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52004) 作品数:8 被引量:20 H指数:3 相关作者: 袁先来 刘春芳 丁卓 田晓宁 高迪迪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 吉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哲学宗教 更多>>
美国文学中旅行主题的文化寓意 被引量:6 2010年 西方文学中的精神旅行,往往起因于作家无法通过旧有的、根深蒂固的地方传统来理解现实,而在旅途中对比观照,幻想未来美好生活和正义社会本质,对自身的文化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美国文学史上,从早期民族文学身份的确立,到现当代作家价值观的成型,常以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旅行主题为载体。正是以欧洲旅行和西部旅行为参照,旅行主题在美国文学演变中逐渐形成一些基本特征。 袁先来关键词:身份意识 多克托罗《上帝之城》的反“神正论”叙事 2014年 多克托罗的《上帝之城》无疑是对奥古斯丁同名作品的影射和反讽,通过对其神正论立场、基督教空间层级观、圣爱的观念作出当代的回应,尤其指出其神正论命题将神意、神律视为社会正义和政治正义的依据和保障,将政治正义与个人生命的终极价值捆绑,建立一个权威而又绝对的文化逻辑系统,却又被人性的纵欲、贪婪、疯狂所操控,不仅导致政治独裁和大屠杀,也危害到神学信仰自身,从而对基督教的历史缺陷和道德匮乏作出了当代的注释。多克托罗在质疑那个超验的彼岸实体对象同时,渴望在一个集众多移民、多元政治、异质文化为一体的在场空间中,在温和而理性的友爱和自我节制框架基础上,建立一种勇于承担自己责任和义务的"宗教性"伦理学。 袁先来关键词:大屠杀 神正论 空间叙事 菲利普·罗斯《欲望教授》中的文化隐喻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菲利普·罗斯(Philip Milton Roth,1933-)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除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还未摘得外,几乎将所有文学类奖项收入囊中。作品《欲望教授》(The Professor of Desire,1977)出版于《乳房》(The Breast,1972)之后,内容却是《乳房》的前篇,讲述主人公变成一个硕大的155磅乳房前的人生历程。 田晓宁关键词:菲利普 隐喻研究 欲望 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 《四个四重奏》:思维模式的深层转化 被引量:3 2009年 以理性为核心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西方思想的重要传统。然而,在《四个四重奏》中,艾略特却解构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并且在非理性领域中进行了重新建构,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深层转化。艾略特指出,在新型思维模式中,二元之间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并且在平等的关系中达成和谐。由于新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导致传统的价值分野消失,产生了背离传统的新价值观。 刘春芳关键词:《四个四重奏》 二元对立 思维方式 价值观 走向和谐之路——索尔·贝娄早期小说犹太人发展主题模式研究 2011年 索尔·贝娄早期小说的主人公多为传统犹太人形象,他们既继承犹太教传统文化,又由于所持异于基督文化价值信仰,而在美国社会中处境尴尬。由于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他们表现得处处与人对立。经过一番抗争和思考,他们均能够克服困难,并消解自已与他人的矛盾,最终达到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和谐状态。从对立走向和谐即为贝娄早期小说的犹太人发展主题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属性,犹太人这一载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迪迪关键词:犹太人 对立 工具理性背景下的情感形态与生存境遇——以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为例 被引量:4 2009年 工具理性对情感的压制与放逐是许多西方作家的写作主题,英国当代重要作家马丁.艾米斯延续了对工具理性背景下情感状态的思索。他的作品中男女性别倒错、两性关系倒错,甚至于父子、母女的关系都呈现出混乱状态,而情感的多重倒错导致当代人的生存境遇陷入危机。马丁.艾米斯的作品对工具理性背景下的生存前景提出警示,同时引发人们对情感本质的思考以及对情感回归的重要价值的确认。 刘春芳关键词:生存境遇 《1984》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3 2011年 《1984》不仅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在文学审美意义上更探讨了人在西方文明解体背景下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空间视角切入,分别解读三种空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以往研究的盲点,进一步阐发《1984》的价值。 丁卓论爱默生的自然理性文学观 被引量:2 2010年 爱默生对美国文学与文化影响重大,被认为"有了爱默生,美国文学才真正诞生",他"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究其原因,国内外研究多于强调其超验主义、个人主义观念影响的论述,较少论及爱默生创作观念中"自然理性"这一更为本质特征的影响。事实上,爱默生继承和改造了基督教对人的神性诉求,发展了理性与神性相结合的近代自然理性思想,强调对传统进行"创造性阅读",将潜在信仰学说从旧文化基础中清除了出去。其倡导的群体性个人主义由心理经验向政治问题转化,为美国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给美国人以新的心理平衡和道德归属感。 袁先来关键词:自然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