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832071)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徐敬明吴斌阎冰周浩郎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文理学院广西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纽虫
  • 3篇系统发育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DNA
  • 2篇RRNA
  • 1篇亚基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海洋生物
  • 1篇海洋生物学
  • 1篇发育分析
  • 1篇16S_RR...
  • 1篇COI
  • 1篇COI基因

机构

  • 2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广西科学院

作者

  • 2篇徐敬明
  • 1篇周浩郎
  • 1篇阎冰
  • 1篇吴斌

传媒

  • 1篇广西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28SrRNA基因对3种枝吻纽虫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湛江枝吻纽虫(D.zhanjiangensis)和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因其在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上差异较小,致使其分类地位存在争议。基于28S rRNA基因序列及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对采自北海和湛江的3种枝吻纽虫进行分类地位鉴定,结合来自GenBank的其它纽虫序列,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中华枝吻纽虫21个个体共检测到长度为1 045 bp的2个单倍型;湛江枝吻纽虫的4个个体的长度均为1 038 bp,共检测到2个单倍型;1个疣多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亦为1 038 bp。中华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以及湛江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1;而3种枝吻纽虫28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都在0.098以上。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3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结果支持3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同时也表明3种枝吻纽虫并非单系,乃至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的2种枝吻纽虫也并非单系。
吴斌徐敬明周浩郎
关键词:RRNA系统发育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的两种枝吻纽虫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探讨纽虫之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对取自北海和湛江的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26个样本和湛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anjiang Pnsis)3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COD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它纽虫序列,分析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中华枝吻纽虫26个个体共检测17个单倍型,湛江枝吻纽虫3个个体共检测到2个单倍型,其长度均为615bp;枝吻纽虫个体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近,碱基组成均表现出A+T含量偏倚,即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中华枝吻纽虫的17个单倍型以及湛江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0.013和0.008;而两种枝吻纽虫COI基因序列的遗传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都在0.194以上,加之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作为同属的两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这些表像都支持两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的观点。中华枝吻纽虫的17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Cerebratulus marginatus,C.1acteus聚为1大支,而湛江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Lineus ruber和L.lon gissimus聚为1大支,表明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并非单系。
吴斌阎冰周浩郎
关键词:线粒体DNACOI基因
基于16S rRNA基因的三种枝吻纽虫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2014年
测定了湛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anjiangensis)、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及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序列,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他纽虫序列,对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26个中华枝吻纽虫个体共检测到长度为467-468 bp的9个单倍型,5个湛江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均为469 bp,共检测到3个单倍型,2个疣多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均为474 bp,共享1个单倍型;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似,碱基组成均表现出AT含量偏倚,即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中华枝吻纽虫9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和湛江枝吻纽虫3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2 1-0.004 3;而3种枝吻纽虫16S rRNA基因序列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却均超过0.24,显示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特别大,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3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结果支持3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中华枝吻纽虫与2种脑纹纽虫(Cerebratulus lacteus、C.marginatus)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54、0.169,明显低于与其同属的湛江枝吻纽虫的遗传距离(0.242),表明中华枝吻纽虫与前两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后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NJ树上,中华枝吻纽虫没有与湛江中华枝吻纽虫聚为1支,而是其9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2种脑纹纽虫(C.lacteus、C.marginatus)聚为1支,且有高达94%的支持率,这表明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并非单系,也提示将中华枝吻纽虫划入脑纹纽虫属(Cerebratulus)会更合适.
吴斌徐敬明周浩郎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线粒体DNAR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