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44000128-5)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毛辉青更多>>
- 相关机构:青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进高原4600m健康成人动脉血气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测定急进高原健康成人动脉血气值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探讨血气变化和急性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600m地区145名身体健康的成人进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其中48人进行血气检测。结果:急进海拔4600m筑养路工血气分析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之间无明确相关性。而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气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同样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二者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发现SpO2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存在线性关系,并得出相关函数关系:SpO2=89.257-0.606×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结论:急进高原动脉血气分析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未发现有明确相关性;而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并得出初步的线性函数关系,为判定急性高原反应和筛选易感人群提供了一项可能的、客观的评估指标,值得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 陈斌郭志坚黄慧群马宝林陆保革卓君联徐小云
- 关键词:急进高原健康成人血气分析
- 急进高原健康成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急进高原健康成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情况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急进高原时健康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的变化趋势和各项症状指标在评估急性轻症高原病中的重要性。方法:对由海拔2260m急进到海拔3500m和4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随机分组,在3天内、7天和15天3个时间段进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观察其变化情况。分析各项症状指标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在4600m海拔地区,3天内组和7天组与15天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随着留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3500m15天组比较,只有4600m7天组有差别(P<0.05)。在同一海拔地区,随着时间的延长,无反应率先降后升;轻度反应发生率先略有升高,而后降至初进高原的水平;中度反应发生率先轻度升高,而后降低至最低。在各组16项症状中,发生率排名前四位的共有7项——头痛、头昏、心慌、气短、胸闷、腹胀和口唇发绀;在4600m的3组中,症状发生率排名第一的均为头痛;3500m组症状发生率的排名与4600m各组有较大的区别。结论:健康青壮年人在急进到高海拔或特高海拔地区后,开始习服至少需要2周以上时间。急性轻症高原病首先是较为敏感的脑组织发生病理生理改变所致,人体急进高原后,主要以心、脑、肺器官发生应激性改变为主。建议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研究中,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调查者和被检者进行诊断的统计学处理。
- 陈斌郭志坚黄慧群马宝林卓君联陆保革徐小云
- 关键词:急进高原健康成人
- 三种中药组方药物对人体急进高原后心电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地区3种中药组方药物对人体心电图的影响,为选择有效抗缺氧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服用复方1号、复方2号、复方3号及安慰剂组上山前及上山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组间及服药前后对比观察。结果:进驻前后心率自身比较,除复方3号第7天、复方1号及复方3号第15天与进驻前比较无差别(P>0.05),其余进驻后与进驻前各值有显著差别(P<0.05、P<0.01);进驻后,安慰剂组与实验组比,复方3号第7天有显著差别(P<0.05);组间比,第7天复方2号与复方3号有显著差别(P<0.05)。QT/TQ进驻前后自身比较,除复方1号进驻15天与进驻前无差别(P>0.05),其余进驻后与进驻前均有显著差别(P<0.05、P<0.01);进驻后实验组与安慰剂组比较无差别(P>0.05);组间对比,复方2号与复方3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三种组方药物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机体供氧、改善心肌缺血能力,但以复方3号较好。
- 卓君联郭志坚黄慧群马宝林陆保革陈斌徐小云
- 关键词:急进心电图缺氧药物疗效评价
- 急进不同海拔地区健康成人动脉血气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急进不同高海拔地区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气变化的研究,探讨高原地区血气变化规律及机体调节习服机制。方法:对急进到海拔2260m和4600m地区共计56名身体健康成年人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分急进后的第1天、7天和15天3个时间段检测血气各项指标,使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急进高原后1天、7天、15天各血气指标对比PaO2在第1天和第15天存在差异,其它各项指标均无差异性。各时间段均存在着轻度的低氧血症。多数急进者存在着轻度的碱血症;②急进海拔2260m与急进海拔4600m15天后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PaO2、AB有差异,PaCO2有显著性差异,而SaO2无差异;④急进海拔2260m15天与海平面地区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无差异、PaO2有差异,而AB、PaCO2、SaO2、BEB均有显著性差异。急进海拔4600m15天与海平面地区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PaO2、AB、PaCO2、BEB均有显著性差异,而SaO2有差异;⑤急进海拔4600m组和当地正常人群组相比,除了SaO2无差异性,其它各血气指标均存在差异和显著性差异。急进组pH、PaCO2、PaO2、AB、BE均略高于当地组。结论:①急进高原后,人体动脉血气在短时间内迅速通过肺功能的应激性调节、血液各缓冲系统的作用等机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在血气变化方面有着一定的"高原调节储备";②急进高原健康人和当地久居或移居者之间的血气调节机制和"调节储备"都是不同的;③SaO2在筛选急性高原反应易感人群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 陈斌郭志坚黄慧群马宝林卓君联陆保革徐小云
- 关键词:急进高原不同海拔健康成人动脉血气
- 急进高原不同时间人体血红蛋白与高原反应相关性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地区不同时间人体血红蛋白与高原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志愿者进驻海拔4600m施工现场后,分别在第1、3、7、15d进行血红蛋白测试,并进行相应高原反应症状评分。结果第1d血红蛋白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第3、7、15d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人体在急进高原不同时间过程中,其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筛选或评估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可能程度的指标之一。
- 王积福郭志坚黄慧群陆保革毛辉青
- 关键词:急进血红蛋白
- 急进高原4600m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急进高原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 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进行血氧代谢酶检测并同时给予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环腺苷酸(cyclas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氧代谢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结论:我们认为急进同一特高海拔地区时,CAT和c-AMP这两项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相关性较强。
- 陈斌郭志坚黄慧群马宝林卓君联陆保革徐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