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2009]211)

作品数:9 被引量:126H指数:4
相关作者:鲁剑巍胡敏陈云峰刘东海乔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恩施州科技局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肥料
  • 2篇地力
  • 2篇地力评价
  • 2篇调理剂
  • 2篇玉米
  • 2篇施肥
  • 2篇酸性土
  • 2篇酸性土壤
  • 2篇土壤调理剂
  • 2篇土壤酸化
  • 2篇耕地
  • 2篇耕地地力
  • 2篇耕地地力评价
  • 1篇氮磷钾
  • 1篇第二次土壤普...
  • 1篇养分
  • 1篇养分丰缺指标
  • 1篇有机肥
  • 1篇有机肥资源

机构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毕节职业技术...

作者

  • 3篇胡敏
  • 3篇鲁剑巍
  • 2篇胡诚
  • 2篇李双来
  • 2篇乔艳
  • 2篇刘东海
  • 2篇陈云峰
  • 1篇贺立源
  • 1篇邢丹英
  • 1篇丛日环
  • 1篇丁丽
  • 1篇张智

传媒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环保视阈下恩施州肥料利用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2014年
指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和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恩施州有机肥用量不足、肥料投入结构不合理、肥料流失量较大、农业环境污染加重和边际效益下降等问题,提出了有机肥资源高效利用、采用新型科学施肥技术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施肥技术等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建议。
向永生邓正绪
关键词:肥料利用率有机肥资源科学施肥
土壤调理剂“迪尔乐”对玉米及土壤氮磷钾的影响
2019年
对玉米品种"邦豪509"施用不同用量的土壤调理剂"迪尔乐",研究"迪尔乐"的最佳施用量及其土壤调理效果。结果表明:①"迪尔乐"能够增加玉米产量,其施用量与玉米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y=-0.0023x2+0.4948x+534.78),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准(r=0.9437**),其最佳用量为107.56kg/667m2,拟合最高产量为561.37kg/667m2,增产率为4.63%;②"迪尔乐"能够提高试验土壤的PH值0.33~0.88个单位,平均提高0.545个单位;③"迪尔乐"具有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在试验范围内,其根区土壤的碱解氮比对照增加6.2%~51.6%,平均增加44.78%;有效磷比对照增加了19.86%~51.06%,平均增加37.77%;速效钾比对照增加了-7.37%~6.32%,平均增加2.11%。
徐印印张军强黄飞跃黄登武尚丽丽赖祥伟向永生邢丹英
关键词:土壤酸化玉米
不同调理剂对酸性土壤降酸效果及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7
2017年
采用土壤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5种调理剂(生石灰、油菜秸秆、有机肥、钾硅肥、土壤改良剂,用量均为1.8 g/kg)对酸性土壤(pH值3.9)酸度指标和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有机肥和钾硅肥均能明显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H+和交换性铝含量。其中以生石灰降酸效果最好,到培养第90 d,相比于对照处理提高了0.66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减少了2.01 cmol/kg;其次是有机肥和钾硅肥处理,pH值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0.14和0.15,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降低了0.23和0.19cmol/kg;油菜秸秆和土壤改良剂处理从酸度指标来看,与对照并没有显著差异。大麦幼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石灰、油菜秸秆、有机肥、钾硅肥和土壤改良剂处理的大麦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71.5%、24.1%、27.6%、28.2%、24.7%,大麦株高、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根系平均直径减少,有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综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降酸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以生石灰效果最好,秸秆处理尽管没有有效降低土壤酸度但仍可明显促进作物生长,因此也可用作酸性土壤的改良物质,在实际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应用各种调节物质来促进作物生长。
胡敏向永生鲁剑巍
关键词:土壤调理剂大麦幼苗
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pH值及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9
2017年
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不施生石灰和生石灰用量0.3、0.9、1.8、2.4、4.8 g/kg,共6个用量梯度,研究不同生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pH值动态变化、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土壤pH值与有效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生石灰的施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酸度。培养到第90 d,生石灰用量4.8、2.4、1.8g/kg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88、1.16和0.74个pH单位。施用生石灰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土壤无机氮影响显著。生石灰用量在0~2.4 g/kg范围内,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增幅为12.4%~146.8%,当生石灰用量>2.4 g/kg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土壤铵态氮的变化趋势则刚好相反,随着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着生石灰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对于土壤速效钾来说,当生石灰用量>0.9 g/kg,其含量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降幅为2.9%~21.7%。