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CXTD-Z2005-4-1)

作品数:8 被引量:190H指数:7
相关作者:周东美王玉军郝秀珍汪鹏仓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水稻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污染
  • 2篇红壤
  • 2篇复合污染
  • 2篇
  • 1篇单一及复合污...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处理
  • 1篇动力学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效态
  • 1篇原位
  • 1篇水溶态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土壤溶液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周东美
  • 5篇王玉军
  • 4篇郝秀珍
  • 3篇黄德乾
  • 3篇仓龙
  • 3篇汪鹏
  • 2篇孙瑞娟
  • 1篇范晓晖
  • 1篇吴晓晨
  • 1篇李本银
  • 1篇李连祯
  • 1篇李忠佩
  • 1篇朱浩文
  • 1篇罗小三
  • 1篇孙磊
  • 1篇王全英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种不同类型土壤上水稻对Cu、Pb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的响应被引量:12
2008年
水稻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本文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Cu、Pb和Cd在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水平(Pb:400mgkg-1;Cd:1.0mgkg-1;Cu:100mgkg-1)时于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对水稻生长和吸收Cu、Pb及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Cu处理显著降低了稻谷产量,Pb和Cd本身对稻谷产量影响不大,但Pb显著增加了Cu的毒性;Cu或Cd的共存对Pb在稻米中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其含量也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4mgkg-1);在Cu-Cd、Pb-Cd和Cu-Pb-Cd处理中,稻米Cd含量较Cd单独存在时分别增加了135%、84%和126%。在红壤性水稻土上,仅有Pb和Cu-Pb-Cd处理与对照相比降低了稻谷产量;Cu-Pb-Cd处理稻米中Pb或Cd含量较Pb或Cd单独存在时分别增加了141%和360%;Pb或Cu分别与Cd共存时,对稻米Cd含量影响不显著。在乌栅土上,各处理对稻谷产量影响均不大,且多数表现为增加。Cu、Pb和Cd对水稻的毒性是红壤>红壤性水稻土>乌栅土。稻米中Cu、Pb和Cd含量与土壤NH4OAc提取态Cu、Pb和Cd含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
黄德乾王玉军汪鹏周东美
关键词:土壤水稻重金属复合污染
长期肥料试验对土壤和水稻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0
2009年
长期肥料试验会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状况以及作物对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吸收。本文研究了长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糙米中微量元素Cu、Zn、Fe、Mn和重金属Pb、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7a连续施用猪粪及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Cu、Zn和Cd全量,而土壤Fe、Mn和Pb全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施肥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u、Zn和Fe含量,其中施用猪粪及秸秆还田的3个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u、Zn和Cd含量,而土壤有效态Pb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糙米Cu、Zn、Fe、Mn和Pb含量变化较小或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3个施猪粪和秸秆还田处理中,糙米Cd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2 mg kg-1)。水稻地上部吸收积累Cu、Zn、Fe、Mn、Pb和Cd总量与其地上部生物量呈正相关,土壤Cu、Zn、Cd有效态与全量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糙米中的镉含量与土壤镉含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长期施用畜粪导致土壤Cd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李本银汪鹏吴晓晨李忠佩周东美
关键词: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红壤水稻微量元素重金属
土壤中铜、铅离子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被引量:39
2006年
研究了Cu^2+、Pb^2+在2种土壤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量均高于在红壤上的吸附量,Pb^2+又较Cu^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大.分别用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该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其中幂函数方程拟合结果最好.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土壤中的Ca^2+、Mg^2+进行交换,其累积吸附量与Ca^2+、Mg^2+的累积解吸量线性关系显著(R^2为0.990~1);在红壤上是通过与土壤中的H^+进行离子交换而吸附,Pb^2+对Ca^2+和Mg^2+的交换能力比Cu^2+强,其存在显著降低了Cu^2+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量;Cu^2+的存在略降低Pb^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
