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EGB030514)
-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义清田开友李攀贵赵晓晓拓玉林更多>>
-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关于教育权的定位和分配被引量:2
- 2006年
- 教育权是教育法研究的核心。教育权可从广义与狭义、主体与客体等层面分别定位为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公民教育权。教育权的横向分配和纵向分配都有不同模式。我国教育权分配模式的现实选择,既有其根据也有其问题,需要在改革中完善。
- 田开友张义清
- 关键词:教育权
- 论我国高校与学生教育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被引量:4
- 2006年
-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与其他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如学生、教师等的纠纷也不断增多。而众多的教育法律纠纷因为教育关系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的模糊不清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各主体的合法权益未得到切实保护。本文试图在对学校性质的定位以及以学校为中心的各类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明确高校与学生之间纠纷的救济途径,以期建立一个各种救济途径配置得当的学生权利救济体制。
- 李攀贵
- 关键词:法律关系
- 现代教育法治价值新考
- 2006年
- 现代教育法治内涵了教育现代化应然的价值指向。教育法治既内涵着自由、公平、平等、民主、效率等目的性价值要素,也内涵着秩序、程序、权责等工具性价值要素。
- 张义清
- 关键词:现代教育教育法治
- 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与司法救济——教育侵权纠纷诉讼解决新机制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宪法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带有根本性。教育法等部门法则是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保障性条款的具体实现形式。"齐玉苓案"昭示:当公民受教育权被侵害而穷尽了其他法律手段仍不能获得必要救济的情况下,宪法理应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可靠基石和最后屏障;"罗彩霞案"则表明:在诉讼事由明确和相关法律依据充足的前提下,法院首先应当适用部门法条款而不能动辄启用宪法条款作为裁判教育侵权纠纷案件的直接依据,以防止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手段的"泛法律化"。就现阶段频发的类似教育侵权纠纷而言,合理的司法救济渠道和诉讼解决机制不仅仅体现在宪法条款的司法适用效力应当由谁来解释以及应当如何去解释,更在于我国专门的教育纠纷诉讼解决机制尚付阙如,亟须在尊重中国现行司法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域外有益经验有步骤地建立起来。
- 张义清
- 关键词:受教育权宪法保障
- 受教育权法律保护新论
- 2005年
- 受教育权作为基本人权在我国教育立法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平等原则在我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免费,并缺乏健全的受教育权保护的民主监督制度与司法救济手段。完善我国教育立法,加强教育司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切实实现,是我国承担国际人权公约的一项义务。
- 戴小冬
- 关键词:受教育权人权教育平等教育免费
- 我国高等学校法律地位浅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法律地位的定性和高校与政府及利用者之间关系的梳理变得如此迫切。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高校身份具有双重性,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具有民事主体和行政主体的双重身份,并以此来梳理高校与其利用者之间的关系,理清它们之间纠纷的性质,为有效解决以高校为中心的教育纠纷指出方向。
- 李攀贵
- 关键词:法律地位
- 教育法庭在中国——我国首例教育法庭的钩沉、反思与启示被引量:5
- 2009年
- 我国首例教育法庭实际上是"特别专审非独立型"教育审判机构模式的一种尝试。作为特殊历史阶段的改革伴生物,这一模式与我国当下的"兼审非独立型"教育司法审查模式相比较,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形式上的"独立性"和实质上的"半司法半行政"特点。随着我国现阶段涉诉教育案件日趋复杂化和专门化,教育审判组织和从业人员亦需要走向独立化和专职化。因此,反思我国首例教育法庭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各国教育司法实践,中国特色的"普通专审相对独立型"教育法庭当为我国未来教育司法审判模式改革的理性选择。
- 张义清
- 高校学生听证制度法律问题初探被引量:12
- 2006年
- 将听证制度引入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结果。我国高校建立学生听证制度,诉讼模式或行政听证模式可资借鉴,必须明确听证的范围、参与人,确定具体可行的听证规则。尤其要注意体现学生的权利本位,使我国高校听证制度与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救济手段相衔接。
- 张义清赵晓晓
- 关键词:高校听证制度
- 关于教育权的定位和分配的思考被引量:5
- 2006年
- 教育权是教育法研究的核心。教育权可从广义与客体等层面分别定位为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公民教育权。教育权的横向分配和纵向分配都有不同模式。我国教育权分配模式的现实选择,既有其根据也有其问题,需要在改革中逐步完善。
- 田开友张义清
- 关键词:教育权
- 论高校教育惩戒权的程序控制被引量:7
- 2006年
- 高校教育惩戒权既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属于一般的公权力,也不能将其视为一般性私权利,它是基于教育法律关系而形成的一种派生性权力。在我国当前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教育惩戒权的设定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必须建构相应的正当程序,使之对这一行为从事前和事后两个方面实施有效控制。
- 张义清拓玉林
-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教育惩戒权正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