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775)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任可施鑫吴苏稼陆军王宸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州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肉瘤
  • 5篇骨肉瘤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生成
  • 3篇血管生成拟态
  • 2篇预后
  • 2篇迁移
  • 2篇黏着斑
  • 2篇黏着斑激酶
  • 2篇激酶
  • 2篇FAK
  • 2篇MIG
  • 1篇凋亡
  • 1篇诱导基因
  • 1篇预后分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肿瘤
  • 1篇云南重楼
  • 1篇增殖
  • 1篇肉瘤组织

机构

  • 4篇东南大学
  • 3篇江苏省中医药...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任可
  • 4篇吴苏稼
  • 4篇施鑫
  • 3篇陆军
  • 2篇姚楠
  • 2篇王宸
  • 1篇孙晓亮
  • 1篇周静
  • 1篇舒玉炳
  • 1篇马捷
  • 1篇冯思坛
  • 1篇钱士辉
  • 1篇姚楠
  • 1篇李振麟
  • 1篇李贺
  • 1篇周静
  • 1篇李超

传媒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分子MIG-7的四肢骨肉瘤预后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与MIG-7的关系及其在骨肉瘤预后中的作用,并构建骨肉瘤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156例AJCCⅡ期的四肢骨肉瘤标本行MIG-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再行CD31/PAS双重染色观察VM,分析两者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检查预测精度。结果骨肉瘤MIG-7表达水平与VM显著相关,但MIG-7与性别、年龄、AJCCⅡA/ⅡB期、肿瘤部位、术式、术前化疗效果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MIG-7表达、VM水平与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四肢骨肉瘤患者生存时间和转移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列线图中C-index大于0.7,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MIG-7通过促进VM形成加速骨肉瘤进展,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影响预后。列线图可为骨肉瘤患者提供较准确的预后评估和个性化诊疗决策。
任可姚楠姚楠吴苏稼施鑫李超
关键词:骨肉瘤血管生成拟态列线图
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2022年
目的:观察Ⅰ期肿瘤切除手术治疗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原理。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骶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0例;年龄21~69(39.3±10.9)岁;病程3~56(17.9±10.1)个月;骶前肿块直径3.3~19.6(8.7±4.1)cm;骶前肿块上缘高于和不高于L_(5)S_(1)间隙水平者分别为6和20例。手术均先取后入路,必要时附加前入路,Ⅰ期切除肿瘤,部分患者行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中视情况决定是否保留载瘤神经根。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缓解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评估腰骶椎稳定性和神经功能,并检查有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果:26例均Ⅰ期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160.4±35.3)min,术中出血量(1092.3±568.8)ml。单纯后入路21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者骶前肿块直径11.3~19.6(15.1±3.2)cm,单纯后入路者为3.3~10.9(7.2±2.4)cm。骶前肿块上缘高于L_(5)S_(1)间隙的6例患者中5例采取了前后联合入路,不超过L_(5)S_(1)间隙的20例均为单纯后入路。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82(45.4±18.2)个月。术后腰骶痛、下肢根性痛均明显缓解,感觉、肌力和二便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脑脊液漏2例。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7例,神经纤维瘤7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2例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局部复发,1例恶性神经鞘瘤术后20个月时死于肺转移。17例高位骶骨神经源性肿瘤有4例未行内固定重建,其中2例术后脊柱失稳。7例切除载瘤神经根,其中1例同时切除S_(2)和S_(3)神经根的患者术后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异常,且未能完全恢复,另6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损害或恢复良好。结论:后入路能直接显露病灶,处理神经根和血管也方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症状缓解程度、并发症率和复发转移率均能控制在适当水平,是安全有�
任可樊根涛周志文吴苏稼施鑫陆军
关键词:神经源性肿瘤骶椎重建术外科手术
重楼提取物抗骨肉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重楼提取物(PPEE)抗骨肉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PPEE处理骨肉瘤细胞,采用MTT法、Hoechst 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Matrigel培养、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PPEE的体内抑瘤效果。结果 PPEE对骨肉瘤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60μg/m L,对成骨细胞增殖影响较小。PPEE可浓度依赖性地将骨肉瘤143B细胞阻滞在G2/M期,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CDK1、p-Cdc25C、p-Chk2表达,下调cyclinB1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上调cleavedCaspase-3、8、9和PARP表达,上调Bax/Bcl-2;抑制细胞体外VM形成,下调FAK、Mig-7、MMP-2和MMP-9表达。体内实验显示PPEE能明显抑制骨肉瘤生长和体内VM形成,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结论 PPEE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骨肉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及破坏骨肉瘤VM形成有关。
任可周静周静李振麟钱士辉李贺
关键词:云南重楼骨肉瘤凋亡细胞周期血管生成拟态
黏着斑激酶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9年12月至2011年l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骨肉瘤标本113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灶中FAK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并通过RNA干扰观察改变FAK的表达与激活水平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活动的影响。结果:70例标本(61.95%)FAK过表达,其中42例(37.17%)p FAK阳性。FAK表达谱与性别、年龄、AJCCⅡA/ⅡB期、病灶部位、术式、术前化疗效果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FAK的过表达及其磷酸化显著缩短了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转移生存时间(metastasis-free survival,m FS),其与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骨肉瘤生存时间和转移早晚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细胞学实验则显示FAK的表达和激活可以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活动,并能抑制凋亡。结论:FAK的过表达及其磷酸化与骨肉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为生存期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任可姚楠陆军施鑫吴苏稼马捷王宸
关键词:骨肉瘤黏着斑激酶预后迁移
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表现及预后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存在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骨肉瘤标本66例,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VM存在情况,探讨骨肉瘤VM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VM与黏着斑激酶(FAK)、迁移诱导基因(Mig)-7表达的关系。结果 66例骨肉瘤中存在15例VM,阳性率为22.7%。骨肉瘤VM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术式及术前化疗坏死率无关。VM(+)组FAK及Mig-7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VM(-)组。VM(+)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转移生存期均短于VM(-)组患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VM和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骨肉瘤生存期和发生转移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VM存在于骨肉瘤组织中并且是其重要的预后指标,FAK及Mig-7与骨肉瘤VM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任可陆晓黄伟谦施鑫吴苏稼孙晓亮
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骨肉瘤
FAK在不同迁移特性骨肉瘤亚克隆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迁移特性骨肉瘤亚克隆细胞系粘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不同迁移能力的骨肉瘤细胞143B亚克隆细胞系A1、A2、A3、A4、A5,运用Western blottting技术检测不同亚克隆细胞系FAK的表达。小干扰RNA(siRNA)序列研究FAK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比较形成板状伪足细胞数的比例。结果骨肉瘤细胞143B亚克隆细胞系A2、A3的迁移能力较A1、A4和A5强(P<0.05),其细胞中FAK表达也明显增高。外源转入FAK siRNA后,骨肉瘤亚克隆细胞系A3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形成板状伪足细胞数的比例由33.3%降至12.8%(P<0.05),但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迁移能力较强的骨肉瘤细胞143B亚克隆细胞系中FAK呈高表达,FAK可能通过影响板状伪足的形成从而增强骨肉瘤细胞的迁移能力,但是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
冯思坛施鑫任可吴苏稼舒玉炳
关键词:骨肉瘤FAK增殖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