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733)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0H指数:8
- 相关作者:赵东锷汪钢刘维永俞世强高百顺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武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胶原壳聚糖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胶原壳聚糖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材料结构特点 ,并行兔皮下包埋实验 ,分别于 4、6、8、12周观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将犬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种植于壳聚糖胶原支架上 ,观察其形态并测定细胞合成胶原和前列环素的功能。结果 胶原壳聚糖膜呈网孔状结构 ,孔径 (10 3± 17) μm。皮下包埋实验显示材料生物相容性好 ,完全降解时间为 12周。种植实验示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良好 ,并具有合成前列环素 (6 2 .3±3.2pg/mlvs 10 .7± 2 .1pg/ml,P <0 .0 5 )的功能。结论 以胶原壳聚糖膜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叶 ,种植细胞不仅能在材料表面生长 ,还能合成细胞间质和血管活性物质 。
- 赵东锷李若冰邱立成李玮刘维永汪钢朱金如
- 关键词:心脏瓣膜生物相容性降解率
- 可降解聚合物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中应用的皮下埋植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评价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聚羟乙酸 聚乳酸共聚物 (PGLA)、聚 β 羟基丁酯 (polyhydroxybu tyrate ,PHB)、胶原膜三种生物可吸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皮下吸收情况。 方法 :本文对照研究三种材料经皮下埋植后 2、4、6、8周和 12周的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 结果 :胶原膜皮下包埋 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 ,8~ 12周完全降解 ,组织相容性及皮下吸收情况优于PHB及PGLA。 结论
- 周栋汪钢赵东锷刘维永俞世强
- 关键词:可降解聚合物皮下埋植心脏瓣膜胶原膜
- 胶原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聚β羟基丁酯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评价胶原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聚 β羟基丁酯的结构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 HE、胶原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组成、结构 .新西兰大白兔 15只皮下植入材料 ,于 4,6 ,8,12 wk取出观察其组织反应和降解情况 .结果 胶原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聚 β羟基丁酯的孔径分别为 10 7,179和 13μm. 3种材料组织相容性较好 ,局部无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后期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聚乳酸聚乙醇酸膜于 8wk基本吸收 ,胶原膜 12 wk吸收 ,聚β羟基丁酯膜 12 wk未见明显降解吸收 .结论 胶原膜和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在材料结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率方面符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要求 ,聚β羟基丁酯膜在材料结构和降解率方面尚需改进 .
- 赵东锷刘维永汪钢俞世强
- 关键词:胶原聚乳酸聚乙醇酸生物医学工程心脏瓣膜生物相容性
- 应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olyglycolic acid and Polylactic acid,PLGA)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的结构特点。将两种材料进行兔皮下包埋,分别于包埋后2、4、6、8、10、12周观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体外培养犬主动脉瓣问质细胞,研究其生长曲线,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及透射电镜扫描下的超微结构。将体外培养的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分别种植于两种材料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测定细胞合成前列环素的功能。结果 扫描电镜下两种材料均呈网孔状泡沫结构,PHBV孔径约130μm,PLGA孔径约170 μm。皮下包埋实验显示两种材料生物相容性好,PHBV体内降解时间约10周,PLGA体内降解时问约12周。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平滑肌α肌动蛋白部分阳性表达,细胞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细胞培养生长曲线良好。种植实验显示细胞在两种材料上均生长良好,并有合成、分泌前列环素的功能(P<0.05)。结论PHBV、PLGA两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均适合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 周栋高百顺黄维坤孙新平
- 关键词:心脏瓣膜生物材料
- 胶原膜、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将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瓣膜支架上,制造出一种组织相容性好,不需抗凝,具有修复能力,且支持患者终生的理想心脏瓣膜。方法胶原膜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在皮下包埋和种植细胞生长做对照实验。结果胶原膜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8~12周完全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优于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结论胶原膜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 周栋汪钢赵东锷高百顺俞世强
