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9-1-3-12-jch)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杨爱国吴彪周丽青于涛刘志鸿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扇贝
  • 2篇杂交子代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子代
  • 2篇栉孔扇贝
  • 2篇虾夷扇贝
  • 2篇甲基化
  • 2篇DNA甲基化
  • 1篇多态性
  • 1篇鱼类
  • 1篇鱼类染色体
  • 1篇杂交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制备
  • 1篇扩增多态性
  • 1篇家系
  • 1篇甲基化敏感扩...
  • 1篇AFLP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周丽青
  • 4篇吴彪
  • 4篇杨爱国
  • 3篇于涛
  • 3篇刘志鸿
  • 1篇程鹏
  • 1篇严加坤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F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315个位点,其中311个为多态位点,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8.7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F1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77 1±0.260 6、0.423 9±0.277 7、0.548 8±0.220 9;3个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9 1±0.185 0、0.289 7±0.195 9、0.382 8±0.161 2,表明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2个亲本群体都高。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411 6,栉孔扇贝与F1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0.131 6,虾夷扇贝与F1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0.278 0,表明杂种子代与母本栉孔扇贝遗传距离较近。聚类分析显示,虾夷扇贝群体、栉孔扇贝群体以及F1群体的所有个体分别聚到一起,且都形成独立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变异来源有30.47%来自群体间,有69.53%来自群体内,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杂种优势的产生与群体遗传多态性有关。
于涛杨爱国周丽青吴彪刘志鸿
关键词:栉孔扇贝虾夷扇贝F1AFLP杂种优势
几种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确定在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方法]分别取黄姑鱼幼鱼尾鳍条、波纹唇鱼再生鳍条、暗纹东方鲀前肾组织以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统计细胞分裂指数。[结果]所选用的制片方法都能够获得形态好并且图像清晰的细胞分裂相;分裂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肾组织细胞分裂指数最高,为2.45%,直接选取的鳍条最低,为1.06%;以肾组织为材料冷滴片和热滴片所得到的染色体质量也不同,冷滴片效果优于热滴片。[结论]结果为在不同研究目的下选取鱼类染色体制备策略提供了参考资料。
吴彪杨爱国周丽青严加坤刘志鸿
关键词:染色体制备鱼类
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家系早期生长及甲基化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运用杂交和自交方法建立虾夷扇贝♂(A)×栉孔扇贝♀(B)、栉孔扇贝♀(B)×栉孔扇贝♂(C)、栉孔扇贝♂(C)×栉孔扇贝♀(D)3种组合家系,每个组合3个平行,共9个家系。对各家系卵径大小、胚胎孵化率、幼虫浮游阶段壳长生长速度等生物学参数进行比较,建立了幼虫浮游期壳长与日龄的线性回归方程;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了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SPSS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壳长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家系的卵径大小、胚胎孵化率与自交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壳长生长速度显著高于自交组,这种优势可能主要来自于父本的影响;家系AB、BC、CD的平均DNA甲基化率分别为18.672%、22.661%和22.303%,杂交使后代DNA甲基化水平降低,生长速度与DNA甲基化水平相关系数为0.934,相关水平极显著(P<0.01),DNA甲基化与杂种优势具有一定的关系。
吴彪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程鹏于涛
关键词:扇贝杂交MSAP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MSAP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一代、子二代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DNA甲基化率与壳宽、总重等表型值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与壳长、壳高、软体重和闭壳肌重4个性状表型值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闭壳肌重与甲基化率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虾夷扇贝、栉孔扇贝、F1代、F2代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2.79%、24.13%、19.98%、20.18%,杂交种F1代的甲基化水平低于双亲,是两种扇贝杂交的结果;F1代的甲基化模式经过了重新调整,其变化相对其亲本主要有4种类型:甲基化水平相同、去甲基化、超甲基化、次甲基化,且去甲基化位点多于超甲基化位点。结果证实杂种优势的产生与杂交种F1代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和重新调整有关,丰富了杂种优势机理研究内容。
于涛杨爱国吴彪周丽青
关键词:栉孔扇贝虾夷扇贝DNA甲基化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杂种优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