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20090427)
-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兰珍楼新法徐武敏谷禾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髂外静脉穿刺建立临时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与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经髂外静脉穿刺建立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方法①8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观察组经髂外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观察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和血流量不足发生率。②解剖44例人体标本并对髂外静脉定位测量。结果①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95.00%;皮下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5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00、0.00,P均>0.05)。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对照组为22.50%,观察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②右侧髂外静脉较粗直,走向较恒定;左侧髂外静脉粗细不均,走行变异较大。当穿刺针在腹股沟处插入左、右髂外静脉长轴时,针体与股静脉延长线的角度:左侧为20°~30°,平均(25.50±2.42)°;右侧为15°~30°,平均(18.67±4.77)°。针体与股部体表的角度:左侧为30°~45°,平均(38.17±7.71)°;右侧为15°~45°,平均(30.42±8.05)°。结论①髂外静脉穿刺建立临时血管通路首选右侧髂外静脉,穿刺时,建议针尖朝肚脐方向,与体表成30°~45°角进针;如必须选择左侧,建议针尖方向偏内上15°~30°,与体表成15°~45°进针。②髂外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操作安全简单,血流量充分,可作为血液透析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替代途径。
- 谷禾张兰珍徐武敏楼新法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髂外静脉股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