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200707)

作品数:10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罗为群蒋忠诚喻崎雯邓艳覃小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岩溶
  • 3篇石漠化
  • 3篇土壤
  • 2篇生态
  • 2篇石灰土
  • 2篇石漠化治理
  • 2篇水土
  • 2篇灰土
  • 1篇亚硫酸法
  • 1篇岩溶动力系统
  • 1篇岩溶区
  • 1篇岩溶作用
  • 1篇渗漏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农业
  • 1篇示范区
  • 1篇水库
  • 1篇水库渗漏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效益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8篇蒋忠诚
  • 8篇罗为群
  • 3篇邓艳
  • 3篇喻崎雯
  • 2篇祁晓凡
  • 2篇吴华英
  • 2篇覃小群
  • 2篇杨富军
  • 1篇韩清延
  • 1篇赵草著
  • 1篇李景保
  • 1篇贺振阳
  • 1篇周和平
  • 1篇曹建华
  • 1篇覃星铭
  • 1篇吴孔运
  • 1篇尹辉
  • 1篇裴建国
  • 1篇骆伟

传媒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动态评价研究被引量:30
2011年
以西南滇黔桂水土流失及石漠化遥感数据为例,并分别以我国西南岩溶区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和国家林业局关于石漠化程度的界定标准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建立基于面积和权重的水土流失综合指数(WSL-CI)和石漠化综合指数(KDI),对西南滇黔桂水土流失强度与石漠化程度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各区的水土流失强度在总体上有减弱的趋势,而石漠化程度均有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水土流失强度和石漠化程度关系的复杂性、阶段性,岩溶区水土流失的隐蔽性和岩溶区水土流失解译结果存在误差有关。
尹辉蒋忠诚罗为群喻崎雯覃小群
关键词:水土流失石漠化
岩溶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分布及其侵蚀特点被引量:28
2008年
以广西平果县龙何屯龙何上峰丛洼地系统为单元,通过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分布、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泥沙的调查监测,分析了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构型、土壤层平均厚度、土被覆盖率以及土壤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岩溶峰丛山区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强度、地表地下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地表地下土壤侵蚀的相对贡献率等特点,并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罗为群蒋忠诚韩清延曹建华裴建国
关键词:土壤侵蚀
岩溶石山区石灰土改良方法及对比试验研究——以广西平果县龙何屯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以广西平果县龙何屯为例,在系统分析石灰土的特征和障碍因素层次的基础上,探讨石灰土改良的原理和方法。以岩溶动力系统原理为指导,采用平衡施肥和秸秆还土改良石灰土,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改良石灰土,不仅增加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作物的秸秆产量和残茬量,为进一步改良石灰土提供物质基础。作物秸秆还土改良石灰土具有较高的增产效果和改土培肥效果,并受岩溶作用的制约。不同的秸秆搭配类型和还土方式导致不同的岩溶作用强度,进而导致土壤改良效果的显著差异。各方案改良效果与岩溶作用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秸秆搭配类型上,表现为:玉米秸秆+黄豆秸秆+农家肥>玉米秸秆+黄豆秸秆>玉米秸秆+氮肥>玉米秸秆;在还土方式上,表现为:翻压>覆盖。
罗为群蒋忠诚覃小群
关键词:土壤改良石灰土岩溶动力系统
水库渗漏的数理计算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2010年
以国内外对水库渗漏的数理计算研究进展为依据,总结出水库渗漏数理计算中尚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水库防渗的量化研究展望,为今后的水库防渗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借鉴。
贺振阳蒋忠诚罗为群喻崎雯
关键词:水库渗漏
石灰土改良试验及其岩溶作用响应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依据石灰土的特点,采用常规有机肥料进行改良石灰土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有机肥处理,降低了石灰土pH值和钙镁元素含量,增强了土壤的溶蚀能力,大大提高了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也远高于和好于对照地;(2)不同改良方案因有机肥搭配类型和施肥方式的不同,对埋藏于其中的灰岩试片溶蚀强度和土壤改良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从施肥方式上看,以积制堆肥半腐熟时挖沟施入土壤效果最好,作物增产率为47.82%,灰岩试片的溶蚀速率为3.43 mg/cm2.a;直接混合挖沟埋入土壤效果次之,增产率为43.94%,溶蚀速率为3.26 mg/cm2.a;积制堆肥完全腐熟后挖沟施入土壤效果最差,增产率为30.99%,溶蚀速率为3.17mg/cm2.a。从搭配类型来看,塘泥+沼渣(液)+鲜绿肥>秸秆+塘泥+沼渣(液)>秸秆+人畜粪便+塘泥。
