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6B03)

作品数:40 被引量:289H指数:10
相关作者:白俊杰李胜杰卢迈新马冬梅陈昆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黑鲈
  • 14篇大口黑鲈
  • 9篇罗非鱼
  • 8篇基因
  • 6篇尼罗
  • 6篇尼罗罗非鱼
  • 6篇乌鳢
  • 5篇养殖
  • 5篇胁迫
  • 5篇基因表达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盐度
  • 3篇鱼类
  • 3篇育种
  • 3篇杂种
  • 3篇食欲
  • 3篇克隆
  • 3篇基因分型
  • 3篇斑鳢

机构

  • 26篇中国水产科学...
  • 19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江苏省淡水水...
  • 2篇全国水产技术...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东省水产经...

作者

  • 17篇白俊杰
  • 11篇李胜杰
  • 6篇卢迈新
  • 5篇陈昆慈
  • 4篇刘志刚
  • 4篇朱新平
  • 4篇可小丽
  • 4篇赵金良
  • 4篇马冬梅
  • 4篇朱华平
  • 4篇高风英
  • 4篇刘浩
  • 3篇谷伟
  • 3篇赵丽慧
  • 3篇樊佳佳
  • 3篇徐磊
  • 3篇户国
  • 3篇王炳谦
  • 3篇罗青
  • 2篇洪孝友

