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83)

作品数:21 被引量:136H指数:7
相关作者:祝意青刘芳赵云峰郭树松梁伟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地震
  • 9篇重力场
  • 5篇重力场变化
  • 4篇形变
  • 4篇青藏高原
  • 3篇地震前
  • 3篇震前
  • 2篇地壳
  • 2篇东北缘
  • 2篇断层
  • 2篇多尺度
  • 2篇多尺度分解
  • 2篇强震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青藏高原东缘
  • 2篇区域重力场
  • 2篇褶积
  • 2篇小波
  • 2篇反褶积
  • 2篇北缘

机构

  • 12篇中国地震局
  • 5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新疆工程学院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12篇祝意青
  • 7篇赵云峰
  • 7篇刘芳
  • 6篇梁伟锋
  • 6篇郭树松
  • 6篇徐云马
  • 4篇张永志
  • 3篇刘练
  • 1篇王卫东
  • 1篇陈石
  • 1篇王帅
  • 1篇周新
  • 1篇姜永涛
  • 1篇张四新
  • 1篇刘宁
  • 1篇金红林
  • 1篇闻学泽
  • 1篇张晶
  • 1篇李铁明
  • 1篇高尚华

传媒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Geodes...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灾害学
  • 1篇Earthq...
  • 1篇Earthq...
  • 1篇城市地理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重力观测及对芦山M7.0地震的反映被引量:13
2013年
介绍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相对重力与绝对重力的观测情况,系统分析了该区域2010以来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芦山7.0级地震前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变化剧烈,芦山地震发生在沿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的转弯部位;(2)芦山地震距2008年汶川地震不到100km,芦山震中及汶川地震震中均处于重力变化四象限中心,表明汶川地震震后恢复调整变化对芦山地震具有促进作用;(3)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芦山7.0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
梁伟锋刘芳徐云马祝意青郭树松赵云峰刘练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
2010青海玉树地震同震重力和形变效应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分别以远场地震波形和In SAR数据反演得到的玉树地震断层滑动模型为基础,使用PSGRN/PSCMP程序计算了黏弹分层介质中玉树Ms7.1地震产生的同震重力和形变场。结果表明:1)由远场地震波形数据得到的断层滑动模型计算的同震重力和位移变化与震后野外调查得到的形变场更符合;2)可以监测到的同震重力变化仅分布在断层附近,同震水平位移影响范围明显大于同震重力变化影响范围;3)震前两年和震后一个月,在玉树绝对重力台观测到的绝对重力变化与由两个断层模型计算的结果有明显差别,表明观测到的绝对重力变化蕴含着地震孕育过程、同震重力变化和震后恢复过程产生的重力变化。
赵云峰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郭树松刘芳刘练
关键词:玉树地震同震变化
用GPS分析东天山面应变特征
2015年
本文利用GPS数据计算了东天山面应变特征,结果显示吐鲁番以西的天山地区整体呈现面压缩特征,区域强震(M>5.5)发生在东天山面应变变化剧烈的零线附近。
杨长德
关键词:东天山GPS面应变强震
Estimating Field Source Parameters of Gravity Change in North China Based on the Euler Deconvolution Method
2017年
Based on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observations in North China from 2009 to 2014,spatial dynamic variations of the regional gravity field are obtained. We employed the Euler deconvolution method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to get the best estimates of parameters. Gravity field change caused by the depth and distribution in North China is calculated by back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e structural index that equals 1 is suitable for inversion of the gravity variation data. The invers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pths of anomaly field sources are spread over the Hetao fault.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paper can be used in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field source and may shed new light o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gravity change, and also provide quantitative basi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dex criterions based on the gravity change.
Liu FangZhu YiqingZhao Yunfeng
关键词:反褶积场源地震预报指标区域重力场
