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1128-01)

作品数:17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蒲向明杨军张益琴魏颖艳更多>>
相关机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大学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白马藏族
  • 6篇故事
  • 6篇白马
  • 5篇文学
  • 5篇民间故事
  • 5篇藏族文学
  • 4篇傩舞
  • 3篇文化
  • 3篇表演
  • 2篇艺术
  • 2篇口传
  • 2篇口传文学
  • 2篇兼及
  • 2篇表演内容
  • 1篇新娘
  • 1篇殉情
  • 1篇艺术特色
  • 1篇艺术研究
  • 1篇源流
  • 1篇人生境界

机构

  • 17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宁波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17篇蒲向明
  • 2篇杨军
  • 1篇张益琴
  • 1篇魏颖艳

传媒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民族艺林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甘肃高师学报
  • 1篇西藏民族学院...
  • 1篇甘肃广播电视...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吉林艺术学院...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 1篇中国古代小说...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陇南白马人傩舞戏现状考察——兼及“池哥昼”源流考证被引量:4
2012年
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白马人系古代氐人的后裔,陇南白马人主要聚居区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河流域,其现存傩舞戏形式丰富多样,重要种类"池哥昼"、"麻昼"和"甘昼"等展示了其文化的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最具代表性的傩舞戏"池哥昼"人物内涵源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炎帝时代的刑天,与商周时期的雕题风俗有关。在春秋时期或略早形成氐羌三眼神土伯、二郎神崇拜的同时,融合殷周傩仪四目神(黄金四目)造就出傩舞戏形式并随之演进,延及明清至今,但傩舞戏扮相和表演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
蒲向明
关键词:源流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艺术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三被引量:2
2012年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主要包括池哥昼、甘昼和麻昼三大类,其服饰最富特色的是生活化和滑稽性结合统一的池哥昼、甘昼傩舞戏服饰。相比而言,麻昼服饰在艺术性和丰富性方面则更胜一筹,显示着白马藏族傩舞戏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体来看,艺术化和程式化是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发展变化的两极,在白马藏族娱神和娱人的傩舞戏表演中,服饰穿着则遵守着其独有的规则。
蒲向明
试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殉情母题”——以《新娘鸟》和《阿拜波与娥曼妹》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关于中国民间文学"殉情母题"的研究,目前所见成果较为有限。新疆、甘陕川一线的结合区域,是民间文学殉情母题多发的地区,白马藏族民间文学就存在这个特定区域内。通过对目前公开出版的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集的题材研究,可发现其中存在着特征显著的殉情母题。以《新娘鸟》和《阿拜波与娥曼妹》为例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不仅具备"相爱——干涉——殉情"的母题叙事模式,而且还存在着"传情——殉情——团圆"的母题情节模式。在艺术审美方面,这种"美的毁灭"殉情母题具有悲剧美和崇高美,对唤醒白马藏族的激情正义,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和信念、延续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杨军蒲向明
关键词:白马藏族殉情母题
流传凝炼特征:白马藏族故事从史到事的表述被引量:1
2014年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流传通道的三种形式,表现着在汉语介质下的"他者描述"之变动不居,由此而凝练出它最主要的特征,即白马藏族故事从史到事的表述。这种特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总的意图在于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对本族的历史加以重新的审视、包装与修饰,努力在为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灌注时代的气息。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原始的社会理想意识等所共同组成的人生未来意识,主导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以及将来白马藏族的故事观念和文学理想。
