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0SF005)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胡长伟李丁生崔益斌高香玉杨柳燕更多>>
相关机构:临沂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纳米
  • 2篇纳米ZNO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氧化酶
  • 1篇溶解性
  • 1篇生态毒性
  • 1篇聚集性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酶
  • 1篇浮萍
  • 1篇TIO
  • 1篇DNA损伤
  • 1篇赤子爱胜蚓

机构

  • 2篇临沂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篇胡长伟
  • 1篇李梅
  • 1篇杨柳燕
  • 1篇高香玉
  • 1篇崔益斌
  • 1篇刘旭
  • 1篇李丁生

传媒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纳米ZnO对浮萍(Lemna minor L.)的生态毒性及其聚集性和溶解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纳米颗粒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增加了其环境释放风险,为此以不同浓度的纳米ZnO(0、1、10mg·L-1和50mg·L-1)处理浮萍(LemnaminorL.)7d,分析了纳米颗粒对植物D665/D665a值(叶绿素与脱镁叶绿素的比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Na+K+-ATP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并对纳米ZnO的聚集性与溶解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浓度为50mg·L-1的纳米颗粒显著抑制D665/D665a值和Na+K+-ATPase活性,而抗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升高;纳米颗粒在培养液中易发生聚集作用而沉积,12h后基本上完全沉积到底部。结果说明,50mg·L-1的纳米ZnO对浮萍产生了显著的胁迫作用,其对浮萍的毒性作用主要来源于其溶出的Zn2+。
胡长伟刘旭
关键词:纳米ZNO浮萍抗氧化酶聚集性
纳米ZnO与TiO_2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毒性效应被引量:7
2011年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研究纳米TiO2与ZnO两种纳米颗粒的毒理学效应及环境释放风险。实验采用滤纸法(浓度组:0、0.15、0.75、1.5和3.0mg.cm-2)和溶液法(浓度组:0、10、50和100mg·mL-1),染毒时间为48h,以抗氧化系统的响应和DNA损伤作为毒理效应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0-3.0mg.cm-2浓度范围内,纳米颗粒以滤纸法染毒48h未引起蚯蚓死亡;浓度为1.5mg.cm-2的纳米ZnO处理后,蚯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较空白组显著上升(p<0.05),分别升高58.25%和43.30%;而对于TiO2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与GPX活性和MDA含量均出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现象。溶液法中,经浓度为0-100mg·mL-1的TiO2或ZnO处理后,MDA和各抗氧化酶活性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p>0.05),但彗星实验结果发现,分别以100mg·mL-1的TiO2和ZnO染毒48h,蚯蚓均出现明显DNA损伤。实验结果说明:纳米TiO2与ZnO在较低浓度下对蚯蚓无明显毒性效应;在溶液法最高的实验浓度(100mg·mL-1)下,纳米ZnO对蚯蚓产生一定程度的毒性;DNA损伤可作为检测环境中纳米污染物对蚯蚓胁迫程度较为灵敏的指标。
胡长伟崔益斌李丁生高香玉杨柳燕李梅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毒性DNA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