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220202D)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贾秀领吕丽华梁双波王慧军张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冬小麦
  • 2篇小麦
  • 1篇玉米
  • 1篇适应性
  • 1篇平原区
  • 1篇夏玉米
  • 1篇节水
  • 1篇节水技术
  • 1篇节水技术模式
  • 1篇灌水
  • 1篇播前
  • 1篇播种
  • 1篇播种密度

机构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2篇贾秀领
  • 1篇姚艳荣
  • 1篇王慧军
  • 1篇马瑞昆
  • 1篇梁双波
  • 1篇吕丽华
  • 1篇裴翠娟
  • 1篇董志强
  • 1篇张丽华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干旱年型播前土壤底墒、播种密度及灌水对冬小麦的产量效应被引量:7
2011年
为明确播前底墒、播种密度和生育期灌水对冬小麦的产量效应,于2008-2009年度,采用3因素裂区设计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降水92.5 mm的干旱年型,播前土壤底墒(2 m土层内)由518 mm增至541 mm,产量提高14.7%;再进一步增至560 mm,增产甚微(0.4%)。在较低底墒基础上增加23 mm,增产1 180.9 kg/hm2,供水效率增量为51.3 kg/(hm2.mm)。低墒条件下增加密度和灌水增产较为明显,但改善播前底墒的增产作用显著高于生育期播种密度和增灌开花水的作用。因此,播前造墒是实现小麦节水高产的重要措施。在底墒较低情况下通过增加密度和灌水,部分补偿底墒的不足而提高产量。
张丽华姚艳荣裴翠娟董志强贾秀领马瑞昆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密度
黑龙港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技术模式适应性模糊评价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对3种节水技术模式以生产上的常规灌溉模式为对照进行了技术优属度评价,以期为黑龙港平原主流节水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模糊集理论和熵信息理论为指导,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熵权数学模型,对节水技术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港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节水技术模式从优到劣排序为:春2水模式、传统模式(对照)、春1水模式、免春灌模式。春2水模式适宜在黑龙港平原推广应用。
吕丽华王慧军贾秀领梁双波
关键词:节水技术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