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03027)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黄伟新姜志全包信和毕兴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电子能
  • 2篇电子能谱
  • 2篇相互作用
  • 2篇光电子能谱
  • 1篇电子转移
  • 1篇电子转移机理
  • 1篇丁二烯
  • 1篇修饰
  • 1篇氧化物
  • 1篇氧化钴
  • 1篇英文
  • 1篇双光子
  • 1篇铜基催化剂
  • 1篇脱附
  • 1篇气相
  • 1篇热脱附
  • 1篇热脱附谱
  • 1篇纳米
  • 1篇纳米金
  • 1篇金属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黄伟新
  • 5篇姜志全
  • 1篇毕兴震
  • 1篇包信和
  • 1篇千坤

传媒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uH分解制备铜基催化剂及其催化CO氧化反应的活性研究(英文)
2008年
宏量制备CuH纳米粒子,并通过CuH纳米粒子在不同气氛下的热分解制备了具有不同组成和结构的铜基催化剂.CuH纳米粒子在N2中分解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CO催化氧化活性,而CuH纳米粒子在O2中分解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差的CO催化氧化活性.
毕兴震姜志全黄伟新
关键词:铜基催化剂
焙烧温度对Co/SiO2催化剂低温CO氧化性能的影响
钴氧化物具有很好的低温CO氧化能力,在治理空气污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研究[1]。制备催化剂时的焙烧过程对催化剂的性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一般认为,焙烧温度对活性组分在表面上的分散...
姜志全黄慧娟千坤黄伟新
关键词:氧化钴
文献传递
Interaction of gas phase atomic hydrogen with Pt(111):Direct 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bulk hydrogen species被引量:1
2007年
Employing hot tungsten filament to thermal dissociate molecular hydrogen,we generated gas phase atomic hydrogen under ultra-high vacuum(UHV)conditions and investigated its interaction with Pt(111) surface.Thermal desorption spectroscopy(TDS)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dsorption of molecular hy- drogen on Pt(111)forms surface Had species whereas adsorption of atomic hydrogen forms not only surface Had species but also bulk Had species.Bulk Had species is more thermal-unstable than surface Had species on Pt(111),suggesting that bulk Had species is more energetic.This kind of weakly- adsorbed bulk Had species might be the active hydrogen species in the Pt-catalyzed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JIANG ZhiQuanHUANG WeiXinBAO XinHe
关键词:BULKSPECIESDESORPTION
CoOx修饰SiO2负载的高活性纳米金制备方法和机理研究
自从Haruta[1]发现高分散金良好的催化活性以来,纳米金低温催化氧化CO在工业和机理上被广泛应用研究[2,3,4]。到目前为止,金的颗粒大小被认为是决定反应活性的重要因素,但具体作
千坤姜志全黄伟新
关键词:纳米金SIO2金属氧化物
文献传递
气相原子氢与Pt(111)表面的相互作用:体相氢物种的直接证据被引量:2
2006年
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利用高温钨丝裂解氢分子制备气相氢原子,并研究了气相氢原子与Pt(111)表面的相互作用.热脱附谱(TDS)结果表明气相分子氢在Pt(111)表面吸附生成表面吸附氢物种;而气相原子氢在Pt(111)表面吸附不仅生成表面吸附氢物种,而且能够生成体相氢物种.Pt(111)表面体相氢物种的热稳定性低于表面氢物种,表明体相氢物种具有更高的能量.这种弱吸附体相氢物种有可能是Pt表面催化加氢反应的活性氢物种.
姜志全黄伟新包信和
关键词:PT(111)表面热脱附谱
1,3-丁二烯/Cu(111)界面电子能级结构及电子转移机理
表面吸附物种的电子能级结构(占据轨道和未占据轨道)决定其反应性能,而表面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是表面化学反应的本质问题。光发射电子能谱(UPS)能够方便地测定表面吸附物种占据轨道能级,但表面吸附物种未占据轨道能级的测定...
黄伟新
关键词:CU(111)1,3-丁二烯
文献传递
Au团簇在剂量比和部分还原的TiO2(110)表面上生长及稳定性研究
作为Au纳米催化的模型体系,Au/TiO2(110)模型催化剂已经被广泛研究。在这个体系中,通常认为Au和氧化物载体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氧化物载体可以稳定小尺寸、具有催化活性的Au纳米粒子;2)氧化物表面氧缺陷...
姜志全黄伟新
关键词:光电子能谱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