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90303)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秦松张伟杰关翔宇陈华新韩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藻蓝蛋白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活性
  • 2篇活性
  • 1篇蛋白
  • 1篇点突变
  • 1篇定点突变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淬灭
  • 1篇藻蓝色素
  • 1篇牛血清白蛋白
  • 1篇清除自由基
  • 1篇重组别藻蓝蛋...
  • 1篇重组大肠杆菌
  • 1篇自由基
  • 1篇光学活性
  • 1篇红花
  • 1篇发酵
  • 1篇PCB
  • 1篇AAPH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秦松
  • 2篇陈华新
  • 2篇关翔宇
  • 2篇张伟杰
  • 1篇李富起
  • 1篇葛保胜
  • 1篇陈英杰
  • 1篇李富超
  • 1篇刘少芳
  • 1篇林秀坤
  • 1篇唐学玺
  • 1篇杨雨
  • 1篇韩璐
  • 1篇葛宝胜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产重组别藻蓝蛋白类荧光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2009年
对重组别藻蓝蛋白类荧光蛋白基因工程菌在装有150 mL液体培养基的250 mL摇瓶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对起始pH值、接种量、诱导起始时间、诱导温度和时长以及IPTG浓度对重组荧光蛋白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装有150 mL液体培养基的250 mL摇瓶中,在起始pH值为7.5,6%接种量,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长为3~5 h,诱导温度为22℃,IPTG浓度为0.2 mmol/L,诱导时长为7~8 h的条件下发酵重组别藻蓝蛋白类荧光蛋白,其表达量最高。
张伟杰杨雨关翔宇葛宝胜陈华新李富超秦松
关键词:发酵
光学活性藻蓝蛋白β亚基的体内重组被引量:4
2008年
在Synechococcussp.PCC 7002中,首先发现了特异性催化脱辅基藻蓝蛋白β亚基(153位)与藻蓝胆素(phyco-cyanobiling,PCB)连接的裂合酶基因cpcT。本实验在Synechocystissp.PCC 6803中找到与cpcT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基因slr1649。构建2组相容的重组质粒pCDF-cpcB(C82I)或(C153I)-ho1-pcyA和pRSF-slr1649,cpcB(C82I)和cpcB(C153I)分别编码82和153位被突变的脱辅基藻蓝蛋白β亚基,slr1649编码可能的特异性裂合酶,在大肠杆菌体内生成PCB必需的2个基因(ho1编码血红素氧化酶,pcyA编码藻蓝胆素合成酶),将这些基因共同转化到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柱对可溶性蛋白进行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色素蛋白锌电泳和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基因slr1649能够特异性催化CpcB(153位)与PCB的连接,产生了具有光学活性的CpcB(C82I)-PCB,为进一步研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关翔宇秦松张伟杰唐学玺
关键词:C-藻蓝蛋白定点突变
抗氧化活性藻蓝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进一步验证藻蓝色素(phycocyanobilin,PCB)的抗氧化作用,并研究藻蓝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之间的相互结合反应。方法:通过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法验证PCB的抗氧化作用。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CB与BSA的相互结合反应。结果:PCB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随着PCB浓度的增加,BSA的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抗氧化活性PCB能够有效地淬灭BSA的内源荧光,该猝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作用,反应的结合常数K=1.22×106L.mol-1,结合位点数n=1.14,与PCB的结合基本不会引起BSA的构象变化。
陈英杰刘少芳陈华新李富起秦松
关键词:荧光淬灭
几种重组别藻蓝蛋白的抗氧化活性被引量:5
2007年
藻胆蛋白是某些藻类特有的捕光色素蛋白,其中天然别藻蓝蛋白、藻蓝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已经被证明。实验以2,2-盐酸脒基丙烷(AAPH)为自由基生成者,应用藏红花素退色反应为检测清除氢过氧自由基的方法,探讨了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并纯化的带有6×His(6×组氨酸)标签和带有麦芽糖结合蛋白(MBP)标签的重组别藻蓝蛋白及其α、β亚基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带有His标签的6×Hisα-APC、6×Hisβ-APC和6×His-APC均显示出一定的清除氢过氧自由基的能力,其中6×Hisβ-APC清除氢过氧自由基的IC50值可达到27.2 mg/L,Ka/Kc(氢过氧自由基与重组别藻蓝蛋白和藏红花素反应的速度常数比)达到1.24,大于带有色素基团的天然APC清除氢过氧自由基能力(IC5057.5 mg/L);而带有MBP标签的重组别藻蓝蛋白亚基MBPα-APC和MBPβ-APC和MBP-APC(rAPC)则无明显的清除能力。结果首次证实了脱辅基蛋白具有清除氢过氧自由基能力,因而在天然藻胆蛋白中脱辅基蛋白是清除自由基的贡献者之一,这为进一步研究重组别藻蓝蛋白的抗肿瘤机理提供了线索。
韩璐葛保胜林秀坤秦松
关键词:重组别藻蓝蛋白清除自由基藏红花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