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609)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4H指数:6
- 相关作者:曾彬张彩霞王艾丽刘磊张静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小鼠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 2013年
- 背景: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是最近被发现的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潜能的心脏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脏三系细胞,为心脏损伤的再生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但其定向分化机制及调控因素仍不清楚。目的:体外建立小鼠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培养模型。方法:解剖显微镜下分离11.5-12.5 d小鼠胚胎心脏,剪除肺静脉血管、心房组织及左心室,移至6孔板(或35 mm培养皿)培养,24 h后移走胚胎心脏组织继续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胚胎心外膜细胞生长特点;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进行胚胎心外膜细胞特异性抗体Wt-1、Tbx18染色。结果与结论:胚胎心外膜单层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呈鹅卵石样,并围绕组织块向外延伸。移去胚胎心脏后细胞继续生长,且增殖迅速,三四天后长至融合。所有细胞均强阳性表达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特异性抗体Wt-1及Tbx18。结果表明,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生长迅速、形态单一,均表达心外膜细胞特异因子,细胞纯度高,成功构建了体外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培养模型,为研究其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曾彬王艾丽胡冬冬李昌
- 关键词:器官移植心肺移植心脏干细胞细胞培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血红素氧合酶-1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介导的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心肌梗死后心脏血管再生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HO-1腺病毒转染。结扎左前降支1 h后,分别将HO-1-MSCs、MSCs多点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对照组注射等量PBS。结果 MSCs介导的HO-1能在体外及体内获得稳定表达;HO-1-MSCs组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FGF2的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MSCs组和对照组(P<0.01);但促血管再生的作用可被HO抑制剂阻断。HO-1-MSCs组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明显低于MSCs组和对照组(P<0.01);HO-1-MSCs组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HO-1-MSCs组心室壁变厚,心室腔明显缩小。结论 MSCs介导的血红素氧合酶-1能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血管再生,改善左心室功能。
- 曾彬王艾力彭小凡李昌
- 关键词:血管再生
- 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初次诊断为ACS的患者559例,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53例)和氯吡格雷组(52例).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测定所有患者服用药物5d前、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随访30 d内两组全因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出血、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在年龄,性别构成,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FG、TC、TG、HDL-C、LDL-C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MPA下降率、MPA达标率优于氯吡格雷组[(16.2±7.4)%比(4.1±1.9)%,P=0.000;88.7%比19.2%,P=0.000];替格瑞洛组全因死亡率、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更低(5.66%比21.15%,P=0.020;3.77%比44.23%,P=-0.000;7.55%比23.08%,P=0.007);两组出血、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13.2%比11.5%,P=0.795,x^2=0.067;3.77%比5.77%,P=0.678,x^2=0.230).结论 对氯吡格雷抵抗的ACS患者,替格瑞洛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安全性二者相当.
- 郭胜红曾彬
- 关键词: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
- 心外膜细胞标记基因介导的Cre重组酶在双转基因小鼠心脏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检测心外膜细胞标记基因Tbx18介导的Cre重组酶在双转基因小鼠心脏的表达及分布。方法:将Tbx18-Cre小鼠与ROSA26报告小鼠交配,收获不同怀孕天数(12.5天、13.5天、14.5天)的胚胎,用PCR技术筛选双转基因阳性胚胎,取阳性胚胎心脏进行冰冻切片、X-Gal染色。结果:PCR检测每只小鼠胚胎中约一半胚胎为双转基因阳性,这些胚胎心脏的心外膜、左心室壁及室间隔均可检测到X-Gal阳性的蓝色细胞;且随着胚胎心脏的发育,蓝色细胞显著增多。结论:心外膜细胞标记基因Tbx18介导的Cre重组酶能有效地在双转基因胚胎小鼠心脏表达,表明Tbx18在心脏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曾彬武智晓张静易欣马乐乐
- 关键词:CRE重组酶
