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2012-4-69)

作品数:8 被引量:291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友均谭玲覃林陈绍志李智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亚热带
  • 4篇南亚热带
  • 4篇红椎
  • 2篇土壤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人工林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马尾松
  • 2篇混交
  • 2篇混交林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森林火灾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功能
  • 1篇碳素
  • 1篇碳贮量
  • 1篇土壤理化

机构

  • 8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广西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国际竹藤中心

作者

  • 8篇何友均
  • 5篇覃林
  • 5篇谭玲
  • 4篇李智勇
  • 4篇陈绍志
  • 3篇邵梅香
  • 3篇梁星云
  • 2篇苏立娟
  • 1篇陈嘉文
  • 1篇覃鑫浩
  • 1篇张谱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亚热带红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被引量:28
2014年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8年生人工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和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内,设立标准地,通过在0—60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及其各层土壤养分含量与储量,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及其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林地表层(0—20Cm)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明显好于红椎纯林和马尾松纯林(P〈0.05);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各层土壤养分(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以及土壤层(0~60cm)养分储量高于马尾松林;但红椎+马尾松混交林与红椎纯林之间在各层养分含量、土壤层养分储量的差别各异。总体而言,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作用优于马尾松纯林和红椎纯林。
谭玲何友均覃林陈绍志
关键词:红椎马尾松人工纯林人工混交林
1950—2010年中国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被引量:116
2015年
【目的】开展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和风险分析,有利于把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为预测和防治森林火灾、制定差异化森林火灾财政补贴和保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年鉴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信息扩散理论,对我国1950—2010年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风险状况进行研究,全面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特征,结合灾情指标对全国各省进行评价并分类,并定量分析风险水平。【结果】1)1950—2010年间,年均发生火灾12 683次,年均火场面积67.48万hm2,年均火灾次数和火场面积均呈下降趋势;1988—2010年间年均成灾面积7.95万hm2,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1988—2010年间年均成林蓄积损失167.5万m3,没有明显年际变化;1988—2010年间年均伤亡214人,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人为火源占已查明火源的80%以上,烧荒烧炭是最主要的生产性用火火源(38.47%),上坟烧纸是最主要的非生产性用火火源(19.92%)。3)华东、西南地区相比于其他地区火灾次数明显较大,东北地区火场面积明显较大。4)按照一般和较大火灾次数、重大和特大火灾次数、火场面积、受害森林面积、成林蓄积、幼林株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8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1个省(区、市)的火灾状况进行评价并排序,然后根据主成分得出的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受灾程度将31个省区按照严重、较重、中度、一般和轻度分为5类,其中,湖南受灾最严重,其次是黑龙江、贵州和云南等。5)基于信息扩散理论进行森林火灾风险分析,全国每年发生3 000~9 000次一般和较大火灾的概率较大(〉0.482 4),每年发生0~30次重大和特大火灾概率较大(〉0.430 2),每年受灾森林面积在15万hm2以下概率较大(〉0.407 2)。【结论】我国森林火灾频发、面积大,火灾高发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
苏立娟何友均陈绍志
关键词:森林火灾风险分析
全球人工林环境管理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全球人工林为木材生产和缓解贫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在介绍全球人工林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水分循环、养分循环和碳循环的影响和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人工林环境管理策略,即建立人工林多功能经营制度、通过森林认证助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充分利用REDD+机制提高人工林固碳效应的政策推动策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人工林对水循环负面影响、提高人工林的养分循环、促进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策略,以及保育高保护价值区域策略和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人工林规划与管理策略。
何友均李智勇张谱范少辉
关键词:人工林生态环境功能
西南桦纯林与西南桦×红椎混交林碳贮量比较被引量:34
2012年
用乡土树种培育优质大径材已成为南亚热带满足林产品需求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优化森林经营模式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已成为关注的重点。对广西凭祥伏波林场13年生西南桦纯林、12年生西南桦×红椎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桦与红椎不同器官碳素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81.11—600.79 g/kg和451.24—543.42 g/kg,与中国南亚热带地区其他树种的碳素密度接近。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以及不同树种相同器官之间的碳素密度差异显著(P<0.05)。西南桦纯林与西南桦×红椎混交林灌木层的平均碳素密度分别为437.15 g/kg和436.98g/kg,混交林草本层平均碳素密度比纯林高,差异性显著(P<0.05)。西南桦纯林土壤各层碳素密度均高于西南桦×红椎混交林,但差异不显著(P>0.05)。(2)西南桦×红椎混交林乔木层碳贮量(29.144 t/hm2)略高于西南桦纯林(28.541 t/hm2),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276.486 t/hm2)比纯林生态系统碳储量(305.514 t/hm2)低。西南桦纯林、西南桦×红椎混交林植被层碳贮量分别占其生态系统碳贮量的9.64%和10.58%,凋落物层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0.19%和0.56%。(3)西南桦纯林和西南桦×红椎混交林土壤碳贮存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西南桦纯林土壤层(0—60cm)碳贮量(275.488 t/hm2)明显高于西南桦×红椎混交林土壤层(0—60cm)碳贮量(245.688 t/hm2),分别占其生态系统碳贮量的90.17%和88.86%。(4)西南桦×红椎混交林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2.428 t.hm-.2a-1)高于西南桦纯林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2.196 t.hm-.2a-1),表明混交林比纯林的碳固定速度快。