王玉军周东美孙瑞娟郝秀珍仓龙
关键词:CU^2+PB^2+土壤
苏南地区土壤和水稻子粒镉污染现状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为明确苏南地区Cd的污染状况,于2005年10月开展了对该地区水稻土及水稻子粒样品Cd的污染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74个土壤样品中,Cd含量范围为0.06-0.60mg·kg-1,平均值和中间值分别为0.18μg·kg-1和0.16μg·kg-1,有9个土壤样品Cd含量超过中国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占总样品数的5.17%;而稻米Cd含量范围为0-121μg·kg-1,平均值和中间值分别为25μg·kg-1和17μg·kg-1,未发现超标样品。DTPA、KNO3和CaCl2提取态土壤Cd含量与土壤Cd总量间均成正相关,与土壤pH成负相关。但土壤Cd总量与水稻子粒中Cd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从结果来看,苏南地区的水稻田整体上尚未受到Cd的污染。
黄德乾王全英朱浩文王玉军周东美
关键词:土壤水稻污染
不同氮肥处理对污染红壤中铜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发现不同氮肥处理对污染红壤中铜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在培养前期(0~15d),施用尿素显著降低了红壤水溶态铜和有效态铜含量,而施用硫酸铵和硝酸钙则显著提高了水溶态铜含量,且硝酸钙的作用显著大于硫酸铵,但这两种氮肥对红壤有效态铜含量影响较小;培养60d后,尿素对该红壤两种形态铜的抑制效应逐渐转为正效应,且硫酸铵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硝酸钙对红壤两种形态铜的促进作用不如尿素。氮肥的施用量对两种形态铜也具有显著影响。同一施氮水平下,水溶态铜含量和有效态铜含量在不同氮肥处理问均达显著差异(硫酸铵〉尿素〉硝酸钙)。不同氮肥影响红壤铜有效性的主要机制是土壤pH的变化,红壤水溶态铜和有效态铜含量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
孙磊郝秀珍范晓晖仓龙周东美
关键词:氮肥
污染土壤上水稻生长及对Pb、Cd和As的吸收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Pb、Cd和As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II级水平(Pb:400mg/kg;Cd:1.0mg/kg;As:40mg/kg)时对水稻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的生长和吸收Pb、Cd及A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As处理的稻谷产量显著降低,除Cd处理对稻谷产量影响不大外,其他处理也明显降低了水稻稻谷产量,且Pb、Cd的存在加重了As的毒性;对稻草产量只有Pb和Pb-Cd-As两个处理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在乌栅土上,仅As和Pb-Cd-As处理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了稻谷产量,而所有复合处理均降低了稻草产量,且对稻草产量影响要大于其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在青紫泥上各处理影响较小。Cd-As、Pb-Cd和Pb-Cd-As处理红壤其稻米Cd含量较Cd单独存在时分别增加了15.7%、11.5%和25.6%;红壤上Pb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米Pb的含量,但Pb-As处理降低了稻米Pb含量。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在3种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含量大小顺序为:红壤>青紫泥>乌栅土。
黄德乾汪鹏王玉军周东美
关键词:土壤水稻重金属复合污染
土壤中草甘膦与镉的交互作用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研究了两种土壤中草甘膦与镉交互作用对土壤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浓度镉略促进乌栅土中的脲酶活性,而高浓度镉则显著抑制了其脲酶活性,当与草甘膦共存时,草甘膦的存在增强了镉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镉对红壤中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而草甘膦单一或与Cd共存时均显著抑制了红壤中脲酶的活性.镉抑制了乌栅土中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草甘膦的存在增加了镉的毒性,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低浓度镉促进了红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而高浓度镉则抑制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草甘膦的存在降低了红壤中镉的毒性,两者表现为颉颃作用.镉对红壤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王玉军周东美孙瑞娟郝秀珍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草甘膦
原位土壤溶液采样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紫外吸收光谱直接测定探讨被引量:32
2007年
首次采用管壁过滤孔径为微米级(0.1~O.3 μm)的水处理用多孔聚丙烯(腈)空心纤维细管,与注射器或真空管相连,自制成土壤溶液采样器,将空心纤维管埋置或插入土壤中抽取层面土壤溶液,所得溶液无须过滤即可进行各种理化分析和测定,且可连续采样,提出了一种价廉实用的原位土壤溶液取样方法.并根据可溶性有机碳(DOC)在紫外光区的吸收特征,将土壤溶液在254 nm波长处的吸光度(UVA254)与DOC浓度(TOC仪法)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DOC=38.84×UVA254,n=37,R2=O.82),即直接测定土壤溶液的UVA254,再乘以系数38.84可以估算DOC浓度.与复杂的氧化-比色和昂贵的TOC仪测定法对比,UVA254能快速便捷地估计土壤溶液中DOC的浓度.UVA254也适用于水体DOC的估计.
罗小三仓龙郝秀珍李连祯周东美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