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资助重大课题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芝凤苑利朱秀梅和立勇蔡清毅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民俗
  • 2篇管窥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信仰
  • 1篇迎神赛会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行为
  • 1篇社会文化内涵
  • 1篇田野调查
  • 1篇文化
  • 1篇文化遗产保护
  • 1篇物质文化遗产
  • 1篇香会
  • 1篇龙灯
  • 1篇旅游
  • 1篇旅游开发
  • 1篇民间信仰
  • 1篇民俗文化

机构

  • 7篇厦门理工学院
  • 2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2篇刘芝凤
  • 1篇胡丹
  • 1篇林江珠
  • 1篇吴应其
  • 1篇和立勇
  • 1篇苑利
  • 1篇蔡清毅
  • 1篇朱秀梅

传媒

  • 9篇厦门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8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被引量:36
2012年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传承人的选拔将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避免用"保护主体"取代"传承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自己的行政、学术、资金、传播等优势,在政策、法律、学术以及资金等层面,扶持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制定正确的政策是调动民间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发民间社会的积极性。
苑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社会结构中的仪式行为——特纳仪式理论视域下的闽台舁神出游节俗
2012年
以特纳的仪式理论为视角,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探讨闽台舁神出游这种民间信仰节俗的"结构与反结构"属性。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沿门逐疫祈福为目的的迎神赛会,还是以进香谒祖为目的的游神香会,都体现了一定范畴的社会结构的强调与再生产,由此认为闽台舁神出游节俗系社会结构中的仪式行为。与此同时,仪式还在展演过程中建构了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政治空间模型。
胡丹
关键词:迎神赛会
传统渔业民俗的旅游开发初探——以金门陈坑“牵罟”旅游开发为例
2012年
运用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通过金门陈坑传统渔业民俗"牵罟"旅游开发的个案研究,总结传统渔业民俗旅游开发的作用、存在问题和对策。认为由村民、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传统渔业民俗旅游开发,存在着民俗展演不地道、配套项目不完善、营销推广不到位、民俗节庆中被边缘化等问题。建议加强民俗展演技能培训、鼓励村民参与经营、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突出特色办好渔村节庆。
吴应其
关键词:旅游开发
福建长汀彭坊村凿纸龙灯生产性保护刍议被引量:4
2013年
以凿纸龙灯为代表的闽西长汀彭坊凿纸,是福建民间剪纸类手工技艺文化遗产的一大特色,享有"剪纸万千凿纸一家"的市场稀缺性,但由于市场意识薄弱,缺乏有效引导和管理等原因,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困境,生产性保护有利于其活化传承。生产性保护力求在不违背凿纸龙灯生产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其导入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体系,使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保护。立足传统,勇于创新,整合官艺产学民的力量,在归纳整理技艺的基础上,找准市场定位,推动市场化营销,是彭坊村凿纸龙灯推行生产性保护的可行性方案。
刘芝凤朱秀梅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南宋黄昇墓”服饰的价值重释被引量:3
2012年
站在当下构建文化多样性的立场,从文献索引、闽台历史民俗资源调查、服饰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地方性知识"建构4个维度,对"福州南宋黄昇墓"服饰进行多维价值重释。从考古价值和文献价值上,黄昇墓服饰既丰富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关于南宋部分的实证,又填补了闽文化传统服饰的考古文献空缺,也成为服饰史研究中最常被引用的文献;黄昇墓服饰在刺绣、印染等纺织技术上的成就,既能客观反映宋代闽地纺织工业及技艺的高超,又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南宋时期闽文化地方性审美意趣的真实范例;同时为构建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及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和立勇
关键词:服饰史
从云霄田野调查管窥闽南乡村的节日民俗
2012年
通过实地走访、入住民居、参与生产劳动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对漳州云霄县6个乡村重要的历史节日民俗进行挖掘考证,以管窥闽南乡村节日民俗的特点和社会文化内涵。调查发现:闽南节日民俗所包涵的内容和信息颇为丰富,但地理区隔与宗族传统造成了各村节日民俗在内容、时间和形式上的显著差异性;不同的节日民俗亦反映出闽南乡村民众的思想动向与精神寄托,反映了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林江珠
关键词:节日民俗社会文化内涵田野调查
论历史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基于民间行为与政府行为比较分析的视角被引量:2
2012年
以田野调查所得资料为案例,对比分析历史民俗活动过程中民间行为与政府行为在传统文化底蕴与历史样貌、活动方式、行为效应上的差异,以此探讨历史民俗保护中政府行为的科学性。认为在历史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应以指导和引导为主,更好地利用民间自发的力量,使传统民俗呈现其原生的文化内涵及吸引力;要充分发挥民俗专家的作用,让年轻人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濡化",使民俗活动的传承摆脱纯粹展演式的尴尬境地,真正发挥其强大生命力对现世的积极影响。
刘芝凤
关键词:政府行为
从云霄民俗管窥闽南文化的多元复合性
2012年
以开漳之地云霄县的历史民俗为视角,结合田野调查和史籍文献资料,对照实物遗迹和文化资源,探讨了闽南文化的构成特性。认为闽南文化是由土著的闽、闽越及其传人的文化,早于闽南人前来的"南溪蛮"及其后裔畲瑶文化以及闽南先民的中原文化3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融合而成的,具有较为明显的多元复合性;文化变迁是不同国家、民族、族群之间文化碰撞调整的结果;文化认同,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在探讨一种文化时,必须先探究其起源、传播和影响,即秉承"文化元素归原"的理念。
蔡清毅
关键词:闽南文化
从方言角度考察客家民俗文化被引量:1
2012年
从语言符号切入,考察客家的民俗文化特点。从方言角度看,客话的亲属称谓反映了当代客家迄今为止仍然承袭古代社会的家族结构习俗;客话的婚嫁语词则反映了客家民间仍保留古代传统婚姻制度的诸多礼仪俗尚;客家民众日常生活中好用谐音修辞手法表达吉祥语和禁忌语的风气,体现了当地百姓避祸趋吉和讲究体面的思想意识;而生意场中的暗语应用,则体现了客家民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注意保守商业秘密、以避免亏损的防范心理。
林寒生
关键词:方言客家民俗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