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R50760)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秉刚冯吉才钟诗胜赵健张艳桥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电子束
  • 4篇电子束焊
  • 4篇电子束焊接
  • 2篇异种金属
  • 2篇填丝
  • 2篇钛合金
  • 2篇接头
  • 2篇接头组织
  • 2篇接头组织与性...
  • 2篇金属
  • 2篇合金
  • 2篇TA15钛合...
  • 2篇
  • 2篇纯铝
  • 1篇堆焊
  • 1篇送丝
  • 1篇填充层
  • 1篇阻隔层
  • 1篇显微组织
  • 1篇改性

机构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6篇张秉刚
  • 5篇冯吉才
  • 3篇钟诗胜
  • 2篇赵健
  • 1篇王廷
  • 1篇张艳桥
  • 1篇李晓鹏

传媒

  • 4篇焊接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焊接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电子束原型制造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阐述了电子束送丝快速成型及粉末烧结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电子束原型制造作为一种新型快速的成型方法,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取得的进展,展望了电子束原型制造的未来发展与可行的研究方向,指出电子束原型制造装备的研制、电子束增量成型冶金及工艺机理、成型自动化控制研究是该领域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赵健张秉刚
电子束填丝工艺对堆焊焊缝成形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电子束填丝焊工艺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堆焊低碳钢焊丝获得堆焊层,并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堆焊层成形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重点讨论了束流、焊接速度、送丝速度、填丝角度和填丝方位对堆焊层宏观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和送丝速度的匹配是决定焊缝成形的最主要因素,在相同工艺参数下,焊缝宽度取决于束流,束流越大,焊缝越宽,填丝角度影响着焊缝熔深,随填丝角度的增大,熔深逐渐增大,而采用前置填丝方位更易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及焊接精度.
赵健张秉刚李晓鹏冯吉才
关键词:堆焊电子束焊接填丝表面改性
钢侧偏束电子束焊接纯铝/Q235异种金属接头试验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钢侧偏束电子束焊接方法对铝/钢异种金属接头进行了连接,对接头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接头抗拉强度进行了了测试.结果表明,钢侧结合良好,焊缝组织均匀,铝侧熔合区存在过渡层,其内有金属间化合物层存在.适当的钢侧偏束量能够提高接头强度,在文中试验范围内,在偏束量为0.5 mm时获得了相对最高的抗拉强度69 MPa.金属间化合层的存在弱化了接头强度,断裂呈脆性特征.
王廷张秉刚冯吉才钟诗胜
关键词:纯铝Q235钢电子束焊接
铝/钛异种金属填丝电子束熔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填丝电子束熔钎焊对TA2纯钛和1060纯铝进行了焊接试验,分别对接头显微组织、相组成、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填丝电子束熔钎焊可以实现纯钛与纯铝的有效连接,接头抗拉强度为98.8 MPa,达到铝母材的96.7%.接头呈现典型的熔钎焊特征,由钛侧钎焊接头及铝侧熔焊接头组成.熔钎焊界面存在Ti-Al金属间化合物层,其厚度小于2μm,未对接头性能强度产生影响.铝侧熔化区内存在散布的金属间化合物起到一定强化作用,显微硬度最低值位于铝侧热影响区内,拉伸断裂于该区域.
王廷李洪剑蒋思远张秉刚冯吉才
关键词:纯钛纯铝
采用不同结构Cu/V填充层的钛合金/不锈钢电子束焊接试验被引量:14
2014年
对采用不同结构Cu/V填充层的钛合金与不锈钢电子束焊接头横截面形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片层结构的Cu/V填充层进行焊接时,焊缝组织由钒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及铁基固溶体组成,但由于焊缝底部有钢层未熔,形成未熔合缺陷,接头强度为288 MPa.采用楔形结构的Cu/V填充层,在保持接头固溶体过渡组织结构特征的同时,消除了未熔合缺陷,接头抗拉强度达到385 MPa.未熔钒层为接头力学性能薄弱区域,不同结构填充层的焊接接头断裂均发生于未熔钒层处.
王廷张秉刚张艳桥冯吉才钟诗胜
关键词: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接
添加QCr0.8阻隔层的钛/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1.5 mm厚QCr0.8铬青铜作为阻隔层进行了TA15钛合金与304不锈钢的电子束焊接,重点分析了焊接接头的横截面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中存在约0.5 mm宽的未熔QCr0.8阻隔层,实现了Ti元素与Fe元素的物理隔离,避免了Ti-Fe化合物的形成。铜/钢侧焊缝由铜基固溶体与铁基固溶体组成。而钛/铜侧焊缝中V元素的加入很好地抑制了Ti-Cu界面化合物的大量生成,焊缝组织由铜基固溶体、(Ti,V)基固溶体及少量Ti-Cu化合物组成,提高了该区域的强度和塑性。未熔铜阻隔层在热作用下发生软化,接头拉伸断裂发生在未熔的QCr0.8上,接头抗拉强度为293 MPa,为塑性断裂模式。
王廷张秉刚张艳桥冯吉才钟诗胜
关键词:TA15钛合金显微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