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3lslktzijjx-45)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关伟王宁代涛王春明肖寒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沿海经济
  • 3篇沿海经济带
  • 3篇辽宁沿海经济...
  • 3篇经济带
  • 3篇城市
  • 2篇实证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城市流
  • 2篇城市流强度
  • 1篇因果
  • 1篇因果关系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化配置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量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土地资源

机构

  • 10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作者

  • 8篇关伟
  • 1篇王春明
  • 1篇姜清源
  • 1篇王宁
  • 1篇金明慧
  • 1篇张嘉桐
  • 1篇刘璐
  • 1篇吕芳
  • 1篇周忻桐
  • 1篇代涛
  • 1篇肖寒
  • 1篇张磊

传媒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年份

  • 8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城市空间内在经济联系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模型,将辽宁省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①全省整体集聚和辐射作用较强,现已形成"沈阳—大连"双强局面和"沈阳—阜新"两极分化现象;②城市内部产业各部门分配差异较大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③大部分城市的对外综合服务能力与总体经济实力两者之间不协调统一;④空间结构分布上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结构。
张嘉桐吕芳
关键词:城市经济联系城市流强度
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
2014年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土地利用方式不当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量,对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量化国际环保事务中的责任具有重大意义。运用IPCC的碳排放量模型计算辽宁省2002-2011年的碳排放量。结合R/S分析法对辽宁省的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变化与碳排放总量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未来十年的碳排量将呈现下降趋势;(2)林地是最主要的碳汇,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3)林地的碳排放变化趋势对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影响最大。
关伟吴如馨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R/S分析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1997-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实证分析。由面板数据结果可知,影响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人才教育因素、经济开放程度、城市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并以上述论证为依据提出促进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金明慧关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
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通过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空间和时序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关系。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经济发展指标中与生态环境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经济潜力和经济结构,生态环境指标中与经济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三大区域分异规律显著,东北部的抚顺市、铁岭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南部的鞍山市、本溪市、辽阳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度中等,中部及西北部的沈阳市、营口市、阜新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相对较弱;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较大,下降—波动—上升的"W"型走向明显,降低—拮抗—升高的阶段性特征显著。
关伟王宁
关键词:耦合度
沈阳经济区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轨迹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沈阳经济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其区域差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区域自1992年以来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该地区经济发展县际差异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且就其演化的机制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沈阳经济区经济重心主要介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和辽阳市灯塔县之间,基本接近几何中心,并与几何中心的距离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减弱。19年来,经济重心总的移动趋势为先由东北向西南移动,再由西南向东北推进,但移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曲折和波动,其年移动距离和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及政策等显现正相关关系,反映出区域不同时期发展战略政策的变化。
关伟王春明
关键词:经济重心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的区域互动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分别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下属城市的产业结构同构现象比沈阳经济区明显;除大连市的城市流强度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其他城市的城市流强度普遍偏低;哈大铁路沿线城市的城市流强度明显高于辽宁省内其他地市。通过综合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内部关联度,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统筹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进一步证明了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良性互动的必要性。
肖寒姜清源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流强度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投资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将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对沿海经济带产业投资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GDP与其投资额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第一产业则不存在这种关系。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看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第二产业的投资额与其GDP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投资额与其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张磊关伟
关键词:沿海经济带产业投资结构格兰杰因果关系
产业视角下的鞍山市绿色转型绩效分析
2013年
转型是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鞍山为研究单元,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鞍山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绩效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产业效益等层面研究了产业结构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鞍山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一、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产业结构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亟待优化升级。研究表明,2007-2011年,鞍山市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其中,经济、社会、产业3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上升趋势,资源与环境2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下降趋势,鞍山市绿色转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关伟刘璐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层次分析法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城镇化的土地资源配置与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城镇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城镇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两者之间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分析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花园口经济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即确保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宏观上位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及时调整和完善现有规划;探索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方式,加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土地制度的创新,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创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关伟周忻桐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辽宁沿海经济带成长中的经济与环境协调问题被引量:13
2013年
美国的大西洋沿岸经济带和太平洋沿岸经济带、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韩国的仁川沿海经济带、中国的长三角经济带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在世界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及其流派、代表人物、经典作品分析入手,讨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认为经济和环境是区域复杂巨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内在有机联系.在论述辽宁沿海经济带承担着对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加速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双重使命的基础上,指出只讲协调不讲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将毫无意义,只讲发展不讲协调,则既有悖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初衷,也不利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可持续成长.
关伟代涛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