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60070)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晓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艺术

主题

  • 5篇图腾
  • 4篇礼乐
  • 3篇考论
  • 2篇中国民族
  • 2篇中国民族乐器
  • 2篇身份
  • 2篇伦理
  • 2篇民族乐器
  • 2篇乐记
  • 2篇乐器
  • 2篇祭祀
  • 2篇甲骨
  • 2篇甲骨文
  • 2篇构形
  • 2篇《乐记》
  • 2篇本义
  • 1篇音乐
  • 1篇郑卫之音
  • 1篇指法
  • 1篇中国传统音乐

机构

  • 11篇南京艺术学院
  • 7篇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

  • 11篇王晓俊

传媒

  • 5篇南京艺术学院...
  • 3篇交响(西安音...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音乐研究
  • 1篇黄钟(武汉音...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乐记》“乐本篇”中的图腾之“乐”辨析被引量:4
2016年
中国历史上,"乐"概念至少发生过三次变易,一是西周"礼乐"之"乐"变殷商及其以前的图腾之"乐"、二是汉代"五声八音总名"之"乐"变西周"音声舞容"之"乐"、三是近现代"艺术音乐"变"五声八音总名"之"乐"。《乐记》作为后儒对西周礼乐制度的追记,"礼乐"之"乐"是其讨论的主体。但其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殷商及其以前的"乐图腾"观念。本文以"乐本篇"为例,分别讨论"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通伦理"、"审乐知政"及"郑卫之音"、"桑间濮上之音"中所涉及的图腾之"乐",认为,只有用"图腾之乐"这一"乐"观念阐释这些重要范畴,才能合式克服以往儒家经典注疏文献中存在已久的隔膜或误解。
王晓俊
关键词:郑卫之音
中国民族乐器“技法母语”的历史逻辑被引量:5
2016年
中国民族乐器"技法母语"的历史逻辑,根本上是点、线、腔的结构力发展逻辑。用四个历史时期中两个对应关系来表达,即为先秦时期金石、吹管乐器与点线演奏技法奠基;汉魏时期语言性表达与演奏技法独立性确立;唐宋时期弹拨盛世与演奏技法时空意象塑造;元明清时期弓弦"包腔"与演奏技法润腔体系建构。"技法母语"是"唤起记忆"、构建民族乃至国家认同的重要媒介,也是当今中国民族音乐价值重估与学理重建的根本依据。
王晓俊
关键词:中国民族乐器
解七声融通乐律 归二法使入国风——再读甘涛先生的《怎样学吹笛箫》被引量:1
2012年
甘涛先生在昆笛与江南丝竹笛的演奏和教学方面的较高成就鲜为人知。其所著《怎样学吹笛箫》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笛上工尺七调理论的独创性简练表述,形成对民间音乐重要传统的继承发展;二是在竹笛吹奏口法与指法技巧的继承性和创造性总结基础上,结合西方乐理知识编选练习曲目,强化竹笛演奏地域风格、古今风格训练,完成了当代中国竹笛民族风格的时空思维建构。
王晓俊
关键词:指法
晚清民国《乐记》研究转型考察被引量:1
2016年
《乐记》研究在晚清民国时期由盛而衰,以至发生范式转型。其中,"音乐"概念对古"乐"概念的置换,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巨大牵引,也迅速引起人们对《乐记》中儒家礼乐思想的误读。这一转型过程既是文化转型期国家理想对乐教理论的彻底摒弃过程,也是西方音乐格致中国传统音乐、西方学术启蒙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过程。它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中国音乐文化认同的发生。
王晓俊
关键词:《乐记》礼乐
以葫芦图腾母体——甲骨文“乐”字构形、本义考释之一被引量:7
2014年