罗为群蒋忠诚邓艳吴华英
关键词:岩溶作用石漠化治理
桂林会仙实验基地石灰土剖面化学组成分布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西南岩溶地区灰岩风化成土速度慢,石灰土土层浅薄,理化性质分异不明显,但在岩溶动力系统的作用下,石灰土对环境变化有着同样的敏感性,而土壤水恰能反映石灰土的这种敏感性。所以,对石灰土-土壤剖面化学组成的研究应同时将土壤和土壤水加以考虑。为阐述岩溶区石灰土及其土壤水化学组成在剖面的垂直分布特征和地质、环境意义,以及这两个载体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对广西桂林会仙试验基地的石灰土壤剖面及其土壤水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地石灰土物理化学性质尚未产生分层分异,成壤改造进行缓慢,土壤成熟度低;土壤水化学组成垂直变异系数远远大于土壤,岩溶作用、生命活动、降水等多变因素对土壤水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水的长期作用下,土壤元素分布呈现出和土壤水相同的整体性质。即洼地土壤和土壤水的Ca、Mg含量较坡地低,而K、Na、Fe、Zn、Mn、Cu、B等含量较坡地高,这是地貌条件控制下元素迁移的结果。
吴华英蒋忠诚罗为群覃星铭邓艳祁晓凡
关键词:化学组成土壤水
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效果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果化示范区为例被引量:19
2008年
果化示范区的立体生态农业由粮食作物(玉米)-经济作物(黄豆)-牧草轮作模式、果树(火龙果、澳洲坚果)-药材(金银花、苦丁茶)模式及水源林-牧草-畜禽模式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岩溶峰丛洼地自然环境提供的光、热、水和土壤等资源。4年来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运行结果表明:立体生态农业使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2005年的50%-70%。农民年均纯收入也由实施前的632元上升到2005年的1 524元。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生态农业更关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吴孔运蒋忠诚罗为群覃小群
关键词:立体生态农业传统农业环境效益
湘中丘陵区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评价被引量:27
2010年
以湘中丘陵区2001—2007年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和实施情况为依据,选取15个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对湘中丘陵四大治理区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次序为长、株、潭丘陵区>衡阳丘陵区>娄、邵丘陵区>雪峰山山地丘陵区。
尹辉蒋忠诚罗为群喻崎雯周和平李景保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湘中丘陵区
亚硫酸法糖厂滤泥改良石灰土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依据研究区石灰土的特点,采用亚硫酸法(亚法)糖厂滤泥改良石灰土对比试验,从岩溶地质过程来探讨其改良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亚法糖厂滤泥呈弱酸性,且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在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钙镁含量、降低pH值等方面,表现出较常规有机肥料更好的效果;滤泥腐化产生的有机酸和CO2,促进岩溶作用的正向运动,进一步降低土壤pH值和Ca、Mg元素含量,更利于土壤营养元素的释放和有效化,土壤改良效果与溶蚀速率、土壤CO2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滤泥与其它常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和多样性,增强了改良效果,但不同的搭配类型,土壤微生物活性、中间产物有机酸和CO2浓度差异大,导致岩溶作用强度和改良效果的显著差异,均表现出:S4>S2>S3>S1。当搭配方式适宜时,滤泥改良经济效益高于常规有机肥料,滤泥处理增加产值以S4最大,达到3578.9元/hm2;增加投资的产投比以S3最大,达到4.88。
罗为群蒋忠诚赵草著杨富军邓艳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
广西典型岩溶内涝成因与防治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广西岩溶内涝广泛分布于峰丛洼地、峰林(峰丛)谷地、岩溶平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区这几种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岩溶内涝的形成除与降雨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各种地貌系统的结构特点、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岩溶内涝的治理应针对不同岩溶地貌的水文地质条件、居民点和耕地的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等特点,选用适合的治理措施。常规的水利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运用对于岩溶内涝和岩溶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杨富军蒋忠诚罗为群祁晓凡骆伟
关键词:系统结构生态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