- 关键词:胶原膜聚乙醇酸聚乳酸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评价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胶原-透明质酸钠复合膜、胶原膜、胶原-壳聚糖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展望其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中的应用前景。方法:进行体外的动态凝血试验、血小板黏附性能试验、溶血试验和体内的犬腹主动脉内移植试验的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4种材料的溶血率均小于5%;前3者的OD-凝血时间曲线下降缓慢且吸光度高,同时血小板黏附少且没有明显变形和伪足。腹主动脉包埋试验大体解剖只有胶原-壳聚糖复合膜形成血栓。结论:前3种材料在血液相容性方面适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要求;胶原-壳聚糖复合膜需要改进。
- 刘兴光汪钢俞世强张其清顾春虎卫向阳
- 关键词:血液相容性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腹主动脉血小板黏附凝血时间
- 聚羟基丁酸及其共聚物在体内组织相容性和降解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评价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聚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ate,PHB)两种生物可吸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皮下吸收情况。方法 对照研究两种材料经皮下埋植后2、4、6、8和10周的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PHBV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10周完全降解,组织相容性及皮下吸收情况优PHB。结论 PHBV符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 周栋胡平汪钢赵东锷高百顺
- 关键词:降解率心脏瓣膜生物材料人造心脏瓣膜
- 应用不同种子细胞和种植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种子细胞及种植方法对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TEHV)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犬主动脉瓣内皮细胞(EC)、主动脉瓣间质细胞(IS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将上述3种细胞以单纯接种和分阶段联合接种的方法种植于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上,对种植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Ⅷ因子、α-SMA的表达。放免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PG I2的含量,检测种植细胞的功能。结果:种子细胞体外培养生长良好,细胞种植于PHBV后EC组、ISC和EC分阶段联合种植组、BMSC组表面均可见细胞层形成,ISC和EC分阶段联合种植组表面见细胞呈复层生长,细胞开始向基质浸润。种子细胞BMSC组PG I2值明显低于EC组及EC+ISC组(P<0.01),EC+ISC组较EC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BMSC构建TEHV从形态及功能上与EC构建TEHV有一定差距,ISC及EC分阶段联合种植构建TEHV较单纯种植EC更具有可行性。
- 周栋邹良建汪钢金海纪广玉
- 关键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内皮细胞
- 聚羟基丁酸及其共聚物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中应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应用组织工程支架 ,将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瓣膜支架上 ,制造出一种组织相容性好 ,不需抗凝 ,具有修复能力 ,且支持患者终生的理想心脏瓣膜。对照进行聚羟基丁酸 (polyhydroxybutyrate ,PHB)、聚羟基丁酸 /聚羟基戊酸共聚物 (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 ,PHBV)皮下包埋和种植细胞生长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HBV皮下包埋 8周仍基本保持膜状结构 ,10周完全降解 ,且生物相容性优于PHB。PHBV更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 周栋汪钢高百顺赵东锷
- 关键词:心脏瓣膜
- 三种可降解聚合物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对照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聚羟基丁酯3种生物可吸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皮下吸收情况。探讨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全军胸心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聚羟基丁酯3种材料的结构特点。②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兔背胸腰段脊柱两侧各作3个切口,每只兔分别植入6块可吸收材料,每种材料6只。③分别于术后2,4,6,8,10和12周各取6块材料,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纤维包裹组织的厚度。结果:15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种材料的结构特点:扫描电镜下3种材料均呈网孔状泡沫结构,聚羟基丁酯孔径约110μm,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孔径约130μm,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孔径约170μm。②组织学检查结果: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2周包膜纤维疏松,与其下肌肉组织分界不清,网孔中有疏松纤维组织长入,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多核巨细胞。10周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材料完全吸收,12周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材料完全吸收,均为胶原纤维所代替。聚羟基丁酯2周包膜结缔组织疏松,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弥漫性增生,也可见多核巨细胞。8周时包膜增厚,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10周材料包膜较8周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转变为梭形的纤维细胞。③包膜厚度测量结果:包埋后2,4,6,8,10周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材料厚度测量值均显著小于聚羟基丁酯。结论: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在组织相�
- 周栋邹良建汪钢金海杨勇
- 关键词:聚乙醇酸乳酸心脏瓣膜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