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08JJ0025)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段满益陈卫东徐明魏屹纪红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光致
  • 1篇光致发光
  • 1篇红外
  • 1篇红外吸收
  • 1篇发光

机构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周海平
  • 1篇黄劲松
  • 1篇董成军
  • 1篇陈青云
  • 1篇纪红萱
  • 1篇魏屹
  • 1篇徐明
  • 1篇陈卫东
  • 1篇段满益

传媒

  • 1篇发光学报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Si/SiNx/SiO2多层膜的光致发光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具有强光致可见发光的纳米Si/SiNx/SiO2多层膜,利用傅立叶红外吸收(FTIR)谱,光致发光(PL)谱对其进行了研究。用260nm光激发得到的PL谱中观察到高强度的392nm(3.2eV)和670nm(1.9eV)光致发光峰,分析认为它们分别来自于缺陷态≡Si-到价带顶和从导带底到缺陷态≡Si-的辐射跃迁而产生的光致激发辐射复合发光。PL谱中只有370nm(3.4eV)处发光峰的峰位会受退火温度的影响,结合FTIR谱认为370nm发光与低价氧化物—SiOx(x<2.0)结合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SiO2层的厚度增大时,发光强度有所增强,800℃退火后出现最强发光,认为具有较大SiO2层厚度的Si/SiNx/SiO2结构多层膜更有利于退火后形成Si—N网络,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光致发光。用量子限制-发光中心(QCLC)模型解释了可能的发光机制,并建立了发光的能隙态(EGS)模型。
陈青云段满益周海平董成军魏屹纪红萱黄劲松陈卫东徐明
关键词:红外吸收光致发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