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52004)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袁先来刘春芳丁卓田晓宁高迪迪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犹太
  • 2篇文学
  • 1篇对立
  • 1篇叙事
  • 1篇隐喻
  • 1篇隐喻研究
  • 1篇英国作家
  • 1篇犹太教
  • 1篇犹太人
  • 1篇欲望
  • 1篇早期小说
  • 1篇上帝
  • 1篇上帝之城
  • 1篇身份
  • 1篇身份意识
  • 1篇神性
  • 1篇神正论
  • 1篇生存境遇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式

机构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篇袁先来
  • 2篇刘春芳
  • 1篇高迪迪
  • 1篇田晓宁
  • 1篇丁卓

传媒

  • 3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外语学刊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南开学报(哲...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美国文学中旅行主题的文化寓意被引量:6
2010年
西方文学中的精神旅行,往往起因于作家无法通过旧有的、根深蒂固的地方传统来理解现实,而在旅途中对比观照,幻想未来美好生活和正义社会本质,对自身的文化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美国文学史上,从早期民族文学身份的确立,到现当代作家价值观的成型,常以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旅行主题为载体。正是以欧洲旅行和西部旅行为参照,旅行主题在美国文学演变中逐渐形成一些基本特征。
袁先来
关键词:身份意识
多克托罗《上帝之城》的反“神正论”叙事
2014年
多克托罗的《上帝之城》无疑是对奥古斯丁同名作品的影射和反讽,通过对其神正论立场、基督教空间层级观、圣爱的观念作出当代的回应,尤其指出其神正论命题将神意、神律视为社会正义和政治正义的依据和保障,将政治正义与个人生命的终极价值捆绑,建立一个权威而又绝对的文化逻辑系统,却又被人性的纵欲、贪婪、疯狂所操控,不仅导致政治独裁和大屠杀,也危害到神学信仰自身,从而对基督教的历史缺陷和道德匮乏作出了当代的注释。多克托罗在质疑那个超验的彼岸实体对象同时,渴望在一个集众多移民、多元政治、异质文化为一体的在场空间中,在温和而理性的友爱和自我节制框架基础上,建立一种勇于承担自己责任和义务的"宗教性"伦理学。
袁先来
关键词:大屠杀神正论空间叙事
菲利普·罗斯《欲望教授》中的文化隐喻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菲利普·罗斯(Philip Milton Roth,1933-)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除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还未摘得外,几乎将所有文学类奖项收入囊中。作品《欲望教授》(The Professor of Desire,1977)出版于《乳房》(The Breast,1972)之后,内容却是《乳房》的前篇,讲述主人公变成一个硕大的155磅乳房前的人生历程。
田晓宁
关键词:菲利普隐喻研究欲望文化诺贝尔文学奖
《四个四重奏》:思维模式的深层转化被引量:3
2009年
以理性为核心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西方思想的重要传统。然而,在《四个四重奏》中,艾略特却解构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并且在非理性领域中进行了重新建构,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深层转化。艾略特指出,在新型思维模式中,二元之间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并且在平等的关系中达成和谐。由于新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导致传统的价值分野消失,产生了背离传统的新价值观。
刘春芳
关键词:《四个四重奏》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价值观
走向和谐之路——索尔·贝娄早期小说犹太人发展主题模式研究
2011年
索尔·贝娄早期小说的主人公多为传统犹太人形象,他们既继承犹太教传统文化,又由于所持异于基督文化价值信仰,而在美国社会中处境尴尬。由于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他们表现得处处与人对立。经过一番抗争和思考,他们均能够克服困难,并消解自已与他人的矛盾,最终达到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和谐状态。从对立走向和谐即为贝娄早期小说的犹太人发展主题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属性,犹太人这一载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迪迪
关键词:犹太人对立
工具理性背景下的情感形态与生存境遇——以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工具理性对情感的压制与放逐是许多西方作家的写作主题,英国当代重要作家马丁.艾米斯延续了对工具理性背景下情感状态的思索。他的作品中男女性别倒错、两性关系倒错,甚至于父子、母女的关系都呈现出混乱状态,而情感的多重倒错导致当代人的生存境遇陷入危机。马丁.艾米斯的作品对工具理性背景下的生存前景提出警示,同时引发人们对情感本质的思考以及对情感回归的重要价值的确认。
刘春芳
关键词:生存境遇
《1984》的空间解读被引量:3
2011年
《1984》不仅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在文学审美意义上更探讨了人在西方文明解体背景下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空间视角切入,分别解读三种空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以往研究的盲点,进一步阐发《1984》的价值。
丁卓
论爱默生的自然理性文学观被引量:2
2010年
爱默生对美国文学与文化影响重大,被认为"有了爱默生,美国文学才真正诞生",他"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究其原因,国内外研究多于强调其超验主义、个人主义观念影响的论述,较少论及爱默生创作观念中"自然理性"这一更为本质特征的影响。事实上,爱默生继承和改造了基督教对人的神性诉求,发展了理性与神性相结合的近代自然理性思想,强调对传统进行"创造性阅读",将潜在信仰学说从旧文化基础中清除了出去。其倡导的群体性个人主义由心理经验向政治问题转化,为美国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给美国人以新的心理平衡和道德归属感。
袁先来
关键词:自然理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