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080402)
-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 相关作者:万曙詹仁雅潘新发叶欣周衡俊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雌激素对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神经细胞毒性损伤、血肿周围的炎性反应等可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并导致严重后果,但目前尚缺乏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治疗措施。近年来,较多研究发现雌激素在脑出血后能减轻红细胞溶解产物及铁离子的神经细胞毒性反应、脑血管痉挛及继发性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雌激素在脑出血后的作用机理,对于指导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王承万曙周永庆
- 关键词:脑出血继发性损伤雌激素抗氧化作用血管痉挛神经保护
-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1
- 2010年
-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但目前尚缺乏能明显改善预后的治疗措施。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较复杂,其中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炎症细胞的渗出及浸润、细胞因子的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以及活性氧的过度产生等多种因素均参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及其可调节性,对指导临床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潘新发万曙詹仁雅
- 关键词:脑出血炎症反应炎症细胞炎症因子活性氧
-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9年
-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脑出血后的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中,继发性脑水肿形成是导致脑组织结构改变和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已取得较多认识。脑水肿在脑出血发生后1~2h即可出现,持续4~5天开始吸收,除了与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下降相关外,血肿释放的某些活性物质或血液本身的成分可能是脑水肿产生的物质基础。本文综述了脑出血后各时期脑水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周衡俊詹仁雅万曙
-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凝血酶血红素炎症反应
- NF-κB信号通路和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被引量:11
- 2010年
- 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转录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与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密切。本文从NF-κB的生物学特性出发阐述了NF-κB信号通路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促进炎性因子IL-1β、ICAM-1等的表达,引发和加重炎症反应;上调MMP-9的表达,破坏血脑屏障,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 叶欣万曙詹仁雅
- 关键词: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