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770008)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伟刘彦波石武英刘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清末
  • 2篇选任
  • 2篇晚清
  • 2篇县官
  • 1篇选任制度
  • 1篇巡警
  • 1篇述论
  • 1篇就地正法
  • 1篇基层社会
  • 1篇公费
  • 1篇办公经费

机构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伟
  • 1篇刘魁
  • 1篇石武英
  • 1篇刘彦波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清史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停部选”与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改革被引量:4
2010年
晚清以来,随着督抚权力的扩大,原有的部选与外补并存的州县官选官结构受到冲击。新政开始后,清廷不得不停止部选,将州县官的选任权交给督抚。但由于停部选涉及吏部与督抚的权力,带来二者的利益冲突,从而使这一改革表现出新制与旧制纠葛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仕途壅滞的问题。"停部选"实际只是一个从"部选与外补并存"向"全归外补"过渡的过程,并没有完成。
刘伟
关键词:清末选任制度
清末州县巡警的创办与基层社会被引量:5
2012年
20世纪初,随着新政的举办,警察制度逐步向州县发展。清末州县巡警除承担逮捕、押解盗贼凶犯等司法职能外,还承担城乡户口调查与管理、卫生、消防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职能,成为基层社会中的一种新的权力关系。然而由于这种权力行使的不规范,也由于州县巡警采取了"就地筹款"的方式解决经费来源,导致警民冲突不断。与此同时,随着州县巡警的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发生转变,国家权力借助警察制度深入基层,并促使乡绅进一步分化。
刘伟石武英
关键词:清末基层社会
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变革被引量:4
2009年
晚清以来,随着捐纳、保举的扩大,致使州县候补人员流品混杂、仕途壅滞;而督抚任用中的不拘文法,也直接冲击原有的铨选成例。新政开始后,随着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推行,州县官选任制度也随之发生变革。主要表现为:通过学习考试以定去留;变通回避之制,准州县官近省取用;停止部选。这些变革不仅呈现出被动应变的特点,而且也由于各方利益的牵制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刘伟
关键词:清末选任
晚清两湖地区州县“就地正法”述论被引量:7
2012年
清廷于咸丰三年(1853)起实施"就地正法"政策,藉以应对太平天国起义后全国性的大动乱。两湖地区自19世纪50年代后"盗贼会匪"充斥、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因此,此间督抚们根据清廷的就地正法政策和两湖地区实际情形,制定相关的惩办措施,不仅明确了就地正法的范围和对象,而且使就地正法执行者下延到州县官甚至乡绅、团练,他们都可以随意就地处决"盗匪"。州县实施就地正法分为绅团直接正法、州县官直接正法和州县官审讯、道府委员复讯、督抚批饬正法三种类型。
刘彦波
关键词:晚清就地正法
晚清州县的办公经费与公费改革被引量:2
2013年
晚清州县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和使用无确定限度的特点。同治光绪年间,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出发,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绪末年,在州县财政困难和吏治腐败的背景下,州县公费改革再起;而随着清理财政的推行,宣统年间又循着"化私为公"的路径,开始了大规模的州县公费改革。但由于这一改革直接关乎各省财政利益,所以各地办法不一,实施力度有别,改革在实践中并没有实现"公私分离"、"财政统一"的既定目标。
刘伟刘魁
关键词:晚清办公经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