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1C025)
-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博强于冰李忠安王洪新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马克思自然观视野中的生态意识被引量:2
- 2013年
- 生态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培养和构建成熟稳定的生态意识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而生态意识的构建要从马克思自然观中挖掘其哲学基础和内涵框架,从而发展性地提炼其现代价值。生态意识作为一种伦理价值在马克思自然观体系中表现为一种哲学层面的意蕴。生态意识的辩证性与马克思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是统一的。人与物的统一是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意识的价值研究视野。
- 王洪新
-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意识
- 略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被引量:25
- 2013年
-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传授环保知识与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将生态文明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成为其稳定的行为习惯。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大学生自身修养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
- 张博强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 论生态自觉被引量:14
- 2012年
- 生态自觉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高度的生态自觉非常重要。只有对生态问题的理性自觉,才能有对生态问题明确的、合理的认识,才能有生态文明的行为。生态自觉主要涉及对生态地位、作用的自觉和人的行为方式的自觉,即物的自觉和人的自觉。要增强生态自觉,除了提高认识之外,重要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合理调整利益关系。
- 于冰
- 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理路被引量:9
- 2013年
- 生态意识教育是基于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社会时代背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但是基于人对自然环境所实施的某些行为的约束的不可避免性,在这种意识自觉的基础上必须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大学生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培养,而更深刻的目的在于将生态意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继而成为他们稳定的行为习惯。
- 李忠安张博强
-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