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763)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志祥黄德春颜庭轩党蓓蕾戴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超临界
  • 6篇超临界CO
  • 3篇微粒
  • 2篇溶出
  • 2篇溶出度
  • 2篇溶剂
  • 2篇聚乳酸
  • 2篇卡马西平
  • 2篇缓释
  • 2篇超临界CO2
  • 1篇得率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载体
  • 1篇乙二醇
  • 1篇乙二醇单甲醚
  • 1篇玉米
  • 1篇溶出速率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他汀
  • 1篇体外

机构

  • 11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作者

  • 10篇王志祥
  • 9篇黄德春
  • 8篇颜庭轩
  • 4篇党蓓蕾
  • 2篇乐龙
  • 2篇刘巍
  • 2篇戴琳
  • 1篇林文
  • 1篇李萍
  • 1篇赵思昆
  • 1篇史益强
  • 1篇周敦晖
  • 1篇程月
  • 1篇沙海飞
  • 1篇张艳莉
  • 1篇朱甜
  • 1篇潘丁丁
  • 1篇单银花
  • 1篇孙思杭
  • 1篇黄娟

传媒

  • 3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今日药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草药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临界CO_2萃取玫瑰精油的工艺优化被引量:15
2015年
为提高超临界CO2萃取干玫瑰花中玫瑰精油的产品得率,依次考察了乙醇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流量及萃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产品得率的工艺优化。结果发现:无水乙醇较乙醇水溶液更适于作萃取的夹带剂;此外,随着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流量及萃取时间的增加,所得精油产品中主香组分2-苯乙醇的得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萃取压力、夹带剂流量和萃取温度三因素,对得率指标的影响依次减弱。所得优化的工艺组合为萃取压力23MPa、温度40℃、夹带剂流量0.06m L/min、萃取时间1.5h,对应2-苯乙醇的得率可达0.795‰。
戴琳单银花王志祥黄德春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玫瑰精油得率
卡马西平微胶囊的超临界制备及溶出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提高卡马西平药物的溶出性能,基于超临界流体注入(SFI)技术,先后开展了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MPEG-PLGA)聚合物包裹卡马西平的微胶囊制备实验。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卡马西平在微胶囊中的形态及其与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同时实测了相应的药物体外溶出性能。结果表明:该文所制PLGA及MPEG-PLGA载药微胶囊中,卡马西平药物分子均呈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于包裹剂中;MPEG-PLGA载药微胶囊内药物与聚合物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塑性优于PLGA载药微胶囊;以MPEG-PLGA为聚合物基体的微胶囊的药物溶出速率明显高于单纯以PLGA为基体的微胶囊,且外加的MPEG分子量越小、相应PLGA中n(LA):n(GA)越低越利于药物溶出速率的提高;为提高药物溶出速率,进行SFI时也可适当增加微胶囊的载药量,但不宜过高,当载药量从9.8%、28.3%升至35.8%时,卡马西平药物的溶出速率依次增大,但当载药量达45.2%时,对应微胶囊的溶出速率不升反降。
党蓓蕾颜庭轩程月王志祥
关键词:卡马西平微胶囊聚乳酸-羟基乙酸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分析
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玉米膏的体积传热系数
2013年
为考察及提升玉米膏在惰性粒子流化床中的干燥体积传热系数,在利用现代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技术对床内流场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改用自设计的新型波纹气分板替代了传统的直孔平板气分板。通过实测体积传热系数与进风速率、进风温度等参数间的对应关系曲线,获知了体积传热系数的若干变化规律。借助极差分析的正交实验设计,开展了体积传热系数的参数影响水平及取值优化研究,并基于因次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表达式。结果发现:体积传热系数随进风速率、进料质量流量或惰性粒子静床高的提高而增大,随惰性粒子粒径的提高而减小,随进风温度的提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另与传统的直孔平板气分板相比,新型波纹气分板将更有助于提升操作的体积传热系数。同时,各参数对体积传热系数的影响作用强弱依次为进风速率>进风温度>惰性粒子静床高>进料质量流量>惰性粒子粒径,且优化工艺组合为进风速率6.5 m/s、进风温度90℃、惰性粒子粒径1.5 mm、进料质量流量11.5 g/s及惰性粒子静床高40mm,对应的体积传热系数可约达2.76 kW/(m3.℃)。此外,构建得到的关联模型也适于体积传热系数的估算,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赵思昆刘巍沙海飞张艳莉王志祥
关键词:流化床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左旋聚乳酸微粒的工艺研究
2013年
目的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SAS)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左旋聚乳酸(PLLA)超细微粒。方法以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溶剂,CO2为抗溶剂,制备得到PLLA微粒,研究各种操作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得到粒径小(约8μm)、分布较窄的PLLA微粒。单因素实验表明:操作压力越高粒径越小;温度大于50℃时微粒易团聚;溶液浓度越高,微粒粒径越大;选用一定比例的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有助于得到粒径小、分布均匀的微粒。结论正交试验得到优选工艺为:浓度8 mg/mL,结晶压力16 MPa,温度39℃,二氯甲烷:丙酮=2∶1。
颜庭轩王志祥黄德春黄娟孙思杭党蓓蕾
关键词:PLLA玻璃化温度药物载体过饱和度
超临界抗溶剂法研制卡马西平微粒被引量:2
2014年
