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02033)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冯永文赵中江邓哲刘德红曾红科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休克
  • 3篇血性
  • 3篇失血
  • 3篇失血性
  • 3篇失血性休克
  • 3篇腹腔
  • 3篇腹腔复苏
  • 2篇蛋白
  • 2篇休克早期
  • 2篇失血性休克早...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热休克蛋白7...
  • 2篇肝组织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小肠
  • 1篇小肠损伤

机构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深圳市医学信...
  • 1篇深圳市急救医...

作者

  • 3篇刘德红
  • 3篇邓哲
  • 3篇赵中江
  • 3篇冯永文
  • 2篇姚彬
  • 2篇曾红科
  • 2篇孙冀武
  • 1篇王卫东
  • 1篇王雪梅
  • 1篇邱旻
  • 1篇黄皓
  • 1篇彭刚刚
  • 1篇梁实
  • 1篇王卫东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辅助腹腔复苏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肠损伤的动态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辅助腹腔复苏(APR)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肠损伤的动态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休克组、林格液APR组和透析液APR组4组,每组再分为复苏后1、2、6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休克组采用常规静脉复苏(回输失血+2倍失血量的生理盐水);林格液APR组和透析液APR组在常规静脉复苏基础上,分别于开始液体复苏时一次性腹腔注射100mL/kg林格液或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各组于相应时间点活杀动物,用紫外比色法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肠黏膜损伤评分,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mRNA表达,取剩余肠组织计算湿/干质量(W/D)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复苏后1h,血浆DAO活性、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小肠组织NF—κB和HSP70的mRNA表达、肠W/D比值即明显升高,除NF—κB mRNA于复苏后2h达高峰外,余各指标均随时间逐渐升高。与休克组比较,透析液APR组复苏后1、2、6h各时间点血浆DAO活性(U/L:8.78±0.76比13.30±1.37,9.67±0.92比16.56±1.61,10.53±0.84比18.31±1.72,均P〈0.05)、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分:1.36±0.31比3.5l±0.66,2.28±0.40比4.02±0.76,2.47±0.38比4.76±0.77,均P〈0.05)、肠组织NF—κB mRNA表达(灰度值:0.658±0.062比0.765±0.067,0.945±0.077比1.158±0.096,0.761±0.062比0.912±0.082,均P〈0.05)、肠W/D比值(3.91±0.26比4.34±0.33,3.96±0.32比4.51±0.40,4.37±0.33比4.99±0.43,均P〈O.05)明显降低,肠组织HSP70 mRNA表达显著增强(灰度值:0.717±0.054比0.635±0.056,0.853±0.068比0.74
邓哲曾红科梁实赵中江冯永文刘德红姚彬黄皓彭刚刚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核转录因子-ΚB热休克蛋白70小肠损伤
辅助腹腔复苏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肝损伤的治疗机制
2015年
目的 探讨辅助腹腔复苏(adjunct peritoneal resuscitation,APR)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休克组、林格液APR组(APR1组)和透析液APR组(APR2组),每组再分为复苏后1、2、6h3个时点,每个时点8只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休克组采用常规静脉复苏(回输失血+2倍失血量的生理盐水);APR1组和APR2组在常规静脉复苏基础上,分别于开始复苏液体时一次性腹腔注射100 mL/kg林格液或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各组于相应时点处活杀大鼠,检测肝功能、计算肝组织湿/干质量比(W/D)、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以RT-PCR法检测肝组织NF-κB、HSP70 mRNA表达,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休克组及APR1组比较,APR2组复苏后各时点肝组织HSP70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而2h和6 h W/D比值、复苏后6h内肝病理损伤程度及各时点血清ALT和AST水平、NF-κB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2.5%葡萄糖腹透液APR可减轻失血性休克早期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组织HSP70mRNA表达、抑制NF-κB mRNA表达有关.
邓哲赵中江王卫东曾红科刘德红冯永文邱旻姚彬孙冀武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核因子-ΚB热休克蛋白70腹膜透析液
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肠肝组织TNF-α mRNA的动态变化及腹腔复苏的干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肠和肝组织内TNF-αmRNA表达、肠和肝病理损伤的动态变化,以及分别用复方氯化钠和临床腹膜透析液腹腔复苏后的干预影响,探讨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继发肠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对照组、休克组、IR1组(腹腔注射复方氯化钠)和IR2组(腹腔注射2.5%葡萄糖腹透液)肝组织TNF-αmRNA表达;观察肠和肝组织病理改变及各组死亡率。结果:休克组肝组织TNF-αmRNA表达在复苏后6 h内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其肠组织TNF-αmRNA表达高峰出现于复苏后2h。休克组肠和肝组织各时点TNF-α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R2组肠和肝TNF-αmRNA表达均比休克组降低,其发生轻度以上病理损伤的大鼠比例要小于休克组及IR 1组(P均<0.01)。结论:2.5%葡萄糖腹透液腹腔复苏可降低失血性休克死亡率、改善肠和肝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mRNA表达来实现的。
邓哲方道奎王卫东赵中江冯永文刘德红王雪梅孙冀武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肿瘤坏死因子-Α腹腔复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