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722)

作品数:7 被引量:135H指数:5
相关作者:魏玉华彭吉润翁山耕冷希圣杜如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星状细胞
  • 5篇肝星状细胞
  • 3篇高压症
  • 2篇生物学
  • 2篇受体
  • 2篇门静脉
  • 2篇门静脉高压
  • 2篇门静脉高压症
  • 2篇静脉
  • 2篇静脉高压
  • 2篇静脉高压症
  • 2篇肝硬化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脂细胞
  • 1篇色胺
  • 1篇生物学活性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鼠肝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篇冷希圣
  • 6篇翁山耕
  • 6篇彭吉润
  • 6篇魏玉华
  • 5篇杜如昱
  • 3篇吕建锋
  • 3篇张佑彬
  • 2篇李涛
  • 1篇郑恩涛
  • 1篇朱继业
  • 1篇王万祥
  • 1篇牟东成
  • 1篇程继华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Hepato...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改良法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50
2001年
目的 :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s,HS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使之简便易行 ,高效可靠。方法 :采用肝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 ,低速离心去除肝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 ,采用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 ,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HSC纯度。结果 :采用改良法 ,每只大鼠的HSC得率为( 2 .5 4± 0 .13)× 10 7个 ,细胞活率为 ( 98.8± 0 .7) % ,高于旧方法的HSC得率 [( 2 .18± 0 .18)× 10 7个 ,P <0 .0 1]和活率 ( 94.3± 0 .6 ) % ,P <0 .0 1]。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 ,HSC纯度为 ( 96 .8± 1.0 ) % ,高于单用desmin鉴定的纯度 ( 91.8± 2 .2 ) % (P <0 .0 1)。结论 :改良的大鼠HSC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易行又经济 ,在保证纯度的同时 ,提高了得率和活率。采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 。
翁山耕冷希圣魏玉华彭吉润郑恩涛程继华张佑彬吕建锋杜如昱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硬化病因学
白细胞介素10抑制枯否细胞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激活的研究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对与枯否氏细胞 (KC)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 (HSC)激活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 ,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离培养HSC和KC ;将原代培养 2d的HSC和KC分为HSC单独培养、KC单独培养和HSC与KC共培养 3大组 ,分别加 2ng/ml和 2 0ng/ml的IL 10处理。 2d后 ,分别采用3 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 H TdR)掺入法检测HSC的增殖 ,Western印染法检测HSC中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含量。结果 IL 10对单独培养的HSC的增殖 (P >0 .0 5 )和α SMA表达 (P >0 .0 5 )无明显影响。共培养组HSC的增殖和α SMA表达分别增加了 2 .4倍和 6倍 ;2ng/ml和 2 0ng/ml的IL 10分别使共培养组HSC的增殖降低了 2 3%和 33% ,α SMA表达降低了 35 %和 4 9% ,均呈浓度依赖性 ,和HSC单独培养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0 1)。HSC单独培养组未检测出TNF α ;共培养组的TNF α量比KC单独培养组增加了 74 %(P <0 .0 1) ;2ng/ml和 2 0ng/ml的IL 10分别使共培养组的TNF α量降低了 2 7% (P <0 0 1)和 36 % (P<0 0 1) ,使KC单独培养组的TNF α量降低了 2 9% (P <0 0 5 )和
翁山耕冷希圣魏玉华彭吉润张佑彬吕建锋杜如昱
关键词:HSCΑ-SMA共培养白细胞介素10肝星状细胞
白介素-10抑制肝星状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对肝星状细胞 (HSC)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离培养HSC ,传代后的HSC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A组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0 0U/ml组 (B组 )、TNFα 10 0U/ml+IL 10 2ng/ml组 (C组 )及TNFα 10 0U/ml +IL 10 2 0ng/ml组 (D组 )。加药后 2 4h ,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方法 ,检测HSCICAM 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B组的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 1.40 0± 0 .0 77和 1.30 1± 0 .0 95 ,明显高于A组的 0 .5 5 9± 0 .0 71(P <0 .0 0 1)和 0 .6 6 6± 0 .0 2 3(P <0 .0 0 1) ;C组和D组的ICAM 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 1.0 17±0 .0 6 6和 0 .919± 0 .0 39,mRNA表达量分别为 1.116± 0 .0 17和 0 .979± 0 .0 6 7,均低于B组的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 (P均 <0 .0 5 )。结论 IL 10通过抑制HSCICAM 1表达 ,在抑制肝脏炎症。
翁山耕冷希圣魏玉华彭吉润杜如昱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白介素-10细胞间黏附因子-1肝炎肝纤维化
大鼠肝星状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1
2003年