以丙酮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制备卡马西平微粒,以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以产品粒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所得最优工艺组合为料液体积流量1 ml/min、压力8 MPa、温度50℃和料液质量浓度16 mg/ml。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所得优化微粒,并测定了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优化产品平均粒径约5.9um,粒度分布较均一,晶型为I型。与原药相比,所得优化微粒初始阶段溶出速率低于原药,但后期溶出率明显高于原药,240 min时溶出率达70.8%,而原药仅43.7%。
潘丁丁颜庭轩王志祥黄德春党蓓蕾
关键词:卡马西平微粒晶型溶出度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姜黄素-EC缓释复合微粒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具有缓释效果的姜黄素-乙基纤维素(EC)复合微粒。以载药量和回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姜黄素-EC缓释复合微粒的制备工艺,并对优选的工艺组合进行了载药量、回收率、粒径分布、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体外溶出等实验分析。正交试验得到的优选工艺为结晶温度45℃,结晶压力10 MPa,姜黄素质量浓度8 g·L-1,溶液体积流量0.9 m L·min-1,动态CO2流出速度4 L·min-1。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微粒的平均载药量和回收率分别为33.01%,83.97%,体积平均粒径为20.632μm;IR与DSC分析表明姜黄素与EC可能发生了相互作用;体外溶出实验表明姜黄素-EC复合微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可制备具有缓释效果的姜黄素-EC复合微粒。
白玮丽颜亭辕王志祥黄德春颜庭轩李萍
关键词:体外溶出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谷维素/PVP-K30固体分散体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制备谷维素/PVP-K30固体分散体,提高谷维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以回收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选制备谷维素/PVP-K30固体分散体的工艺,对最优工艺下得到的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IR)及扫描电镜(SEM)的表征,并测定其体外溶出度。结果制备谷维素/PVP-K30的最优工艺为:谷维素质量浓度14 mg/m L,结晶压力14 MPa,结晶温度55℃,溶液体积流量0.9 m L/min。此条件下产品平均回收率为88.22%,IR和SEM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谷维素可能与PVP-K30发生氢键作用并以无定型形式存在,体外溶出度实验表明谷维素/PVP-K30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谷维素的体外溶出度。结论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维素/PVP-K30固体分散体工艺可行,谷维素溶出度显著提高。
朱甜缪虹刚林文王志祥黄德春颜庭轩
关键词:谷维素固体分散体溶出度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芹菜素微粒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芹菜素微粒,以微粒的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选芹菜素微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溶出速率。方法对微粒进行粒度分布、扫描电镜(SEM)分析、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检测及差示扫描量热(DSC)法以验证优选的最佳工艺;进行芹菜素原料与芹菜素优选工艺微粒的体外溶出测试。结果正交试验得出的优选工艺条件:丙酮及二甲基亚砜共溶剂比例为24∶1,结晶温度40℃,结晶压力10 MPa,溶液体积流量2.0 mL/min,芹菜素质量浓度8 mg/mL;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粒径明显小于芹菜素原料的芹菜素微粒,SEM显示芹菜素微粒呈不规则状;FTIR与DSC观察结果表明芹菜素微粒未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体外溶出测试显示芹菜素优选工艺微粒的溶出速率明显高于原料药的溶出速率。结论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可用于制备芹菜素微粒,且可推测经处理后的芹菜素生物利用度提高,为制备超细微粒提供参考。
薛淼颜庭轩王志祥黄德春王为彦
关键词:芹菜素微粒共溶剂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
超临界CO_2抗溶剂结晶制备枸橼酸颗粒的产率优化
2012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临界CO2抗溶剂结晶制备枸橼酸颗粒的操作产率,利用实验室已建的小试装置,依次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釜内温度、釜内压力及保压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均匀设计的实验安排法,实施了产率的工艺优化。结果发现:该操作的产率随釜内温度的增加先增后减,随溶液初始浓度、釜内压力或保压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后期增幅有所趋缓。此外,各因素对产率指标的主次影响顺序依次为溶液初始浓度>釜内压力>釜内温度>保压时间,且在预定的考察范围内,优化的工艺组合为溶液初始浓度0.35 g/mL、操作温度33℃、压力12.5 MPa及保压时间3.5 h,所得产率值可达80%以上。
黄德春刘巍乐龙戴琳史益强
关键词:超临界CO2枸橼酸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头孢呋辛酯微粒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头孢呋辛酯微粒,以体积平均粒径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头孢呋辛酯微粒的工艺,并对优选工艺组合进行粒度分布、扫描电镜、红外吸收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热量法(DSC)的表征。正交试验得到的优选工艺为:结晶压力10 MPa,结晶温度50℃,头孢呋辛酯质量浓度6 mg/mL。在此工艺下制得的微粒体积平均粒径为6.729μm,IR与DSC分析表明头孢呋辛酯微粒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热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经过处理的头孢呋辛酯变为无定型。
周敦晖乐龙王志祥党蓓蕾颜庭轩黄德春
关键词:头孢呋辛酯微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