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15)

作品数:12 被引量:108H指数:7
相关作者:王英民仲米虹卓海腾王永凤唐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盆地
  • 7篇主控因素
  • 4篇南海北部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珠江口盆地
  • 3篇凹陷
  • 3篇白云凹陷
  • 2篇地貌
  • 2篇三叠
  • 2篇深水
  • 2篇重力流
  • 2篇陆架
  • 2篇陆架边缘
  • 2篇沉积物波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地貌
  • 1篇地震地貌
  • 1篇地震地貌学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5篇中海石油气电...
  • 4篇中海石油(中...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油研究总...

作者

  • 11篇王英民
  • 5篇仲米虹
  • 3篇卓海腾
  • 2篇王永凤
  • 2篇王星星
  • 2篇徐少华
  • 2篇魏文杰
  • 2篇陈晨
  • 2篇唐武
  • 1篇邱燕
  • 1篇徐国强
  • 1篇彭学超
  • 1篇周家伟
  • 1篇徐尚
  • 1篇龚承林
  • 1篇李华
  • 1篇邹华耀
  • 1篇徐少华
  • 1篇杨彩虹
  • 1篇赵亚楠

传媒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2015年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白云峡谷群富有孔虫砂层沉积特征及发育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选取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迁移峡谷群中典型陆坡限制型峡谷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力活塞样在峡谷头部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地层中揭示出了5个泥质砂层,其砂粒成分包括石英、生物碎屑和较高含量的有孔虫。研究发现,这些富有孔虫砂层不仅表现出底部侵蚀、定年倒置等重力流沉积特征,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牵引流特征,包括:1)累积概率曲线图与C-M图显示砂层中的粗粒沉积物表现出滚动搬运过程;2)滚动和悬浮组分颗粒分选性较好;3)部分位置可见顶、底岩性突变面和双向交错层理。综合以上证据认为,南海活跃的深水底流对先期重力流沉积的改造可能是形成这些砂层的内在机制。同时,结合三维地震揭示的峡谷内沉积物波以及南海现今水流实测数据,认为峡谷内改造沉积物的底流主要来源于活跃的内波内潮作用,而砂层层理厚度的周期性变化与浮游有孔虫的大量富集可能均是该过程的直接体现。
高胜美卓海腾王英民王星星贾凯育周伟
关键词:海底峡谷沉积物波内波内潮
深水重力流模拟研究进展及对海洋油气开发的启示被引量:10
2018年
物理和数值模拟是深水重力流沉积过程研究的有效手段.利用实验室中不同类型水槽(水池)可模拟不同条件下的重力流沉积过程、海底地貌与重力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据此展开相应的数值模拟分析,从而实现深水重力流沉积过程的定量分析.基于我国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目前所取得的地质认识,展开关于白云凹陷珠江组重力流流体转换过程和浅层富含生物碎屑的重力流沉积过程模拟、琼东南中央峡谷内浊积水道沉积过程模拟,有助于揭示深水区砂体的展布规律以及储层构型特征,指导南海北部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
王星星王英民高胜美毛佩筱卓海腾王明晗周家伟
关键词:南海北部
台湾峡谷的成因及其对沉积的控制被引量:7
2014年
台湾浅滩陆坡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发育众多的海底峡谷,其中台湾峡谷的走向与沿陆坡向下的侵蚀沟壑明显不同,呈近45°相交;在峡谷的下部又出现一次明显的转向,随后平行于陆坡自西向东延伸,最终汇入马尼拉海沟.本次研究利用多波速水深数据、高分辨地震资料和沉积柱状样,描述了台湾峡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初步讨论了峡谷的成因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台湾峡谷的地形、地貌和沉积特征具有分段性:上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呈V形下切,广泛发育滑动、滑塌等重力流类型;中段以侵蚀-沉积过渡作用为主,呈U形,发育内堤岸;下段以沉积作用为主,发育沉积物波,底流对峡谷内部沉积物有明显的改造(reworked sand).台湾峡谷的形成演化与沉积物供给、重力滑动(滑塌)、断裂活动和海底刺穿密切相关:(1)由于陆源碎屑物质供应较充足,陆架边缘沉积物不断向海方向推进,在前缘形成滑动、滑塌,为峡谷的形成提供了动力;(2)断裂活动导致地层破碎,重力流优先侵蚀较脆弱的地层,使峡谷的延伸方向与周边侵蚀沟壑呈明显斜交;(3)海底刺穿形成海山,由于海山的阻挡作用,峡谷的下段转为近东西走向,同时大量沉积物在拐弯处溢流出来形成沉积物波.
徐尚王英民彭学超邹华耀邱燕龚承林卓海腾
关键词:深水沉积重力流沉积物波地形地貌
塔北地区黄山街组湖盆滩坝砂体沉积模式被引量:4
2015年
查明陆相拗陷湖盆滩坝砂体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该类型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上三叠统黄山街组湖侵—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发育的滩坝砂体进行了详细分析后指出,研究区滩坝砂体发育坝主体、坝侧缘、坝间、滩砂和湖湾泥5种微相,每种微相沉积特征差异明显。平面上滩坝砂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北部居主导地位,其他地区则零星孤立分布。滩坝砂体的形成与研究区特殊的地貌背景、水动力环境、湖平面变化以及沉积物供给条件密切相关。在对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拗陷湖盆滩坝砂体沉积模式。
唐武仲米虹田建华邹梦君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主控因素
