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计划项目(JS2011JH25)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国祥许宽刘波周锋杜旭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特性参数
  • 2篇曝气
  • 2篇河道
  • 2篇黑臭
  • 1篇底泥
  • 1篇叶片
  • 1篇有机氮
  • 1篇增氧
  • 1篇增氧技术
  • 1篇溶解氧
  • 1篇水体
  • 1篇水质
  • 1篇水质改善
  • 1篇太阳能
  • 1篇内源氮
  • 1篇曝气方式
  • 1篇菹草

机构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篇王国祥
  • 4篇刘波
  • 4篇许宽
  • 3篇王风贺
  • 3篇周锋
  • 3篇杜旭
  • 2篇凌芬
  • 2篇张帆
  • 2篇纪营雪
  • 2篇段伦超
  • 1篇顾中铸
  • 1篇夏劲
  • 1篇马久远
  • 1篇韩睿明
  • 1篇曹勋
  • 1篇王文林
  • 1篇李卉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以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苦草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实验期间表层底泥Eh从-70 mV升高至90 mV;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实验组表层底泥降低25%,而对照却升高38%;促进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明显改善底泥黑臭现象,实验组表层底泥第7 d出现约3 mm厚灰黄色氧化层,氧化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厚,第28 d厚度为11 mm.该氧化层无明显恶臭气味.对照则在实验第14 d出现1 mm氧化层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期间恶臭气味未消减;种植苦草可显著提高沉积物致密程度,降低底泥含水率,有效改善表层底泥流动状态,且在段头浜、河湾、人工湿地景观等处不影响防汛等功能,对减少河道底泥冲刷迁移和抑制黑臭物质悬浮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
许宽刘波王国祥马久远曹勋周锋
关键词:苦草理化性质EH
菹草在低浓度含铜尾水净化过程中的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将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不同浓度的含游离态(CuSO4)和螯合态(EDTA-Cu)铜离子模拟尾水中,定期观测菹草在不同浓度、不同形态含铜尾水中的生长状况,并用水下饱和脉冲叶绿素荧光仪测定菹草光合作用PSⅡ有效荧光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等指标,以研究菹草在低浓度含铜尾水净化过程中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菹草对铜离子有吸附或富集作用,且对CuSO4的吸附或富集能力大于EDTA-Cu。CuSO4对菹草的毒性作用小,且对菹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铜离子浓度(0.01、0.3、0.5和1.0 mg·L-1)的递增,CuSO4各试验组菹草叶片数增加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92.5%、390.0%、155.0%和45.0%。而EDTA-Cu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菹草的生长影响较小,毒性作用不明显。随游离态和螯合态铜离子浓度的提高,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Fv/Fm、qP和qN变化明显,表明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增强了菹草的光电子传递速率和份额,铜离子对PSⅡ反应中心的毒性作用较小,可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段伦超王风贺张帆纪营雪李卉韩睿明王国祥
关键词:菹草CUSO4
H_2O_2胁迫下菱角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H2O2胁迫对菱角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对48 h内菱角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 v/F 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等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H2O2的胁迫抑制了菱角的光合作用,并且抑制的程度与H2O2的浓度及胁迫时间有关.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F v/F m总体呈下降趋势,F m、qP下降,F0上升,表明植物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被破坏,且浓度越高,破坏作用越明显.经高浓度H2O2(≥6 mg/L)处理的菱角叶片24 h内即出现死亡.低浓度H2O2(≤4 mg/L)处理的叶片则在48 h后出现死亡.部分数据异常变化则与H2O2在水体中的分解特性有关.
纪营雪王风贺张帆段伦超王国祥顾中铸
关键词:H2O2
曝气增氧技术在城市黑臭河流水质改善中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区景观水体污染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羁绊。综述了城市黑臭河流的现状和产生黑臭水体的原因,介绍了城市景观河道环境改善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城市景观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其中,太阳能曝气复氧治理技术可以实现对景观水体水质的标本兼治、全面改善和长期维护,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风贺王国祥刘波杜旭许宽
关键词:黑臭水体溶解氧太阳能
曝气充氧条件下污染河道氨挥发特性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以污染河道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污染河道在曝气充氧(底泥曝气,ES组;水曝气,EW组)条件下氨挥发的特性,探讨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研究表明,污染河道水体具有一定氨挥发潜力,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氨挥发速率平均为2.51mg.m-2.h-1,相当于0.50 kgN.hm-.2d-1;曝气污染河道水体的氨挥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EC组)氨挥发速率和累积氨挥发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曝气方式对氨挥发过程影响不同,氨挥发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至实验结束,EW组的累积挥发量为2809.76 mg/m2,分别是ES组和EC组的1.17和2.25倍;各实验组的氨挥发累积量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根据模型可以预测氨挥发量;同一温度条件下,pH值、铵氮浓度和通气频率是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因素;曝气可以通过增加通气频率和提高水体pH值来促进氨挥发进行;在曝气作用下随着硝化过程的进行对氨挥发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曝气条件下,氨挥发作用在硝化过程启动阶段最为明显。
刘波王文林凌芬王国祥杜旭周锋许宽夏劲
关键词:氨挥发曝气方式PH硝化作用污染河道
底泥曝气对城市污染河道内源氮变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以城市重污染河道上覆水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底泥曝气对城市污染河道内源氮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曝气促进内源氮去除和有机质分解,泥水系统氮素去除率比对照组高出5%,对照组有机质升高35.1%,而底泥曝气组有机质却基本维持不变;底泥曝气促进氨氮的迁移与转化,曝气阶段上覆水、表层底泥间隙水和吸附态氨氮浓度分别降低了99.5%、94.4%和75.6%;底泥曝气时有机质分解促使有机氮浓度升高,曝气结束后有机氮的矿化作用与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共同影响内源无机氮的含量;底泥曝气直接改变了底泥的理化性质,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底泥氮素的赋存情况,含水率与表层间隙水和底泥的有机氮、无机氮均呈显著相关,表层无机氮与亚铁显著相关,内源氮变化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
许宽刘波王国祥周锋凌芬杜旭
关键词:河道内源氮有机氮无机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