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0GB23260589)

作品数:20 被引量:200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健刘萍陈萍高保全李吉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对虾
  • 7篇三疣梭子蟹
  • 7篇梭子蟹
  • 6篇微卫星
  • 4篇中国对虾
  • 4篇中国明对虾
  • 3篇野生群体
  • 3篇沙星
  • 3篇诺氟沙星
  • 3篇胁迫
  • 3篇脊尾
  • 3篇脊尾白虾
  • 3篇氟沙星
  • 3篇白虾
  • 2篇日本蟳
  • 2篇微卫星分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色素
  • 2篇黄芩
  • 2篇黄芩苷

机构

  • 2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8篇李健
  • 10篇刘萍
  • 8篇陈萍
  • 8篇高保全
  • 6篇李吉涛
  • 4篇何玉英
  • 4篇常志强
  • 4篇任宪云
  • 3篇王清印
  • 3篇刘磊
  • 3篇戴芳钰
  • 3篇丁金强
  • 3篇韩智科
  • 2篇赵法箴
  • 2篇隋延鸣
  • 2篇梁俊平
  • 2篇孙铭
  • 2篇王芸
  • 2篇段亚飞
  • 2篇潘鲁青

传媒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渔业质量...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疣梭子蟹选育家系微卫星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不同世代三疣梭子蟹选育家系的遗传结构。利用16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了三疣梭子蟹家系F1到F4 4个选育家系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家系遗传多样性指标值逐渐下降,F1到F4 1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675 3下降到0.406 1,平均等位基因数从3.500 0下降到2.133 3,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643 5下降到0.4774,平均等位基因纯合率从0.566 9下降到0.402 4。对各个位点进行H-W检验,每个世代出现不同程度的平衡偏离。对各家系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各家系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19.07%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间,80.93%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内。另外,对FIS值的计算显示,4个家系在整体上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其中F4有12个位点、F3有6个位点、F2有3个位点、F1有8个位点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遗传距离逐渐增加,相邻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逐步升高。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选育群体的遗传基础逐步得到纯化,基因型逐渐趋向纯合、稳定,经进一步的选育可望获得较稳定的品系。
韩智科刘萍李健高保全陈萍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微卫星
微卫星多重PCR基因扫描在三疣梭子蟹个体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隶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蟹属(Portunus),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等海域[1,2]。近年来,随着沿海各地人工养殖规模的扩展、捕捞强度的加大、
任宪云刘萍高保全李健
关键词:亲子鉴定
pH胁迫对中国明对虾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3
2011年
研究了pH胁迫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中国明对虾暴露于pH7.0、9.0的水体中148h,于胁迫后0、3、12、24、48、72、96、120、148h测定鳃、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总抗氧化活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CAT、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基因表达的影响,以pH8.2作为对照。结果显示,pH胁迫12~24h,对虾各组织T-AOC、抗超氧阴离子、CAT酶活力及CAT基因表达均增加,pH胁迫120~148h上述指标受到抑制。对虾肝胰腺和肌肉P麒基因表达随胁迫时间增加逐渐升高,鳃和血淋巴Prx基因表达随胁迫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高pH(9.0)胁迫时,对虾鳃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基因表达水平达峰时问较其他3个组织明显缩短;而低pH(7.0)胁迫时,对虾肝胰腺抗氧化系统酶活力比其他组织变化快。实验结果表明,pH胁迫3~24h对中国明对虾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有一定的诱导效果,但胁迫120~148h则抑制其抗氧化系统功能,可能会导致中国明对虾机体的氧化损伤;中国明对虾鳃和肝胰腺分别对高、低pH胁迫较敏感。
王芸李健李吉涛何玉英常志强刘德月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PH胁迫总抗氧化能力
脊尾白虾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多态性标记的筛选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人工合成的生物素标记(AG)15探针及磁珠富集法构建了脊尾白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将脊尾白虾基因组DNA经HaeⅢ酶切后,收集400~1 200 bp片段,连接特定接头,与生物素标记(AG)15探针杂交并捕获含有微卫星的DNA片段,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构建脊尾白虾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挑取947个克隆,经菌落PCR检验,其中667个为阳性克隆。从阳性克隆中随机选取184个克隆进行测序,有150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序列,共获得199个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158个(79.4%),非完美型27个(13.6%),复合型14个(7.0%)。根据微卫星序列,设计了119对微卫星引物,64对扩增出稳定的具有特异性的条带,经30个脊尾白虾个体进行多样性评价后,有26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26个微卫星位点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3~16个不等,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得到6.5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的范围分别为0.111~0.929、0.246~0.932、0.231~0.909。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位点将为脊尾白虾种群多样性研究、家系识别和种质鉴定提供有效的工具。
贾舒雯刘萍韩智科李健潘鲁青
关键词:脊尾白虾富集文库微卫星标记
日本蟳4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大连黑石礁(DL)、莱州湾(LZ)、青岛鳌山湾(QD)、海州湾(HZ)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11~17不等,10个位点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3.6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8.592 0;各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18 2~0.858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46 6~0.923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8 0~0.914 0,说明各位点在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内均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分化指数(FST)为0.032 74~0.088 03。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表明,鳌山湾与海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近,而海州湾和莱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远。
