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23)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23)
- 作品数:46 被引量:464H指数:13
- 相关作者:陈常颂林郑和钟秋生游小妹陈志辉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不同氮浓度下茶树氮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本研究以扦插九龙袍茶苗[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Jiulongpao]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沙培,设4个N浓度(0、60、600、6000 mmol?L-1),每周3次,处理后2...
- 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
- 关键词:缺氮克隆荧光定量PCR
- 文献传递
- 不同氮浓度下茶树氮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本研究以10月龄扦插九龙袍茶苗[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Jiulongpao]为试验材料,通过沙培试验,设4个N浓度(0、60、600、6000 mmol·L-1),每周3次,处理后21周,克隆得到茶叶中氮合成转化关键酶基因: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OGAT)的保守区,在GenBank登录号分别:JN602371、JN602372、JN602373;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缺氮下GS、GOGAT基因的表达增强;GDH基因表达显著下降。通过回归分析,GS基因表达与叶片氮含量呈负相关,而GDH与叶片氮含量呈正相关。
- 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
- 关键词:缺氮克隆荧光定量PCR
- 玉白色新品系“韩冠”叶片超微结构观测与光合特性
- 对4种不同芽叶色泽(紫、黄、白、绿)的茶树创新种质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超微结构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总体均随叶片衰老而上升;而叶绿素a/b呈下降趋势。不同种质的芽叶色泽与其叶绿素含量呈显著相...
- 陈常颂林郑和王秀萍陈志辉
- 关键词:茶树种质光合色素光合特性透射电镜
- 文献传递
- 缓释配方肥在茶树上的应用初探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进行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专用缓释配方肥UFA及UF3试验,以明确茶树简化施肥、省工节本和提质增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茶树施用专用配方缓释肥后前期产量相当,后期生育加快,能提高产量;能够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进茶叶品质;缓释肥UFA处理比传统施肥增收1 380元/667 m2,增幅为29.36%,缓释肥UF3增收1 450元/667 m2,增幅为30.85%。
- 陈勋王红娟毛迎新谭荣荣杨先进雷该翔龚自明
- ‘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4
- 2011年
- 为了解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丹桂’品种为鲜叶原料,采用自然环境和空调环境2种做青方式,按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研究‘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含量自然环境下为94.72%~97.04%,空调环境下为94.84%~96.80%,成品茶中干物质含量比鲜叶中略低;茶多酚总量空调环境做青低于自然环境做青,自然环境下为29.27%~31.56%,空调环境下为27.92%~31.3%,且成品茶比鲜叶含量低;氨基酸含量自然环境下为1.90%~2.24%,空调环境下为1.95%~2.32%,成品茶比鲜叶高;咖啡碱含量空调环境下为2.23%~2.37%,自然环境下较空调环境下大,其含量为2.32%~2.66%。自然环境下和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差别不明显;茶多酚总量差别较明显,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茶多酚总量和酚氨值比自然环境下的低。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 关键词:丹桂乌龙茶做青环境生化成分
- 鄂南洞茶史浅谈
- 2015年
- 叙述了鄂南赤壁青(米)砖茶的起源,并对羊楼洞砖茶生产历史、生产工艺进行了概述。
- 雷该翔方景英
- 不同氮处理茶树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和验证被引量:19
- 2016年
- 为筛选不同氮处理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试验体系中最佳内参基因,以茶树幼叶、成熟叶和幼根为材料,应用qRT-PCR分析GAPDH、18S rRNA、β-actin、RPL13、a-tubulin、Ru BP等6个内参基因在不同氮浓度和氮源处理下的表达变化,借助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对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浓度和氮源处理下,GAPDH、b-actin和RPL13表达稳定性较好,GAPDH+β-actin组合稳定性最佳,可用作茶树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而a-tubulin和RuBP表达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做内参基因。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分别以GAPDH、a-tubulin、GAPDH+β-actin组合为内参基因,分析茶树幼叶中硝酸根转运蛋白基因(CsNRT1.2)和铵根转运蛋白基因(Cs AMT1.1)的表达水平,发现以GAPDH和GAPDH+β-actin组合为内参基因时,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以a-tubulin为内参基因时,目的基因的变化规律与前两者存在明显差别。因此,根据特定试验体系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于qRT-PCR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 刘圆王丽鸳韦康成浩张芬吴立赟胡娟
- 关键词:茶树内参基因QRT-PCR
- 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11年
-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湖南省位于我国茶树迁移、演化的过渡带,保存着许多进化程度不同的茶树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本文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探讨,供湖南省茶树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参考。
- 刘振赵洋杨培迪成杨杨阳
-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
- 不同香型茶树鲜叶挥发性组分与β-葡萄糖苷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为了明确不同香型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鲜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基因差异表达特征,以黄观音、0318E、福云6号、0213-2和C19五个四年生茶树品种(系)为实验材料,使用GC-MS测定其鲜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克隆β-葡萄糖苷酶基因,分析其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黄观音和0318E的鲜叶中,萜烯类与衍生物种类及含量都高于普通香型茶树鲜叶(福云6号、0213-2和C19);鲜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黄观音(7.8 U·g–1)和0318E(7.3 U·g–1)最高,福云6号和C19次之,0213-2(6.1 U·g–1)最低。β-葡萄糖苷酶基因在黄观音和0318E中表达最强,显著高于C19、福云6号和0213-2,在0213-2中的表达量最低。
- 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
- 关键词:挥发性组分Β-葡萄糖苷酶基因茶树
- 砖茶中氟及水溶性成分浸出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研究了砖茶中氟和水溶性成分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温度、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次数、冲泡方法对氟的浸出影响显著,水溶性成分的浸出与氟的浸出具有相近的趋势。
- 杨培迪何春雷刘振赵洋成杨杨阳
- 关键词:砖茶氟水溶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