蒲向明
关键词:白马藏族民间故事
幻想与崇拜:“青蛙娶妻”型故事的情节生成与文化意义——以藏彝走廊民间故事为中心被引量:2
2020年
20世纪70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提出藏彝走廊的概念,经调查研究发现,作为古代氐族后裔的今白马藏人,其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长篇口传故事《阿尼嘎萨》为代表的"青蛙娶妻"型故事,是藏彝走廊多民族"青蛙娶妻"型故事情节生成的典型,属于情节有趣而又极具幻想的神异口传文学之一。通过对比白马藏人、彝族、羌族、傈僳族、白族、仡佬族、纳西族、哈尼族、景颇族、苗族、畲族、普米族等的"青蛙娶妻"型故事情节生成方式的异同,可以看出,藏彝走廊各民族该型故事的形成和流播与各民族的生活习性、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及文化心态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们表达了这一多民族区域人民对生命延续的企盼,呈现出该区域稻作文化及民俗风情的生活场景,是该区域人民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与英雄崇拜在民间故事中的折射,亦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性的集中体现。
唐海宏蒲向明杨贞明
关键词:藏彝走廊民间故事故事情节文化意义
母题类型视野下的白马藏族民间难题故事——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陇南白马藏族难题故事是以"解难题"为核心的故事,藉此表现白马藏族的聪明才智和征服自然、战胜自我的决心以及谋求自身幸福和实现美好愿望。其主要有巧女解题、长辈虐待、异类(穷汉)娶妻等母题类型,它们艺术地隐喻了白马藏族广大民众善恶相报的道德诉求和崇尚诚信的伦理考量,并折射出了他们朴素的社会正义感及其所倡导的道德自律精神。
杨军蒲向明
白马藏族及其传统文化刍论——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中心被引量:11
2013年
"藏彝走廊"的白马藏族,是一个最具文化特殊性的族群,其历史发展、地缘文化还鲜为人知。这种现状造成了对白马藏族的研究未能进入主流学术研究的视线,使白马藏族的传统文化长期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中心,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检索、对比分析,可以从哲学、宗教、伦理、风俗、文学、艺术、考古、科教等方面了解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概貌和基本特性,从而对丰富中国民族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产生一定的实际意义。
蒲向明
关键词:白马藏族传统文化
白马藏族百褶衣图案及其文化元素构成——以陇南为中心
2015年
白马藏族百褶衣的图案有着特定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构成其基本文化元素的太阳纹、月亮纹和星星纹以及彩条纹、几何纹和花卉纹等,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厚的历史传统,承载着该民族古老文化信息。这些文化元素的组合与变化,既考虑了各元素之间的对应和映衬等多种关系处理,也体现了各元素之间特定单位纹排列时形成的种种构成格律。以陇南白马藏族百褶衣为代表的该民族服饰图案,把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图案设计原理浑然天成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特有民族较为完整的服饰图案文化元素谱识,并造就了白马藏族图案形式的一个视觉文化体系,更有利于白马藏族服饰图案及其文化元素和审美追求的民族传承与创新。
魏颖艳蒲向明
关键词:白马藏族文化元素
白马藏族“酒曲体”歌诗对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被引量:4
2013年
白马藏族通行自己的"白马语",没有文字,因而没有纯书面的诗歌(徒诗),目前学界对其诗歌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但白马藏族歌曲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包含大量成歌之诗(歌诗),它们和中国传统的歌诗有联系也有区别,显示了在历史长河中不同于中原汉族歌诗的另一种形态,反映了白马藏族歌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和特有形态,故而也丰富了中国歌诗的样式和内涵,具有重要文学意义和价值。白马藏族歌诗有多种类型,其中"酒曲体"歌诗最具有代表性,体显了该族对人生诚境、仁境和乐境的综合性审美表达。探索白马藏族歌诗的文学规律,可以填补国内外关于该民族诗歌和韵文研究的空白。
张益琴蒲向明
关键词:白马藏族歌诗人生境界审美表达
论白马藏族的民间故事——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为中心
2015年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是该民族创造并传承的口头文学作品,包括传奇故事、生活故事、爱情故事、动植物故事、官民故事等;这些故事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白马藏族社会生活以及白马民众理想愿望,在艺术上具有形象塑造区域化、纪实与幻想兼容化、情节结构程式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语言运用本族化等特点,堪称中国文学和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块奇珍。
蒲向明
关键词:白马藏族民间故事艺术特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