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30011)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夏当英卢玥陈强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庄子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信仰
  • 1篇信仰
  • 1篇游世
  • 1篇游戏
  • 1篇秩序
  • 1篇秩序重建
  • 1篇儒学
  • 1篇社会困境
  • 1篇视界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社会
  • 1篇宗教
  • 1篇逍遥
  • 1篇嬗变
  • 1篇文化
  • 1篇仙学
  • 1篇逻辑
  • 1篇逻辑与

机构

  • 5篇安徽大学

作者

  • 4篇夏当英
  • 1篇陈强
  • 1篇卢玥

传媒

  • 1篇孔子研究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孟子视野中道德信仰的生成逻辑与建立机制
2014年
战国时期,既有规范及其精神基础崩解,孟子在孔子"仁学"基础上建立了以仁为本的道德体系,主张普及道德信仰以维护社会秩序。在孟子视界中,道德信仰的生成逻辑体现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中,"尽心知性以知天"规定了道德信仰是理性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孟子又赋予道德信仰形而下的意义,主张社会人伦提供了培育道德信仰的具体情境,要求行为主体以践行人伦规范的方式来显现道德信仰与道德情感,从而有效调整社会运行秩序。孟子仁政说强化统治者在推行道德信仰中的功能,期望国家权力给建立道德信仰以制度上的保障。
夏当英
关键词:儒学孔子
传统文化的嬗变与农村社会秩序重建
2017年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即由共同体本位的社会转变为个人本位的社会,这个过程离不开小共同体的发展。近代以来,大共同体本位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而发生嬗变,小共同体所形成的农村社会秩序也发生了变迁。从传统文化的三个层面即技术、制度、观念与农村社会秩序的经济、家族、礼治的对应关系中分析传统文化嬗变对农村社会秩序变迁的影响,得出凡是能发扬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或承载人性伟大的传统文化都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结论。由这类文化培养的民间精英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将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和农村社会秩序得到重建。
夏当英朱富雷
关键词:传统文化宗教
安命·逍遥·游戏:社会困境中的庄子处世模式被引量:1
2012年
庄子在洞察社会现实之后,指出人生中充满人与自我、人与外物的矛盾,而所有社会困境均是人力所无法扭转之必然。为此,庄子只好以"命"来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主张人要安命无为。庄子认为,人虽在社会中生活,但要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由,他提出"缘督以为经"的具体处世原则,主张过一种超脱世外、又混迹世中的游世生活。
夏当英卢玥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世
庄子视界中的墨家
2013年
庄子对墨家学说及其事迹有着较为客观准确的评说,并影响了后世学者对墨学的解释。在庄子视界中,墨家为救世而注重功用、"自苦为极",但这种精神违背了随顺自然的道德本质,背离了人之常情,故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庄子》书中多处批判儒墨之争,认为墨家"排儒"的基本内容是非毁儒家礼乐,但对其过分排斥审美、情感的极端实用的行为并不赞赏。另外,庄子提出墨家衰落源自墨者团体对规则遵守的难以为继以及派系纷争。
夏当英
关键词:庄子墨家墨子
陈撄宁“仙学”思想考察
2013年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直面中西方文化冲突,应对并融合当时盛行的科学主义思潮,创造性地提出其"仙学"思想。
陈强
关键词:陈撄宁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