尼泊尔MW 7.9地震同震及震后地表形变及重力变化模拟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USGS公布滑动分布模型,本文利用用地壳分层模型,考虑到自重及黏弹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尼泊尔M_W7.9大地震同震及黏弹松弛效应引起的震后形变场及重力变化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发震断层地表投影面附近区域实测同震GPS水平形变数据对比,结果显示:(1)同震形变场及重力变化均显示该次地震主要表现为逆冲型,且主要形变及重力变化主要发生在发震断层地表投影区域,离断层越远区域,形变量及重力变化值越小;(2)震后形变量及重力变化均增大,且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其中,垂直形变变化趋势与重力变化相反,表明地表高程变化与重力变化具密切的联系;(3)模拟同震结果与实测同震水平形变结果比较符合,少数台站点差异较大,但运动趋势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拟同震及震后形变量及重力变化的可靠性.
杨九元张永志祝意青姜永涛杨珍徐云马
关键词:USGSGPS数据
汶川地震后陕甘川交界地区重力应急监测及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流动重力方便快捷,能快速获取重力场变化信息。汶川8.0级大震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开展震后重力应急监测,陕甘川交界地区重力观测显示:①汶川震后陕甘川交界的沙洲、碧口、青木川地区形成了重力变化大于60×10-8ms-2的局部重力异常区及其伴生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变化最大值达到70×10-8ms-2多,重力异常与强余震的空间分布存在密切的联系。②望褒线重力与垂直形变变化活跃,靠近断裂重力与垂直形变变化剧烈。③利用重力资料对汶川震后地震趋势进行了正确的判定。
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赵云峰张四新刘练
关键词:垂直形变强余震
青海门源M6.4地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河西地区2011~2015年相对重力资料,研究2016-01-21青海门源M6.4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河西重力场持续多年正、负交替变化,地震前震中区域负异常持续增强并形成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正负差异变化最大达到110μGal。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该等值线分布与祁连山北缘断裂、冷龙岭断裂走向基本一致。
郭树松祝意青赵云峰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动力机制
双差地震定位法误差定量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双层地壳模型,在下地壳中构造若干地震事件构成事件簇,分别在真实震源位置中添加不同程度的噪声后作为初始震源位置进行重定位,重定位中分别使用均匀分布和仅分布于事件簇一侧的台站,分析了初始震源位置和台站分布情况对双差重定位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台站均匀分布情况下,当初始震中位置偏离真实震中小于22.3km时,双差重定位后事件的震中位置平均偏离真实震中小于3.1km,事件间的相对震中距离为2.9km与真实值3.35km接近,重定位后事件深度分布比真实事件集中;重定位后事件间的相对震中位置与添加的噪声水平关系不大,表明双差重定位法得到的事件间的相对震中位置更加稳定。当台站仅分布于震群一侧时,重定位结果与台站均匀分布时基本相同,表明台站分布对双差重定位结果影响不大。最后对双差重定位中最大震源对距离参数MAXSEP的分析表明,当事件簇中震源对平均距离比MAXSEP稍大时,重定位结果中部分事件的震源位置可能是不可靠的。
赵云峰王卫东祝意青刘芳卞龙
关键词:误差分析
基于欧拉反褶积方法估算华北地区重力变化的等效源参数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华北地区2009—2014年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多期重复观测资料,得到不同时空尺度的华北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通过对理论模型试算,获得最优反演参数,对引起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的场源深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反演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构造指数为1时,适合对流动重力场变化数据进行反演。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在2009—2014年间的场源位置集中于河套断裂带。本文研究方法可以用于重力场反演和以场求源的定量研究。本工作为流动重力变化信号的反演和解释提供一条新思路,也为构建地震重力预报指标体系提供了定量依据。
刘芳祝意青梁伟锋杨姣赵云峰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欧拉反褶积
华北中部重力场的动态变化及其强震危险含义被引量:29
2013年
基于绝对和相对重力观测获得的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合区域GPS测量资料与活动构造分析,本文研究了华北中部地区2009—2011年的重力场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强震危险含义.结果主要表明:(1)华北中部的活动地块边界及部分重要活动断裂带两侧存在较大差异的重力场空间变化;其中,以山西断陷带北东段所在的晋冀蒙交界地区为中心,形成较大面积的重力负值变化区,且沿该区西北缘的NE向岱海—黄旗海断裂带以及东南缘的NNE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分别形成重力变化的高梯度带,可能反映这些部位近年的构造或断裂活动显著.(2)不同时段的重力场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可能反映了近年山西断陷带北东段(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及其附近的重力场整体经历了"准均匀→非均匀→断陷带北段侧向显著变化→局部"硬化"的演化过程.(3)研究区重力场的时间累积变化图像可用"区域应力场增强→区域断裂与断块差异运动及变形增强→局部运动受阻"的过程进行解释.(4)研究区的一些重力异常部位存在中-长期强震危险背景.
祝意青闻学泽张晶刘芳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