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8071)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白绍良傅剑平于海祥武建华慕遂峰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混凝土
  • 4篇高应变
  • 4篇本构
  • 3篇本构模型
  • 2篇弹塑性
  • 2篇低周
  • 2篇低周疲劳
  • 2篇应力
  • 2篇应力-应变模...
  • 2篇受力
  • 2篇土结构
  • 2篇混凝土结构
  • 2篇钢筋
  • 2篇钢筋混凝
  • 2篇钢筋混凝土
  • 1篇弹性模量
  • 1篇低周疲劳性能
  • 1篇循环加载
  • 1篇受力试验
  • 1篇受力状态

机构

  • 9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船舶工业...
  • 2篇中船第九设计...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重庆市建筑科...
  • 1篇江苏省城市规...
  • 1篇联合工程公司

作者

  • 6篇白绍良
  • 4篇傅剑平
  • 3篇武建华
  • 3篇于海祥
  • 2篇吴从超
  • 2篇慕遂峰
  • 1篇赵虎
  • 1篇李英民
  • 1篇袁新国
  • 1篇陈小英
  • 1篇王兴平
  • 1篇朱凯
  • 1篇张国彬
  • 1篇王敏

传媒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 1篇规划师
  • 1篇建筑结构
  • 1篇第三届全国建...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无损受力状态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被引量:8
2009年
在实验基础上得到了混凝土在理想无损伤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此理想无损伤曲线和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塑性与损伤相解耦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其中塑性部分建立在有效应力空间,采用基于拉、压双重强化模式的屈服函数,塑性强化准则采用理想无损伤条件下的Ramberg-Osgood强化规律;损伤部分基于有效应力张量的正负分解,采用受拉和受压两个损伤变量反映两种不同的损伤状态,由塑性应变驱动的分段曲线损伤演化方程建立在理想无损伤应力-应变关系之上。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文模型的有效性。
于海祥武建华
关键词:混凝土本构模型弹塑性
应变上限递增的混凝土高压应变循环受力试验被引量:1
2005年
为了建立考虑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的混凝土受压本构模型,利用全数字化电液伺服式试验机及其位移控制加卸载功能,在已经完成的混凝土棱柱体等应变幅多次重复受压试验(最大应变以不同幅度超过ε0,0ε为与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压应变上限逐步加大的混凝土棱柱体多次重复加卸载试验,获得了其独特的低周疲劳特征及加卸载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有必要根据实测结果对以往假定的卸载-再加载本构模型作出重要调整.
傅剑平慕遂峰白绍良
关键词:混凝土受力试验高应变变循环低周疲劳性能
一维损伤变量的合理定义方法被引量:9
2008年
针对利用"弹性模量衰减法"定义损伤变量是否合理这一问题,借助有效应力的概念以及应变等效假设,从本质上阐述了一维情况下材料损伤变量应该以何种弹性模量来定义。指出从应变等效假设的角度准确度量材料的损伤程度必须首先确定材料的无损伤参考工作状态;将直线形式的应力-应变关系作为无损伤材料的参考工作状态是没有根据的。按照弹性损伤和弹塑性损伤两种状况推导出损伤变量的合理定义,证明卸载模量的退化可以作为弹塑性材料损伤变量的定义。同时,结合所提出的混凝土受压损伤本构方程,验证弹性应变等效假设,并给出一维损伤本构模型的合理建立方法。
于海祥武建华李强
关键词:弹性模量弹塑性
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被引量:13
2004年
在结构的抗震设计、未来震害预测、震后经济损失评估等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选择合理的反应量建立结构损伤评估模型,以定量计算出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损伤指标。在分析现有的损伤参数以及几种双参数地震破坏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并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确定了模型参数。
于海祥武建华张国彬
对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的识别和修正被引量:38
2005年
本文根据所收集到的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完成的有翔实记录的以不同方式循环加载到破坏的44个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结果,对知名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进行了识别。发现在该准则预测结果中损伤指标D的位移项Dδ和能量项DE的比重与构件在滞回循环中达到的位移延性μ的关系与近年来试验研究中逐步认识到的随着μ的增大Dδ的比重相应增大而DE的比重相应下降的规律是相反的。为了纠正这一点,本文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对该准则提出了修正建议,该建议符合合理的Dδ-μ及DE-μ关系,且改善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另外,本文还对破坏准则与普遍意义的损伤识别准则的关系及区别进行了讨论。
傅剑平王敏白绍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综合效益导向的开发区群整合策略研究——以宁波市开发区群为例被引量:10
2011年
当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开发区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受行政区划和属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开发区群内各个开发区之间争市场、争资源、争投资、争项目及竞相压价的现象愈演愈烈,影响了开发区集聚效益的发挥。开发区群需要按照综合效益评判进行一定的整合,以避免开发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开发区群整合策略包括:以区域效益为导向的政策引导型整合策略、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引导型整合策略、以生态效益为导向的空间引导型整合策略,以及以个体效益为导向的分开发区整合策略。
王兴平赵虎朱凯袁新国
高应变状态下混凝土的非等应变幅重复受压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建立考虑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的混凝土受压本构规律,利用全数字化电液伺服式试验机及其位移控制加卸载功能,完成了最大应变以不同幅度超过ε0(ε0为与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的混凝土棱柱体的等应变幅多次重复受压试验(循环周数分别从624周到8931周),获得了其独特的低周疲劳特征及加卸载应力-应变规律。
傅剑平慕遂峰白绍良
关键词:混凝土低周疲劳本构关系
利用混凝土高应变损伤累积本构模型的模拟分析
2011年
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假定的混凝土卸载-再加载本构模型做出重要调整,提出了能够在任意加载模式下较好反映混凝土材料累积损伤规律的本构模型,以反映加载历史对混凝土在滞回过程中的强度、刚度退化和滞回耗能的影响,同时编制了混凝土材料应力-应变反应分析程序,并添加到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中去,分别对本文试验和所收集到的柱子低周疲劳试验进行对比模拟分析,在材料层次和构件层次上初步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吴从超白绍良
关键词:混凝土应力-应变模型
利用混凝土高应变损伤累积本构模型的模拟分析
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假定的混凝土卸载-再加载本构模型做出重要调整,提出了能够在任意加载模式下较好反映混凝土材料累积损伤规律的本构模型,以反映加载历史对混凝土在滞回过程中的强度、刚度退化和滞回耗能的影响,同时编制...
吴从超白绍良
关键词:混凝土应力-应变模型
文献传递
等幅侧向位移循环下柱混凝土纤维应变规律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在已完成的包括16个构件的等位移循环加载钢筋混凝土柱的系列试验中,通过在其中3根柱的塑性铰区沿混凝土受力方向安设位移计,较准确测定了混凝土测试标距内的平均应变在一个加载循环内的变化规律及其随周数增长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单周最大压应变随周数的增长而持续增大,单周最大名义拉应变随周数增长而持续减小的重要现象;并与柱顶水平力-水平位移滞回规律实测结果相对应,结合截面受力特征对所得单周和多周应变变化规律的成因作了分析。
傅剑平李英民王敏陈小英白绍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