目的 建立并鉴定肝星状细胞 (HSC)细胞系。 方法 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HSC ;通过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后建立 1株细胞系 ,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倍增时间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绘制、染色体分析、双层软琼脂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RT PCR检测、聚硅酮膜培养法观测HSC的收缩等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 HSC细胞系已传了 78代 ,保持着肌成纤维样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细胞倍增时间为 36 5h ;细胞的染色体众数 4 2条 ,为正常大鼠体细胞的染色体表型 ;双层软琼脂培养未见细胞克隆形成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 ,细胞系表达Desmin、GFAP、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 SMA、iNOS、ICAM 1、TGF α ;RT PCR检测表明 ,该细胞系表达TGF β、ICAM 1;聚硅酮膜培养法显示 ,HSC细胞系能在ET 1作用下产生收缩反应。结论 HSC细胞系符合建系标准 ,是 1株新建立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 ,命名为rHSC 99,可作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实验研究的模型。
冷希圣翁山耕李涛魏玉华彭吉润杜如昱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系生物学特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
5-羟色胺受体在肝星状细胞上的表达及5-羟色胺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 5 羟色胺 ( 5 HT)受体在肝星状细胞 (HSC)的表达及 5 HT通过其受体的介导对HSC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离培养HSC ;RT PCR方法检测HSC中 5 HT受体 1B、2A、2B、3等亚型的表达 ;Westernblot方法检测 5 HT及其 2A受体阻断剂酮色林、3型受体阻断剂恩丹西隆对HSC表达TGF β1和Smad4的影响。建立聚硅酮膜培养法 ,将HSC培养在聚硅酮膜上 ,研究 5 HT及酮色林、恩丹西隆对HSC收缩的影响。结果 HSC表达 5 HT的 1B、2A、2B等受体亚型 ,不表达 3亚型。5 HT明显促进HSC表达TGF β1和Smad4(P <0 0 5 ) ,酮色林能抑制TGF β1和Smad4的表达。恩丹西隆的作用不明显。 5 HT能促进HSC的收缩 ,并成量效依赖关系 ,这种收缩作用能被酮色林所阻断 ,不被恩丹西隆阻断。 结论 HSC表达 5 HT的多种受体亚型 ,5 HT通过其受体的介导对HSC的生物学活性发生影响 ,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李涛冷希圣翁山耕彭吉润魏玉华牟东成王万祥朱继业
关键词:5-羟色胺受体肝星状细胞5-羟色胺生物学活性转化生长因子门静脉高压症
Effects of 5-hydroxytamine and its antagonists on hepatic stellate cells被引量:7
2006年
BACKGROUND: 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 plays a key role in hepatic fibrosi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5-hydroxytamine receptors in HSC and the effect of 5-hydroxytamine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SC. METHODS: Liver ex vivo perfusion of collagenase and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were used to isolate HSCs.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5-hydroxytamine receptor subtypes 1A, 2A, 2B and 3. Western blot hybridization was us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5-hydroxytamine and its 2A receptor antagonist ketanserin and 3 receptor antagonist ondanosetron on the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and Smad4 in HSC. RESULTS: HSC expressed 5-hydroxytamine receptor subtypes 1A, 2A and 2B. 5-hydroxytami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and Smad4 in HSC (P<0.05). This action can be antagonized by ketanserin, not by ondanosetron. CONCLUSIONS: HSC expresses 5-hydroxytamine receptors. 5-hydroxytamine could effec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SC through its receptor mediation, and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Tao Li, Shan-Geng Weng, Xi-Sheng Leng, Ji-Run Peng, Yu-Hua Wei, Dong-Cheng Mou and Wan-Xiang Wang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
关键词:HEPATICRECEPTOR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组织胺及其1、2型受体阻断剂对贮脂细胞收缩的影响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组织胺及其 1型受体 (H1R)阻断剂、2型受体 (H2R)阻断剂对贮脂细胞收缩的影响。方法 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离培养贮脂细胞 ;用二甲基多聚硅烷烧制聚硅酮膜 ;传代后的贮脂细胞在聚硅酮膜上培养 3d后 ,随机分为 5组 :A组(对照组 ) ;B组 (组织胺 1× 10 -7mol/L组 ) ;C组 (组织胺 1× 10 -6mol/L组 ) ;D组 (H 1R阻断剂 +组织胺 1× 10 -6mol/L组 )和E组 (H2R阻断剂 +组织胺 1× 10 -6mol/L组 )。各组于加药前及加药后 2 0min摄相 ,在相片上分析同一视野细胞周围的聚硅酮膜皱纹变化 ,皱纹增多表明细胞收缩。结果 B组、C组的贮脂细胞收缩率分别为 2 1.0 %、34.2 % ,远高于A组的 3 .8% ,并呈量效依赖关系 (P <0 .0 0 1) ;D组的贮脂细胞收缩率为 17.7% ,低于C组 (P <0 .0 5 ) ;E组的贮脂细胞收缩率为2 6 .3 % ,与C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组织胺通过H1R的介导促进贮脂细胞的收缩 。
翁山耕冷希圣魏玉华彭吉润张佑彬吕建锋杜如昱
关键词:贮脂细胞组织胺聚硅酮门脉高压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