而损失率与相应铵态氮供应的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分根区交替灌溉能够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洗,并能够促进下层土壤硝态氮向上迁移,减少损失,增加植物吸收利用的机会;不同形态氮肥通过影响植物生长而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去向。
王春辉祝鹏飞束良佐朱继荣于红梅詹雨珊袁梅
关键词:土壤灌溉迁移
婺江流域农田土壤不同种植方式下碳氮含量的特征
2015年
以婺江流域兰溪市烟溪村为研究地区,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对油菜地、苗圃地、菜地、黄豆地、棉花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碳氮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目的为烟溪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农田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差异显著,0~2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排序:菜地〉苗圃地〉油菜地〉黄豆地〉棉花地,菜地有机碳含量明显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40~60cm土层,苗圃地的有机碳累积含量最高,为21.63g/kg,棉花地累积含量最低,为6.93g/kg;0~1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的垂直空间分布表现:菜地〉苗圃地〉油菜地〉棉花地〉黄豆地.随着土层的加深,全氮含量逐渐下降,30cm土层以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农田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出随土层的深入而降低,0~30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下降明显;30cm土层以下变化不大.
高婷孔祥忠于红梅束良佐
关键词:有机碳全氮土地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