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QC06C006)

作品数:3 被引量:56H指数:1
相关作者:祖元刚杨磊关宇杨逢建张乃静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肪酸
  • 2篇脂肪酸成分
  • 2篇质谱
  • 2篇质谱法
  • 2篇色谱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种子
  • 2篇种子油
  • 2篇相色谱
  • 1篇有性繁殖
  • 1篇脂肪酸成分分...
  • 1篇植物
  • 1篇入侵
  • 1篇入侵性
  • 1篇三裂叶豚草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特征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种子形态

机构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祖元刚
  • 2篇杨磊
  • 1篇张衷华
  • 1篇王文杰
  • 1篇陈华峰
  • 1篇刘婷婷
  • 1篇贾晶
  • 1篇张乃静
  • 1篇杨逢建
  • 1篇牛卉颖
  • 1篇张琳
  • 1篇卫蔚
  • 1篇王富济
  • 1篇关宇
  • 1篇马春慧
  • 1篇刘芳
  • 1篇李晓微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裂叶豚草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溶剂浸提法从三裂叶豚草种子中提取种子油。种子油进行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中的脂肪酸组分,从分离出的6个峰中确认了4种组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是81.60%、14.73%。
张琳杨磊牛卉颖李晓微祖元刚
关键词:三裂叶豚草种子油脂肪酸
超临界CO_2萃取假苍耳种子油及脂肪酸成分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研究了假苍耳种子油的萃取工艺。考察了压力、温度、粒度、CO_2流量对假苍耳种子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40℃、粒度150~180μm和CO_2流量12kg/h。利用GC-MS分析了假苍耳种子油组成成分,从分离出的8个峰中确认了5种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7%。主要脂肪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62.481%、23.112%、9.046%和1.702%。
杨磊王富济刘婷婷马春慧刘芳卫蔚祖元刚
关键词:种子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法
八种菊科外来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被引量:54
2007年
种子繁殖是菊科植物延续后代的主要途径。目前在菊科植物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害入侵植物,有鉴于此,选择典型的6种入侵植物和2种非入侵植物对其种子表面形态特征、种子千粒重、种子萌发特性、种子激素和单宁等代谢产物进行测定,试图对这些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原因进行探讨。所选择的植物包括:取种于温带的入侵植物假苍耳(Ira xanthifolia Nutt)、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irla L.)和非入侵植物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亚热带的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L.)R.M、Kingand H.Robinson、)和非入侵植物金光菊(Rudbeckiaserotina(syn、R.hirta))。结果表明,在传播方式上,入侵植物比非入侵植物传播方式较为高等且多样化,薇甘菊、飞机草、紫茎泽兰均具有冠毛且种子轻小,适于风力传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钩刺,易被人或动物携带;假苍耳种子较小且容易和北方的谷类等作物种子混杂,增加了人类活动传播的机会;而非入侵种金光菊和波斯菊种子较大,主要靠重力传播。在种子萌发率上,出现了南高北低的现象,这可能与种子的休眠有关,种子萌发速率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平均为3d,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种子生理生化特性上,种子GA和LAA含量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区别不大,平均值分别在0.9~5wg/g和0.079~0.3μg/g之间;单宁含量出现南高北低现象,但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之间没有规律。所以在简单的风干种子的激素和单宁含量、种子萌发速率上并不能揭示出入侵种的快速占领新生境的能力。
杨逢建张衷华王文杰祖元刚陈华峰贾晶关宇张乃静
关键词:入侵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