传媒

  • 6篇水产学报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学杂志
  • 2篇海洋渔业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水产养殖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渔业经济
  • 1篇中国水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淡水渔业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Chines...
  • 1篇Agricu...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度对莫荷罗非鱼幼鱼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将莫荷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urolepis hornorum)幼鱼养殖水体盐度从淡水渐变至12、18、24、30(每天提升6)等4个目标盐度,利用间歇式呼吸仪分析幼鱼在目标盐度下5、10、15、20 d时的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前期,莫荷罗非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盐度处理组均在5 d时升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下降时间、幅度与外界盐度有关。盐度12、18组幼鱼耗氧率10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20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30组幼鱼耗氧率则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稳定;幼鱼排氨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各盐度处理组幼鱼排氨率呈先上后下降的变化,盐度24、30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下降并维持在对照组水平,盐度12、18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于20 d时低于其他盐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荷罗非鱼幼鱼适应新盐度环境后,盐度18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最低,与盐度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盐度处理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等渗点在盐度12~18之间。不同盐度条件下,氧氮比值介于18.810~24.216间,氨熵介于0.083~0.108间,表明莫荷罗非鱼幼鱼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
李明昊陈刚黄建盛张健东周晖汤保贵王忠良卢迈新李瑞伟
关键词:盐度耗氧率排氨率
大口黑鲈“优鲈1号”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模式被引量:8
2015年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Lacepede)],俗名加州鲈,原产于北美洲,属广温性鱼类,在2~34℃的水温范围内和0~1 5的盐度范围内均可存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口黑鲈被引到世界各地作为游钓品种或水产养殖品种.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台湾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同年从台湾引入我国广东省[1].由于大口黑鲈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加之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外形美观,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口黑鲈养殖已形成产业规模,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李胜杰刘海涌白俊杰汪洪永
关键词: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大口黑鲈水产养殖品种池塘淡水养殖品种
尼罗罗非鱼MHCⅠa全长cDNA的克隆、多态性及组织表达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MHC ?α全长cDNA,分析其多态性和组织表达特征。获得的尼罗罗非鱼MHC?αcDNA全长为1533 bp,其ORF为1053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含信号肽、MHC结构域、IGc1结构域和跨膜区,并存在丰富的磷酸化位点。与其他硬骨鱼类和哺乳类的相似性在26.86%~74.0%。从6尾鱼中共分离得到6条不同的MHC ?α cDNA序列,其序列中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说明MHC?αcDNA存在丰富的多态性。qPCR检测表明, MHC?α基因在脾和心中表达量较高,中等程度表达于鳃、肠和肾中,在脑、肝、胃、皮肤和肌肉中表达量较低。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 MHC?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鳃、肾、心脏和脾4个组织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MHC Iα基因参与罗非鱼免疫反应,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通过研究尼罗罗非鱼MHC?α的生物学活性、功能和表达调控,旨在为揭示尼罗罗非鱼免疫抗感染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利用MHC?α作为候选基因筛选尼罗罗非鱼抗病相关分子标记、辅助抗病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
黎建平高风英卢迈新曹建萌朱华平可小丽刘志刚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多态性分析
低温胁迫对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的cDNA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探讨了低温胁迫对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AQP1 cDNA长度为1098 bp,包含36 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783 bp开放阅读框(ORF)和279 bp的3′非翻译区序列,编码26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各物种间AQP1序列的同源性较高(96%~59%)。聚类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首先与同属鲈形目丽鱼科的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聚在一起,再与其他硬骨鱼类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在水温从30℃逐渐降到10℃过程中,肌肉和肝组织 AQP1基因的表达量从20℃开始均逐渐下调。其中肌肉组织中,与30℃时的表达量相比,耐寒品系在20℃时表达量大幅度下调,当水温为15℃时,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22.16倍。当水温降到10℃时,其表达量下调了107.73倍。而对照组AQP1基因的表达量在15℃时,下调幅度为5.38倍。当水温达到10℃时,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11.30倍。结果分析显示,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肝组织中,当水温降到15℃时,耐寒品系和对照组的表达量下调幅度分别为3.38倍、1.42倍。水温降到10℃时,其表达量上调幅度分别为18.85倍、9.01倍。结果分析表明,低温条件下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 AQP1表达对温度敏感,耐寒品系较高的耐寒能力与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肌肉组织大幅上调表达有关。由此可见, AQP1基因在罗非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研究罗非鱼耐寒机制的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的耐寒分子机制和开展鱼类抗逆育种提供参考。
朱华平刘玉姣刘志刚卢迈新高风英可小丽黄樟翰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低温胁迫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
Cloning,tissue distribution and effects of fasting on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in largemouth bass被引量:2
2015年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 has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functions. We cloned the full-length c DNAs encoding PACAP and PACAP-related peptide(PRP) from the brain of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 and use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to detect PRP- PACAP m RNA expression. The PRP- PACAP cDNA has two variants expressed via alternative splicing: a long form,which encodes both PRP and PACAP,and a short form,which encodes only PACAP.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higher conservation of PACAP than PRP peptide sequences. The expression of P ACAP-long and PACAP- short transcripts was highest in the forebrain,followed by the medulla,midbrain,pituitary,stomach,cerebellum,intestine,and kidney; however,these transcripts were either absent or were weakly expressed in the muscle,spleen,gill,heart,fatty tissue,and liver. The level of PACAP-short transcript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xpression of the long transcript in the forebrain,cerebella,pituitary and intestine,but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ng transcript in the stomach. P ACAP-long and PACAP-short transcripts were first detected at the blastula stage of embryogenesis,and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increased markedly between the muscular contraction stage and 3 d post hatch(dph). The expression of PACAP- long and PACAP- short transcrip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brain following 4 d fastin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diet group. The down-regulation effect was enhanced as fasting continued. Conversely,expression leve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3d of re-feed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RP- PACAP acts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ppetite regulation in largemouth bass.
