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700)

作品数:7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何伟曾平张庆文李勇庞智晖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头
  • 8篇股骨
  • 8篇股骨头
  • 7篇头坏死
  • 7篇坏死
  • 7篇骨头坏死
  • 7篇股骨头坏死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
  • 4篇激素性
  • 4篇激素性股骨头...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遗传易感
  • 2篇遗传易感性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水肿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证

机构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沈阳市骨科医...

作者

  • 8篇何伟
  • 5篇曾平
  • 4篇李勇
  • 4篇张庆文
  • 3篇王海彬
  • 3篇袁浩
  • 3篇庞智晖
  • 2篇方斌
  • 2篇苏式兵
  • 2篇韦标方
  • 1篇罗月中
  • 1篇陈巧玲
  • 1篇李可大
  • 1篇赵宝祥
  • 1篇刘文刚
  • 1篇周驰
  • 1篇彭安妮

传媒

  • 2篇新中医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的骨髓水肿及其病理改变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骨髓水肿的病理基础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取20个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头标本,取修复反应区制作成病理切片。根据MRI脂抑像表现分为骨髓水肿组和非水肿组。将两组病理切片的显微镜下结构随机取5个视野,对于所见坏死和崩解骨组织、脂肪组织、造血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显示骨髓水肿组肉芽组织明显较常见(2=13.107,P<0.05),而无水肿组脂肪组织(2=17.755,P<0.05)和造血组织(2=2.838,P<0.05)较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坏死骨小梁(2=0.457,P>0.05)、崩解组织(2=0.037,P>0.05)、纤维组织(2=0.428,P>0.05)在两组分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的骨髓水肿是一种炎性反应表现,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股骨头内微骨折有关,对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何伟李勇张庆文王海彬庞智晖曾平袁浩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0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发病与遗传易感因素有关。本文就激素代谢、转运、抵抗和激素受体基因以及血液凝溶系统、脂肪代谢、骨代谢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股骨头坏死对激素敏感性的关联研究概况予以综述,讨论了研究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并就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曾平韦标方何伟苏式兵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糖皮质激素遗传易感性基因多态性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候与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的关联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 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候的关联。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技术,检测63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ApoB基因C7623T和G12619A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及这两个位点SNPs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候之间的关联。结果:ApoBC7623T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在筋脉瘀滞证出现的频率高于肝肾亏损证(P<0.05);ApoBG12619A位点的SNPs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之间无显著性的关联(P>0.05);ApoBC7623T与G12619A位点等位基因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之间的连锁不平衡有显著性的关联(P<0.01)。结论:ApoBC7623T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形成筋脉瘀滞证相关。
曾平韦标方何伟彭安妮赵宝祥苏式兵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候载脂蛋白B多态性单核苷酸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以激素性骨坏死的遗传易感性学说评估基因多态性与筋脉淤滞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使用激素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70例患者作为坏死组,以使用激素后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从2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基因组DNA并同时进行序列分析测定。中医辨证分为筋脉瘀滞证和肝肾亏虚证。分析发生骨坏死与基因多态性、中医辨证的关系,并且分析基因多态性和筋脉瘀滞证之间的关系。结果:坏死组ABCB1 G2677T-21基因发生突变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坏死组与对照组的相对危险性估计值OR值为4.7,即可认为坏死组ABCB1 G2677T-21基因发生突变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4.7倍。坏死组ABCB1-26基因、PAI基因发生突变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坏死组筋脉瘀滞证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坏死组与对照组的相对危险性估计值OR值为4.9,即可认为坏死组存在筋脉瘀滞证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4.9倍。ABCB1 G2677T-21基因突变筋脉瘀滞证发生比例较基因正常/杂合者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基因突变病例较其他病例的相对危险性估计值OR值为2.8,即可认为筋脉瘀滞存在基因突变的危险性是正常/杂合的2.8倍。ABCB1 C3435T-26基因、PAI-1基因突变筋脉瘀滞证发生比例与基因正常/杂合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可能同时与筋脉瘀滞证以及ABCB1-21基因突变有关。
李勇何伟张庆文罗月中陈巧玲周驰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激素性基因多态性中医证型
不明原因股骨头骨髓水肿——1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目的:总结不明原因股骨头骨髓水肿的临床表现和疗效,进一步探讨股骨头骨髓水肿的诊疗规律。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的11例不明原因股骨头骨髓水肿病例。2例行髓芯减压术,余9例行休息和活血止痛为主的中药治疗。对...
何伟张庆文李勇王海彬方斌庞智晖袁浩
关键词:骨髓水肿股骨头影像学
文献传递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病史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曾平何伟刘文刚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自然病史最佳治疗方案进行性加重发病因素干预作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以激素性骨坏死的遗传易感性学说评估候选基因多态性与股骨头坏死对激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集48例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其中使用激素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31例,设为实验组;使用激素治疗后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17例,设为对照组。分别从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基因组DNA并同时进行序列分析测定。结果实验组中分别有22.6%(7/31)和41.9%(13/31)出现C3435T-26和G2677T-2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两组对比,ABCBl G2677T-21的SN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而ABCBl C3435T-26的SN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单元型频率分析显示外显子C3435T和G2677T出现的连锁不平衡具有统计学意义(D'=0.0343)。CYP3A4-4、CYP3A4-5和CYP3A4-6的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研究结果一致,未检测出多态性。结论C3435T-26和G2677T-21的SNPs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高度相关性。
何伟李可大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遗传易感性多态性多药耐药基因细胞色素
自体或同种异体腓骨联合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总结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比较采用自体腓骨和同种异体皮质管状骨(下称异体腓骨)行支撑植骨的疗效。方法2004年8月-12月,采用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40例,分为自体腓骨组和异体腓骨组。自体腓骨组20例(27髋),其中男17例(23髋),女3例(4髋);年龄22~53岁,平均41岁;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Ⅱ期22髋,Ⅲ期5髋。异体腓骨组20例(31髋),其中男17例(25髋),女3例(6髋);年龄18~55岁,平均40岁;ARCO分期Ⅱ期23髋,Ⅲ期8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片评估影像学疗效。需再行保髋手术或转行全髋关节置换作为观察终点。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40个月,平均37.5个月。自体腓骨组与异体腓骨组股骨头保存率分别为92.6%、90.3%。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自体腓骨组由术前(70.82±8.26)分提高至(86.36±6.27)分,异体腓骨组由术前(69.94±9.59)分提高至(87.45±7.0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估显示,自体腓骨组和异体腓骨组术后塌陷纠正或未加重分别为17髋(63.0%)和21髋(67.8%),获得良好修复分别为20髋(74.1%)和22髋(7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腓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于术后负重行走后,而异体腓骨组出现于术后伤口愈合期。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在经股骨颈植腓骨基础上采用改良的微创打压、皮质支撑植骨技术可取得较好中期疗效。异体腓骨与自体腓骨作为支撑材料,疗效相似。
何伟李勇张庆文王海彬方斌庞智晖曾平袁浩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