施用生石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Ca含量,且随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增幅为32.3%~543.0%。生石灰的施用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Fe、Mn、Cu、Zn的含量,且当生石灰用量≥2.4 g/kg时,土壤有效Mn、Zn含量均已处于极其缺乏的状况。土壤pH值与土壤全氮、铵态氮、速效钾、有效Fe、Mn、Cu、Zn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有效Ca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有效Mg则符合二次函数,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土壤养分与土壤酸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在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时,要特别注意其施用量及土壤有效Mn、Zn等微量元素的及时补充。
胡敏向永生鲁剑巍
关键词:土壤PH值
基于GIS的恩施州耕地地力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应用扬州市土壤肥料站开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的方法确定27 771个评价单元,选取气象、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及水分管理5个层次共16个指标作为评价对象,对恩施州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州耕地地力分为5个等级,一等地占4.16%,二等地占12.48%,三等地占30.01%,四等地占34.25%,五等地占19.09%。
向永生贺立源邓正绪
关键词:耕地地力评价
武汉市汉南区甜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对甜玉米进行科学施肥,2009~2011年,对甜玉米种植区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进行了普查,同时依托12个"3414"试验建立了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和肥料施用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了磷钾肥推荐施肥分区图。结果表明,汉南区甜玉米种植区土壤肥力偏低,pH中性偏碱,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偏低。速效磷极低、低、中等、高的范围分别为3 mg/kg以下,3~9 mg/kg、9~17 mg/kg、17mg/kg以上,相应的推荐施肥(P2O5)为120、90、70及30 kg/hm2,北部推荐施肥以70 kg/hm2为主,南部以90 kg/hm2为主。速效钾极低、低、中等、高范围分别为90 mg/kg以下、90~130 mg/kg、130~190 mg/kg、190mg/kg以上,相应的推荐施肥(K2O)为120、70、40及10 kg/hm2,西南和东南部推荐施肥以120 kg/hm2为主,其余部分推荐施肥以70 kg/hm2为主。
何绍华陈云峰刘东海彭珍东魏仁茂李双来胡诚乔艳
关键词: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武汉市汉南区耕地地力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反映武汉市汉南区耕地地力状况,在ArcGIS 9.3和Excel软件平台下,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剖面构型4个方面的9个评价因子,采用扬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开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V3.2》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汉南区的耕地地力水平分为五级,一等地占40.1%,二等地占34.1%,三等地占20.5%,四等地占4.0%,五等地占1.3%。
刘东海李双来陈云峰何绍华胡诚彭珍东乔艳魏仁茂
关键词:耕地地力评价
结球甘蓝“3414”肥料效应试验被引量:2
2012年
以结球甘蓝京丰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探索氮、磷、钾肥对结球甘蓝产量的影响和最佳配方施肥量。结果表明,高肥力地块试验施N 259.5 kg/hm2、P2O5135.0 kg/hm2、K2O 299.6kg/hm2,结球甘蓝可获得73 556.9 kg/hm2的产量;中肥力地块试验施N 193.2 kg/hm2、P2O583.6 kg/hm2、K2O 192.2 kg/hm2,结球甘蓝可获得61 167.3 kg/hm2的产量。
丁丽
关键词:结球甘蓝
恩施州耕地土壤pH近30年变化特征被引量:34
2017年
以第二次土壤普查(1980—1983年)和耕地质量评价(2010—2013年)两个不同时期恩施州土壤pH数据为基础,对恩施州耕地土壤pH近30年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恩施州耕地土壤pH值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导致土壤pH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期为制定土壤酸化控制对策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2010—2013年,恩施州pH<6.5的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98.4%,6.5~8.5中性偏碱性土壤仅占耕地面积的1.6%;与1980—1983年相比,酸性土壤(pH<6.5)面积比例提高了61.4%,中性偏碱性土壤(pH在6.5~8.5)面积比例减少了61.2%,pH>8.5的强碱性耕地土壤在全州已基本消失.1980—1983年,pH<6.5的耕地土壤主要分布在来凤县、利川市、宣恩县和咸丰县,面积比例分别为74.4%、63.5%、61.3%和60.7%,至2010—2013年,恩施州酸性土壤分布更加广泛,各县市酸性土壤(pH<6.5)面积比例均达到96%以上.近30年来,恩施州土壤呈酸化趋势,土壤pH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格局.不同区域、不同耕地利用类型土壤pH值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耕地土壤pH整体下降了0.90,其中,旱地土壤pH下降了1.14,水田土壤pH下降了0.87,旱地土壤酸化程度大于水田.恩施州土壤酸化主要受肥料结构、配比变化及高产作物收获带走大量盐基养分等人为因素影响.
胡敏向永生张智丛日环黄飞跃张军强尚莉莉鲁剑巍
关键词:土壤酸化水田旱地第二次土壤普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