宋春妮李健刘萍陈萍高保全
关键词:日本蟳野生群体微卫星
pH胁迫对3种对虾存活率、离子转运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比较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对照组(pH 8.2)、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养殖水体条件下的存活率、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及血淋巴iNOS、PO、SOD、GSH-PX、LSZ活性。结果表明:对照组3种对虾的存活率整个实验期间均为100%;低pH和高pH胁迫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7.0%;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60.1%和54.6%,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58.6%和13.3%。对照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最大,中国明对虾其次,日本囊对虾最小;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变化幅度均比凡纳滨对虾大,日本囊对虾的变化幅度最小,并且3种对虾鳃Na+-K+-ATPase活力在高pH胁迫条件下变化幅度均较大。对照组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且日本囊对虾的PO、SOD活力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凡纳滨对虾;在低和高pH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力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日本囊对虾。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血清iNOS、SOD、GSH-PX、LSZ活力在低pH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而PO活力在高pH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综合上述结果显示3种对虾相比,日本囊对虾对pH胁迫的耐受性较强,凡纳滨对虾次之,中国明对虾较弱。研究亮点:目前国内外有关pH对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及离子转运酶、免疫酶相关方面的比较研究较少。本文通过pH胁迫对对虾存活率、离子转运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筛选与pH胁迫直接相关的生理指标;通过比较对虾属中的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囊对虾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为对虾养殖过程水质调控提供一定理论指�
赵先银李健陈萍李吉涛何玉英常志强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存活率
中国沿海日本蟳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大连(DL)、莱州湾(LZ)、海州湾(HZ)和象山湾(XS)海区的4个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地理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蟳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雌、雄间的差异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小,象山群体(XS)与莱州湾群体(LZ)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前5个主成分差异贡献主要集中在大螯相关指标和甲长,累积贡献率为74.021%,群体间的差异受大螯和甲长的相关参数影响最大,而雄蟹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212%,群体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侧齿和第一步足方面,主成分散点图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4%,其中以大连群体(DL)最低(64%),象山湾群体(XS)最高(100%);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70%,其中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的判别率最低(56%),象山湾群体(XS)的最高(10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日本蟳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本研究旨在为日本蟳不同地理种群的识别、亲缘关系的比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丁金强刘萍李健王清印高保全陈萍
关键词:日本蟳地理群体
黄芩苷在中国对虾体内对诺氟沙星消除及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对照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连续投喂不含药物饵料,诺氟沙星组和联合用药组以50 mg/kg体质量剂量连续投喂含诺氟沙星药饵5 d后,诺氟沙星组投喂不含药物饵料10 d,联合用药组以100 mg/kg体质量剂量投喂含黄芩苷饵料10 d。从投喂诺氟沙星药饵时开始,在不同时间点采集中国对虾血液、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进行药物残留和肝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诺氟沙星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各组织中诺氟沙星消除较快,血淋巴、肝胰腺、鳃和肌肉的理论休药期比诺氟沙星组分别缩短了23.92%、22.73%、25.92%和21.92%;与对照组相比,诺氟沙星对中国对虾CYP1A(ECOD)和CYP2(APND)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诺氟沙星的消除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最后恢复至对照水平;黄芩苷在加速诺氟沙星在中国对虾体内消除的同时,对中国对虾CYP450酶也有较强的诱导作用。因此,药物使用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造成药物中毒或疗效下降现象。
李健梁俊平李小彦李吉涛常志强戴芳钰赵法箴
关键词:黄芩苷诺氟沙星CYP450
维生素E和裂壶藻对中国对虾生长及TLR/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以中国对虾为实验动物,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VE和裂壶藻,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即B组(1%裂壶藻)、C组(400mg/kgVE)、D组(400mg/kgVE+1%裂壶藻),以基础饲料为A组(对照饲料),进行为期1个月的饲养。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VE对中国对虾血液、肌肉及肝胰腺中TLR、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裂壶藻和VE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中国对虾体长、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并且2种都添加的D组效果更显著(P<0.05)。2)饲料中添加裂壶藻和VE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液、肝胰腺和肌肉中TLR、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且VE和裂壶藻联合对免疫基因的调控能力更加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400mg/kgVE+1%裂壶藻能显著促进中国对虾生长,提高存活率及对TLR、NF-κB两种免疫功能基因的调控能力。
李美玉李健陈萍王琦
关键词:维生素E中国对虾TLR
三疣梭子蟹4个野生群体肥满度的初步研究与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Kn,比较4个野生群体(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三疣梭子蟹的肥满度情况,发现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其中10月中旬鸭绿江口群体与舟山群体肥满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个野生群体雄性个体肥满度均大于雌性个体,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疣梭子蟹选育品系在养殖过程中肥满度为120日龄>100日龄>80日龄,但差异不显著(P>0.05)。
高保全刘萍李健戴芳钰王清印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肥满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