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790038)
- 作品数:4 被引量:75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广众杨子晖陈平李威杨海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通货膨胀的驱动类型甄别:基于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本文采用动量一致门槛自回归等非线性模型,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价格传导的门槛非对称机制展开研究,以对通货膨胀的驱动类型进行有效甄别。研究发现:中国物价在短期呈现出"供需混合驱动"的特征,而在长期则面临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在短期存在着由货币供应量到下游物价指数的驱动效应,因此,中国可实施"逆经济风"的货币政策来缓解物价短期上升的压力。此外,本文进一步指出,在宏观调控中政策当局不仅需要考虑价格机制的传导方向,而且需要依据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机制"相机抉择"地实施"非对称"的调控政策进行对冲干预,以实现物价的长期稳定。
- 杨子晖周林洁李广众
- 关键词:需求拉动
- 通胀国际传递的动态关系研究——兼论中国汇率的“通胀屏蔽功能”被引量:11
- 2016年
-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样本外Granger因果检验等技术方法,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输出性"与"输入性"特征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并结合滚动广义脉冲响应技术方法,从动态分析的角度对中国在价格国际传递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在不同汇制区间,中国物价变动的"输入性"特征,并指出,2005年启动的汇率形成机制尚无法有效地吸收来自国外物价变动的冲击,汇率的"通胀屏蔽功能"并未显现。最后,本文进一步提出现阶段"实现价格稳定"的若干启示与政策建议。
- 杨子晖李广众张宁
- 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定价权的实证分析——基于溢出指数及其动态路径研究被引量:29
- 2016年
- 本文通过构建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间的溢出指数,探讨了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时期,在岸和离岸利率之间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第一,当前人民币在岸市场仍是利率定价中心;第二,近年来,人民币境内外资金市场联动关系增强,其中人民币在岸资金市场对离岸资金市场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而离岸对在岸资金市场的影响有所下降。本文认为,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交易量和利率自由化程度是决定利率传递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近年境内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使在岸对离岸利率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大。本文为定量研究两地资金市场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为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定价地位变化及提示金融一体化程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陈昊陈平杨海生李威
- 关键词:SHIBORCNH
- 汇率波动性与股市收益率联动性--来自国际样本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8
- 2014年
- 本文对1995—2011年全球33个主要股票市场收益率的联动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控制了贸易联系以及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影响基础上,我们重点考察了双边汇率波动性对双边股票市场收益率联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贸易联系、金融一体化程度与股市收益率联动性之间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而汇率波动性的提高将降低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联动性。汇率制度弹性的增强有助于减弱一国股票市场与其它国家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本文研究对我国金融市场抵御外部冲击、降低市场传染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 李广众杨子晖杨铠维
- 关键词:汇率波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