李胜杰韩林强白俊杰马冬梅全迎春樊佳佳姜鹏于凌云
关键词: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大口黑鲈荧光定量PCR检测PACAP全长CDNA
不同盐、碱度下3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网箱养殖的生长比较被引量:26
2013年
以慢性驯化后的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它们在盐度组(0、15和20)、碳酸氢钠(NaHCO3)碱度组(1 g.L-1、2 g.L-1和3 g.L-1)以及盐碱混合组(15,1 g.L-1;15,2 g.L-1;15,3 g.L-1;20,1 g.L-1;20,2 g.L-1和20,3 g.L-1)条件下网箱养殖成活率和日均增重率差异。62d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在不同盐度、碱度、盐碱混合处理组中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均增重率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碱度增加,尼罗罗非鱼生长速度大体呈下降趋势;盐碱混合组生长速度较单盐、单碱组减慢。还发现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不同盐碱梯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相对生长优势。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确定、品系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赵丽慧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王飞梁从飞庄青青颜标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幼鱼
碳酸盐碱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血清pH、游离氨浓度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碳酸盐碱度对罗非鱼的毒性及其相应耐受机制,为耐盐碱罗非鱼育种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尼罗罗非鱼从淡水直接转入4个碳酸盐碱度处理(4.0、6.0、8.0和10.0g/LNaHCO_3)中进行急性胁迫试验,利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胁迫0.5、1.0、4.0、6.0、9.0、12.0、18.0、24.0、36.0和48.0h的罗非鱼血清pH、游离氨浓度及肾组织中碳酸酐酶(CA)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各碳酸盐碱度处理组中,胁迫1.0h后罗非鱼的血清pH、游离氨浓度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经4.0和6.0g/L碳酸盐碱度胁迫48.0h后未出现死鱼现象,其血清pH、游离氨浓度及CA基因、GS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经8.0g/L碳酸盐碱度胁迫9.0h后陆续出现死鱼现象,血清pH高达8.11、游离氨浓度为486.28μmol/L,至胁迫12.0h后罗非鱼全部死亡;经10.0g/L碳酸盐碱度胁迫出现死鱼的时间明显早于8.0g/L碳酸盐碱度胁迫,胁迫1.0h后其血清pH达8.14、游离氨浓度为365.89μmol/L,胁迫4.0h后罗非鱼全部死亡。【结论】尼罗罗非鱼能耐受的血清pH上限在8.10附近,耐受的游离氨浓度为525.66μmol/L。在低碳酸盐碱度(小于6.0g/L)胁迫下,尼罗罗非鱼可通过生理调控血清pH和游离氨浓度而适应胁迫逆境,且CA和GS参与了相应离子的转运及氨氮代谢。
赵岩吴俊伟孟森王燕吴昊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碳酸盐碱度
大口黑鲈GHRH基因启动子区域序列分析及其活性检测被引量:4
2016年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是下丘脑弓状核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垂体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激素。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GHRH基因5’侧翼启动子区域的活性和该区域中潜在的转录因子对GHRH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对该基因5’端启动子区域约1400 bp长度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预测顺式作用元件,获得了Oct-1、SP1、NF-1、C/EBPalp和C/EBP等多个潜在的调控GHRH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结合位点序列。在包括外显子1和内含子1的GHRH基因5’侧翼区两侧加入两个限制性酶切位点Xho I和Bam H I,对其进行改造,并将该片段插入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 DsRed2-1,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HRH1-RFP。同时,用不含有外显子1和内含子1的GHRH基因5’侧翼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HRH-RFP。将质粒pGHRH1-RFP和p GHRH-RFP转染鲤(Cyprinus carpio)上皮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sum cyprinid,EPC)。经过48 h的培养,在pGHRH1-RFP转染的部分细胞中检测到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又将pGHRH1-RFP或p GHRH-RFP质粒注射到斑马鱼(Danio rerio)一细胞或二细胞期的胚胎中,注射了pGHRH1-RFP的胚胎在受精后48 h约有22.5%能检测到有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受精后72 h约有29%的仔鱼检测到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分离到的GHRH基因5’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基因表达的活性,且该基因的内含子1和外显子1是启动子的活性所必需的。另外,pGHRH1-RFP质粒注射的斑马鱼胚胎只能在胚胎和仔鱼的脊椎和肌肉中检测到RFP的表达,而在脑中没有检测到表达。推测扩增到的大口黑鲈GHRH启动子序列1407 bp(-1043 bp^362 bp)只是起到了驱动RFP脊椎和骨骼肌表达的作用,而不包括驱动在脑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本研究为GHRH基因功能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马冬梅韩林强白俊杰
关键词: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启动子活性大口黑鲈
乌鳢、斑鳢及其杂交F_1代肌肉营养成分和含肉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杂交鳢的经济性状和杂交优势,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乌斑鳢C.argus♀×C.maculata♂和斑乌鳢C.maculata♀×C.argus♂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了其肌肉品质。结果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斑乌鳢平均含肉率分别为68.24%、71.34%、70.71%、70.18%;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粗蛋白质含量为20.6%~21.4%,粗灰分含量为1.2%~1.5%,水分含量为76.1%~76.7%,脂肪含量〈1.7%;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40%~49.65%,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35%~38.87%,其中乌斑鳢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研究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乌斑鳢蛋白质营养水平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相当,但其蛋白质氨基酸水平所体现的肌肉品质则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
罗青陈昆慈赵建洪效友朱新平史燕
关键词:乌鳢斑鳢杂交种含肉率
大口黑鲈“优鲈1号”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鲈1号”是经多年选育获得的生长性状改良的养殖新品种,与非选育大口黑鲈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17.8%一25.3%。为了研究具有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经聚合后对生长性状的改良起的贡献作用大小,本研究从大口黑鲈“优鲈1号”与非选育大口黑鲈群体中各随机挑选140ind,应用STR基因分型技术检测8个生长相关分子标记在这两个群体中的分布情况。8个生长标记中有4个微卫星位点,分别为JZL60、JZL67、MisaTpw76和MisaTpwll7,其余4个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分别位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l,POUlFl)和生长抑素前体(preprosomatostatin,PSSIII)基因上。结果表明,“优鲈1号”与非选育群体中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1—6个,两个群体含有的平均数量分别为2.606、2.312,表明人工选育在一定程度上聚合了优势基因型,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生长性状相关标记的聚合及辅助选育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徐磊白俊杰李胜杰樊佳佳
关键词:大口黑鲈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聚合基因分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