- T3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预处理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1~3 d昆明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T3组、H/R+T3+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组(H/R+T3+LY294002组)、H/R+LY294002组。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JC-1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MMP(JC-1绿红荧光强度比值)显著降低,细胞中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均P<0. 05)。与H/R组相比,T3可以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稳定MMP,降低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水平,还可使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Bcl-2的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与H/R+T3组相比,加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可阻断T3对AKT的磷酸化作用,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MMP降低,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增加,p-PI3K、p-AKT和Bcl-2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与H/R组相比,H/R+LY294002组心肌细胞中凋亡率升高,MMP下降,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量升高,细胞中pPI3K和p-AKT的表达量下降(均P<0. 05)。结论:T3预处理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廖小婷曾彬刘磊张彩霞阮怀玉
- 关键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细胞凋亡
- 整合素连接激酶增加缺血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存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缺血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存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BMSCs,分别用ILK、ILK-小干扰RNA (siRNA)及对照绿色荧光蛋白(GFP)腺病毒转染BMSCs,无氧无血清条件下培养8h;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条件下BMSCs的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条件下BMSCs的VEGF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ILK-BMSCs组ILK的表达显著高于GFP-BMSCs和ILK-siRNA-BMSCs组(P<0.05).无氧无血清条件下培养BMSCs 8 h,与BMSCs和GFP-BMSCs组比较,ILK过表达显著增加BMSCs存活率及VEGF表达,且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ILK基因沉默则显著减少BMSCs存活率及VEGF表达(P<0.05),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K激活其下游信号分子Akt和mTOR,增加缺血环境下BMSCs生存率及VEGF表达.
- 曾彬童随阳王欣李军夏豪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小型细胞质蛋白,主要在心肌组织表达。心肌受损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快速释放入血,胸痛发作1 h时血液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阮怀玉曾彬
- 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颤动
- EdU标记心脏细胞增殖:一种检测心脏再生的新方法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快速、更有效的检测心脏细胞增殖的方法,以探讨损伤心脏再生潜能的机制。方法:取小鼠不同时期(胚胎、新生及成年期)及不同生理状态下(健康、心肌梗死后)心脏行组织冰冻切片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标记心脏细胞:心肌细胞(心脏特异转录因子Nkx 2.5和Gata 4,心肌特异性标记蛋白TnT),内皮细胞(CD34),血管平滑肌细胞(SMMIgG),心脏干细胞(IsL1,Tbx18和Wt1);在此基础上用EdU染色法检测不同心脏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EdU能强烈地标记不同时期及不同生理状态下小鼠心脏细胞的增殖;心梗后心脏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但增殖能力非常有限。结论:EDU可简单、快速、更有效的检测心脏细胞增殖,为探讨损伤心脏再生潜能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 曾彬唐艳红王艾丽
- 关键词:心脏细胞增殖EDU
- 整合素连接激酶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大鼠梗死后心脏心功能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分别用ILK、ILK-siRNA及对照GFP腺病毒转染MSCs。结扎大鼠心脏左前降支1h后,分别将GFP-MSCs、ILK-MSCs、ILK-siRNA-MSCs多点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对照组注射等量PBS。结果:细胞移植4d后与GFP-MSCs移植组相比,ILK-MSCs组存活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而ILKsiRNA-MSCs移植组存活细胞明显减少(P<0.05)。细胞移植3周后与GFP-MSCs移植组相比,ILK-MSCs组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增多,且胶原蛋白沉积减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而ILK-siRNA-MSCs移植组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减少,胶原蛋白沉积增多,梗死面积明显增加,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恶化(P<0.05)。结论:ILK增加MSCs存活率、促进梗死后心脏血管新生,从而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 王林童随阳刘浙波付金蓉曾彬夏豪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整合素连接激酶血管再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Killip分级将其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71)和心功能Ⅲ级组(n=33)。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指标、心功能指标和认知功能指标,并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心功能指标与认知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Ⅲ级组的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红蛋白、高敏肌钙蛋白、三酰甘油、尿素氮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总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LVEF与MoCA总分和MMSE总分呈正相关(P<0.05),NT-proBNP水平与MoCA总分和MMSE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与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心功能水平越差者认知功能受损越重。
- 阮怀玉曾彬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