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6185)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姚善泾关怡新朱自强余金鹏唐川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单分散
  • 2篇微球
  • 1篇锐孔法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敷料
  • 1篇微通道
  • 1篇浸渍法
  • 1篇浸渍法制备
  • 1篇聚乳酸
  • 1篇聚乳酸微球
  • 1篇壳聚糖
  • 1篇壳聚糖膜
  • 1篇磺胺嘧啶银
  • 1篇敷料
  • 1篇PLGA
  • 1篇PLGA微球
  • 1篇超临界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篇关怡新
  • 3篇姚善泾
  • 2篇余金鹏
  • 2篇朱自强
  • 1篇缪世锋
  • 1篇唐川

传媒

  • 2篇高分子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临界溶液浸渍法制备负载磺胺嘧啶银不对称壳聚糖膜伤口敷料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超临界溶液浸渍法(SSI)将磺胺嘧啶银(AgSD)负载到不对称壳聚糖膜(ACF)制备伤口敷料,研究了SSI过程操作压力及温度对载药量的影响,并对AgSD-ACF的吸水量、水蒸气渗透速率、体外释放、抑菌性能和动物皮肤伤口愈合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AgSD-ACF的载药量随着CO2压力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而温度对载药量的影响较复杂,在20 MPa和50℃时载药量达到最大为5.0 mg/g.AgSD-ACF的水蒸气渗透速率和吸水量可通过改变ACF中致密层的厚度进行调节.AgSD-ACF具有缓释作用,可持续释放10 h以上,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动物试验显示AgSD-ACF伤口敷料具有促进大鼠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
唐川关怡新姚善泾朱自强
关键词:伤口敷料磺胺嘧啶银
T型微通道装置制备单分散PLGA微球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微通道法乳化技术原理,研制了一个可拆卸T型玻璃微通道装置,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连续相,聚(乳酸-co-羟基乙酸)(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为分散相,制备了单分散的PLGA微球.考察了乳化剂用量、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速以及PLGA浓度对形成的液滴平均粒径和变异系数(CV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乳化剂用量,提高连续相流速或降低分散相流速,制备得到的PLGA微球直径减小;分散相浓度在5~20 g/L之间变化时,其对微球直径的影响有限.PLGA微球表面光滑无孔,且内部是实心的.用本装置制备得到的PLGA微球,其粒径范围在30~200μm之间,CV值在15%以下,最低可至3%.该方法可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作为分散相而且能避免微球制备时易堵塞等问题,可应用于药物缓控释领域中微米级单分散微球的制备.
缪世锋余金鹏关怡新姚善泾
关键词:微通道单分散PLGA微球
改进的锐孔法制备粒径均一的聚乳酸微球被引量:2
2011年
锐孔法是制备微胶囊的常用方法之一。文中根据微通道法乳化技术原理,改进了锐孔法实验装置并用于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应用简化的聚乳酸微球制备模型,研究了油相注入速率、搅拌器转速、聚乳酸浓度和锐孔内径大小等因素对聚乳酸微球平均粒径d和粒径分布系数(C V)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相注入速率小于1.2 mL/min时,对d和C V影响较小;提高搅拌器转速能降低d;随着聚乳酸浓度的增大,d和C V均呈增大趋势;当锐孔内径处于200μm^550μm时,d和C V与锐孔内径无明显关系。用内径50μm玻璃毛细管针头代替金属针头,成功地制备出粒径均一的聚乳酸微球(d=77.93μm,C V=17.59%)。
余金鹏关怡新姚善泾朱自强
关键词:锐孔法聚乳酸微球单分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