殷墟甲骨文乐(■)字构型本义研究,关涉先秦礼乐关系本质的认识和儒家音乐思想的现代阐释。甲骨文乐字以"■"、"■"两字组成。■为葫芦之象形文,系以葫芦之多籽速生特性象征妊娠母体生殖力,葫芦供奉仪式以祈求子息、氏族壮大为根本目的。■图腾的符号为文,具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语词属性,即地名(祭名)和仪式供奉。■与其他文字的组合使用,产生众多合文,甲骨文乐()■字为其一。
王晓俊
关键词:甲骨文图腾
“豊”之字形出于祭祀之“壴”——“礼”自“乐”出考论之一被引量:10
2013年
唯有认识礼、乐之造字本义才可能真正理解礼乐关系雏形及其在后世的发展。礼自乐出,是指礼之初文(豊)、礼之事神致福之事(禮)及至宗庙祭祀之崇祖观念、礼用音声(五声八音)皆出于"乐"。本文专门讨论豊与击鼓(壴)之乐的内在联系。礼之甲文为豊,初由三豆荐馐之盛食器——豆——增划而为崇牙树羽之壴(鼓),再由壴上增玉形——行礼以玉帛乃有豊字之形出,故云豊之字形出于祭祀奏壴(鼓)之乐事。是为"礼"自"乐"出考论之一。
王晓俊
关键词:礼乐
礼乐关系的乐图腾逻辑本源——“礼”自“乐”出考论之五被引量:5
2015年
笔者在考察中国上占礼乐关系时,提出“礼自乐出”观点。在探讨礼乐关系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涉及乐字构形本义的追问,并于拙文《宗周祭祀之礼出于乐图腾——“礼”自“乐”出考论之二》中有所论及。为避免个人表述的零碎肤浅,遂将甲骨文乐字构形、本义问题提出来作专门探讨,并于2014年5月10日以《甲骨文“乐”字为图腾合文说》为题,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蔡仲德逝世十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言。
王晓俊
关键词:图腾礼乐考论中国传统音乐本源逻辑
《音乐与表演》办刊理念及编辑思想浅识——从伍国栋老师教我当编辑说起
2012年
笔者以切身经历所得,将伍国栋主编主持下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办刊理念总结为四方面,即知荣辱(树立学术荣辱观)、讲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办刊工作质量)、显身手(辨识和彰显当代思想的光辉)、当学问(把办刊物当一门学问来做);将其编辑思想总结为三方面,即以质量求发展(包括刊物整体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服务"质量),以"五字诀"总编务(以"勤、细、亲、公、术"开展日常工作),以"三要领"塑形象(栏目首篇撑得住、版面"眉目"要清楚、细枝末节见功夫)。笔者认为,这样的办刊理念及编辑思想的恪守与坚持,也反映了当下我国音乐学术氛围的特点。
王晓俊
关键词:主编办刊理念
概念及载体形式、地域风格——中国民族乐器“技法母语”研究之一被引量:6
2015年
音乐具有语言属性,在一定时空界域内音乐语言亦有"母语"、"外来语"之别。中国音乐具有独特语言属性,民族乐器"技法母语"是我们母系音乐语言的结构性"语汇"。它有稳定不变的古文明形态,也有自我更新的时空逻辑,在中国文明历史进程中担负着承载并唤起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母语功能。中国民族乐器"技法母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音色母语、音律母语、音调母语、情境母语等不同载体形式及多样地域风格。
王晓俊
关键词:民族乐器礼乐文化认同
宗周祭祀之礼出于乐图腾——“礼”自“乐”出考论之二被引量:5
2014年
"礼"自"乐"出的内在逻辑是:"豊"之字形出于击鼓荐馐事象,周"禮(礼)"相关祭祀观念与仪式出自乐图腾,"禮"用音声舞容之"乐"出自乐图腾之"余事"。本文认为:商代祭祀主要对象为祖先,祖先祭祀实即乐图腾;殷墟甲文"■"字,是以葫芦为妊娠母体形象的母体崇拜和以"木"为宗族世系象征的父系祖先崇拜之图腾合文,商代以乐图腾为宗族保护神;乐图腾由"作乐之所先"的祖先祭祀和"乐之余事"的音声舞容构成整体;殷末周初,因"祖"的非单一性导致商代祭祀系统发生危机,"天"观念由而产生,祖先与天神得以接近、混合,祖先被神化;乐图腾中"致鬼神示"的祖先祭祀遂独立而出并被拓展为祭祀天神地祗及先王的国家制度,是为周"禮";金文增"白"之"■"字是"禮"从乐图腾中独立而出的标志;乐图腾中"作动物"的音声舞容遂以乐之名义继续发展,成为后世五声八音之"樂"的专名。
王晓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