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D081)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吴靓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荆州花鼓戏
  • 5篇花鼓
  • 5篇花鼓戏
  • 2篇音乐
  • 2篇戏曲
  • 2篇剧种
  • 1篇地方戏
  • 1篇地方戏曲
  • 1篇音乐形态
  • 1篇音列
  • 1篇生态调查
  • 1篇题材
  • 1篇腔长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体制
  • 1篇文化体制改革
  • 1篇戏曲题材
  • 1篇戏曲音乐
  • 1篇小调
  • 1篇民间小调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吴靓

传媒

  • 1篇中国音乐
  • 1篇戏曲艺术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戏曲研究
  • 1篇当代音乐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荆州花鼓戏蕲水腔音乐的演变被引量:1
2014年
蕲水腔是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之一,但学界对其少有研究。本文以荆州花鼓戏蕲水腔音乐为研究对象,从旋律音列、落音、句末拖腔、句幅、腔式、字位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对不同时期的蕲水腔进行比较,考察其在音乐形态上的变化,从而探究荆州花鼓戏音乐发展演变规律。
吴靓
关键词:荆州花鼓戏音乐形态
荆州花鼓戏生态调查——国有剧团与民营戏班的生存状态被引量:2
2014年
荆州花鼓戏是流行于湖北省境内长江、汉水三角洲平原的地方戏曲。本文以荆州花鼓戏表演团体为对象,从其演出活动、运营方式等角度展开调查,考察其当下生态的同时,阐述剧种近几十年来在演出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演出机构的组织与经济运作特点,为研究荆州花鼓戏以及更多地方剧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照。
吴靓
关键词:荆州花鼓戏生态调查文化体制改革
从题材变迁看荆州花鼓戏的艺术特色被引量:2
2015年
荆州花鼓戏形成于晚清,在约两百年的历史中,其剧目题材由以乡土生活为主向复杂多样的政治军事生活拓展,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丰富性堪与大剧种比肩。从对剧目的梳理可见,荆州花鼓戏迷恋悲情,长于以苦情苦境博得喝彩,善于铺陈复杂故事,这与其音乐的特色和表现力关系密切。
吴靓
关键词:荆州花鼓戏戏曲题材
论荆州花鼓戏高腔音乐的百年演变被引量:1
2015年
荆州花鼓戏有四大主腔,即高腔、蕲水腔、打锣腔、四平腔。高腔长在抒情,可表现喜、怒、思、忧、哀、恐、惊等多种情感;蕲水腔长于叙事;四平腔刚柔并济,既可用于抒情,亦可用于叙事;打锣腔则主要用于叙述惨痛往事和抒发悲愤之情。高腔、四平腔与当地的劳作歌曲、民间小调关系密切,蕲水腔则是由鄂东传人江汉平原,又在江汉平原文化——特别是当地方言的影响下发生变化。
吴靓
关键词:荆州花鼓戏腔长音列民间小调刚柔并济
荆州花鼓戏传承方式之变迁及其对剧种发展的影响
2015年
近百年来,荆州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由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到随团习艺,识谱学唱,基本功训练,边学边演,再到现代学校培养,注重文化学习的巨大变化。传承方式之变迁,对荆州花鼓戏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
吴靓
关键词:荆州花鼓戏地方戏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