何友均覃林李智勇邵梅香梁星云谭玲
关键词:红椎碳贮量南亚热带
南亚热带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早期对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77
2013年
借鉴近自然森林管理理念,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替代南亚热带大面积人工针叶纯林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森林培育方式。1993年,在位于广西凭祥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试验场营造了马尾松和杉木纯林。为了提高针叶纯林的生产力和维护生态平衡,2007—2008年间,运用近自然森林培育技术,分别在间伐后的马尾松和杉木纯林中套种等量混合的当地优质乡土树种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香梓楠(Michelia gioii)苗木,套种密度均为405株/hm2(以下简称"马尾松近自然林"、"杉木近自然林")。选择邻近地块相同林龄、相似立地条件的未经改造的马尾松、杉木人工纯林作为对照(以下简称"未改造纯林"),研究了马尾松和杉木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早期对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近自然林中马尾松和杉木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均显著低于各自未改造纯林(P<0.05),但其平均胸径均高于各自未改造纯林,其中马尾松达显著差异(P<0.05)。(2)近自然林成年树(DBH≥10 cm)的林木株数少于未改造纯林,树种仍以马尾松和杉木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近自然林小树(5 cm≤DBH<10 cm)和幼树(1 cm≤DBH<5 cm)的物种数、株数均多于未改造纯林,套种的红椎和香梓楠已经成为近自然林中重要值最大的幼树物种,红椎和香梓楠在马尾松近自然林中的生长状况优于杉木近自然林。(3)马尾松近自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其未改造纯林均无显著差异;杉木近自然林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的Pielou指数显著高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其他指数则没有显著差异。(4)马尾松和杉木近自然林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全磷、全氮、全钾和速效钾与各自未改造纯林没有显
何友均梁星云覃林李智勇邵梅香谭玲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土壤性质南亚热带
新西兰林业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方法与借鉴被引量:5
2014年
林业规划是指导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林业规划实施评估有利于客观评价林业规划的实施成效,发现问题并提供建议。文中介绍了新西兰林业规划的现状,对用于林业规划实施评估的战略环境评估、基于一致性的规划实施评估、基于绩效的规划实施评估等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西兰林业规划实施评估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还分析了新西兰林业规划实施评估的特点,总结了对中国开展林业规划实施评估的启示:1)立法保障规划实施评估;2)重视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公众参与;3)目标一致性评估。
苏立娟陈嘉文覃鑫浩陈绍志何友均
红椎和西南桦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储量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营养元素在植物不同器官及不同营养元素在同一器官中的含量与储量特征,不仅反映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反映了植物在一定的生境下从土壤中吸收和蓄积矿质养分的能力。为了阐明我国南亚热带不同珍优乡土阔叶造林树种营养元素含量与储量特征,该文通过植物样品采集、实验室测试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位于广西凭祥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红椎和西南桦的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与储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椎与西南桦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总含量排序均为树叶>细根>树枝>中根>粗根>干皮>根蔸>干材,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和K最高,Ca和Mg其次,P最低;2树种叶片的N、P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器官,且叶片N∶P表征2树种均是P制约型植物。除根蔸之外,2树种各器官中营养元素总储量的分配为干材>树枝>干皮>树叶>粗根>细根>中根。红椎的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略高于西南桦。该研究揭示了红椎和西南桦的营养需求,为调节和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以及科学制定林地养分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谭玲何友均覃林陈绍志
关键词:红椎营养元素储量
南亚热带马尾松红椎人工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基于自然的森林经营被引量:32
2013年
研究广西凭祥伏波林场28年生马尾松纯林、红椎纯林及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根据培育人工大径材和满足生态服务功能的发展目标,提出基于自然的森林经营方向。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3~24m优势种为马尾松,Ⅱ层2~9m优势种为红椎),红椎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2~17m,优势种为红椎;Ⅱ层:2~8m,优势种也为红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可划分为3层(Ⅰ层:20~25m,优势种为红椎;Ⅱ层:13~20m,优势种为马尾松;Ⅲ层:4~7m,优势种为红椎);胸径大于1cm的乔木物种数表现为马尾松纯林(11种)>红椎×马尾松混交林(7种)>红椎纯林(4种);胸径大于1cm的林木株数表现为马尾松纯林(1949株·hm-2)>红椎纯林(825株·hm-2)>红椎×马尾松混交林(383株·hm-2);胸高断面积表现为马尾松纯林(30.05m2·hm-2)>红椎×马尾松混交林(17.48m2·hm-2)>红椎纯林(12.35m2·hm-2);平均胸径表现为红椎×马尾松混交林(21.7cm)>红椎纯林(9.9cm)>马尾松纯林(9.7cm);除丰富度指数外,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显著低于2种纯林(P<0.05);红椎纯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最低,但3种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该地区的马尾松纯林,通过林分结构调整,充分依靠林下天然更新,适当补植阔叶树种,最终形成以阔叶树为主的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对于红椎纯林,根据目标树经营体系,通过林分结构调整,补植部分阔叶树种,最终形成异龄、复层阔阔混交林;对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根据目标树经营要求对妨碍目标树生长的林木进行砍伐,促进林下马尾松和红椎更新,最终形成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
何友均梁星云覃林李智勇谭玲邵梅香
关键词:马尾松红椎人工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