南海北部陆坡分类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陆坡形态隐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其差异性是大陆边缘沉积、侵蚀过程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利用横跨南海北部的二维地震测线,采取曲线拟合的研究手段,在南海北部识别出了下凹型、平直型、"S"型等三种类型的陆坡。下凹型陆坡发育在莺歌海-琼东南西部、珠江口中部两个陆坡区,但其成因不同,前者主要受控于快速的沉积物供给,而后者受到陆架边缘三角洲进积和海底峡谷侵蚀的联合作用;平直型陆坡仅见于琼东南东部地区,其主控因素为弱的沉积物供给和较快的构造沉降;"S"型陆坡发育在珠江口地区的两翼,其形成明显受到海流和内波等外作用的改造。不同类型的陆坡具有特定的地层叠置样式、陆架坡折迁移轨迹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对陆坡类型的研究有助于建立沉积过程和产物的预测模式,从而指导古代陆坡的深水油气勘探。
卓海腾王英民徐强李冬汪莹王永凤李华唐武
关键词:南海北部地貌主控因素
河型转化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1
2016年
河型研究是河流动力学及河流工程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沉积学家判别地下不同成因砂体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河型的分类大都基于河流的平面形态,而这一分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方案,许多研究者注意到河型并不是离散的,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河型,同时,顺直河、曲流河以及辫状河这些常见的河型之间可能发生突变,河型转化是当前国际河流学界研究的前缘和薄弱环节。本文通过综述河型转化在现代沉积、模拟实验、露头以及地震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河型转化主要受到构造作用、沉积物供给、气候条件和海(湖)平面变化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前三个因素对于古河型的演化至关重要。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一条河流从上游往下游,往往具有由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高弯度曲流河→网状河的演化规律。但是河流的位置并不是决定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只要符合条件,即构造作用、沉积物供给及气候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河型就可能发生转化。然而,河型转化的研究成果尚未引起石油地质学家们的足够重视,并没有被充分的应用到古代河流的解释中去,这将是今后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唐武王英民赵志刚仲米虹赵亚楠田建华邹梦君
关键词:河型转化主控因素地震切片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中中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
陆架边缘三角洲具备形成优质油气藏的储层条件,是当今沉积学研究和勘探开发的热点之一。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指发育于大陆架边缘,越过陆架坡折向陆坡逐渐延伸发育的三角洲,发育的地形坡度一般介于2°~6°。利用钻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
魏文杰王英民陈维涛徐少华秦春雨陈晨
关键词: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中中新世
文献传递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生物礁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指导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中新世地层开展生物礁识别、演化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礁在地震上呈丘状,顶底均为强振幅反射,内部杂乱,局部呈对称状,上覆地层可见上超反射,与LH11-1油田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极为相似;同时,在平面上研究区生物礁集中于东北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及台地内部的构造高部位上;垂向上生物礁发育经历了多期的暴露—生长—淹没过程。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了生物礁的发育,其中相对海平面下降导致生物礁向海迁移并使早期生物礁遭受淋滤作用;而相对海平面上升引起生物礁向构造高部位迁移。除此之外,构造作用、陆源碎屑供给、古地理及古气候等因素也对生物礁的发育产生影响。
唐武王英民杨彩虹张雷仲米虹朱国隆李冬
关键词:生物礁主控因素琼东南盆地
珠江口盆地SQ13.8陆架边缘沉积体系沉积特征和主控因素
陆架边缘沉积体系包括陆架边缘三角洲,海底峡谷和深水扇等沉积单元,这些单元构成了从陆架边缘到深水的'源-汇'系统。13.8Ma处于新近纪以来Ⅱ级相对海平面下降的最低点,表现为一个重大不整合界面,界面上下2个Ⅲ级层序分别是处...
陈晨王英民徐少华秦春雨魏文杰严伟尧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地震地貌学
文献传递
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地震反射终止关系、滨线迁移轨迹特征、钻测井信息和沿层振幅属性,探讨珠江口盆地13.8 Ma强制海退体系域(FSST)的识别、演化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FSST在倾向方向具有高角度前积反射,滨线迁移轨迹呈下降或水平的趋势,沿走向出现下切谷。FSST的测井曲线呈漏斗状,W1井的GR曲线表现为4个明显的反旋回,对应4期准层序组。每个准层序组具有向上变浅和顶部突变成深水的相标志,分别受四级基准面变化的控制。白云凹陷北坡13.8 Ma FSST沿岸线具有不同的沉积展布特征。西部呈强振幅的朵状外形,砂层组厚度大,为主河道发育区;东部呈振幅强弱相间的条带状,是受到NE方向占优势的强沿岸流影响的结果。13.8 Ma古珠江三角洲具有浪控"非对称三角洲"的特征,深水区西部储层优于东部。寒冷的古气候造成的海平面下降是控制13.8 Ma FSST发育的最主要原因,而FSST的平面展布形态又是物源供给强弱、河口发育位置、陆架宽度、陆坡坡度、沿岸流以及潮汐作用的综合结果。
徐少华王英民何敏杜家元陈维涛秦春雨王利良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层序地层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