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07207)

作品数:120 被引量:1,276H指数:20
相关作者:蔡强国查轩黄少燕和继军朱阿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9篇农业科学
  • 10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2篇水土
  • 36篇土壤
  • 27篇水土流失
  • 17篇土壤侵蚀
  • 16篇水土保持
  • 14篇红壤
  • 10篇降雨
  • 10篇沟壑
  • 8篇植被
  • 8篇土地利用
  • 8篇丘陵
  • 7篇丘陵沟壑区
  • 7篇黄土丘陵
  • 7篇黄土丘陵沟壑...
  • 7篇耕地
  • 7篇GIS
  • 6篇基于GIS
  • 5篇植物篱
  • 5篇生态
  • 5篇水土保持措施

机构

  • 54篇中国科学院
  • 34篇福建师范大学
  • 18篇华中农业大学
  • 17篇长江科学院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水利部黄河水...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广东省生态环...
  • 3篇威斯康星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杭州市水文水...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作者

  • 38篇蔡强国
  • 26篇查轩
  • 17篇黄少燕
  • 15篇和继军
  • 13篇朱阿兴
  • 9篇秦承志
  • 9篇方海燕
  • 9篇毕华兴
  • 8篇王学强
  • 7篇张平仓
  • 7篇刘纪根
  • 7篇赵健
  • 6篇廖义善
  • 6篇裴韬
  • 6篇陈世发
  • 6篇唐泽军
  • 5篇李宝林
  • 5篇李秋艳
  • 4篇喻惠花
  • 4篇李润奎

传媒

  • 14篇水土保持研究
  • 11篇亚热带水土保...
  • 9篇中国水土保持
  • 9篇中国水土保持...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水土保持通报
  • 6篇长江科学院院...
  • 5篇地理研究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资源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Journa...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4篇2011
  • 21篇2010
  • 26篇2009
  • 29篇2008
  • 12篇2007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区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需要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区研究。论文以陕西省为例,应用ArcGIS 9.2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年降雨量、土壤侵蚀、人口密度等指标,划分出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适宜区域,并分析了陕西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情况。结果表明,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区面积为23 911km2,秦岭大巴山区适宜自然生态修复的面积最大,研究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一步实施提供借鉴意义。
聂斌斌蔡强国张卓文李国强项宇
关键词:GIS
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坡面处理措施及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水土流失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合适的坡面措施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坏境。论文通过对石匣小流域不同处理的径流试验小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坡面综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坡耕地、开荒地相比,梯田和水平条可以有效地拦蓄地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减沙率可达64.83%-91.81%,并且阴坡上的水平条的蓄水保土作用好于阳坡,有土埂的大水平条的减水拦沙效率好于无土埂的水平条;综合水保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更高,对径流量的拦蓄率高达96.21%-99.38%,并且进行综合措施处理的坡面的土壤侵蚀模数都小于水利部发布的北方土石山区允许土壤流失量200 t/km^2.a;对坡面的自然封禁能够有效地控制坡面水土流失;同时由于综合水保措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不明显。
和继军蔡强国路炳军王学强
关键词:侵蚀模数水保效益密云水库
黄土高原典型树种幼树冠层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为探索林冠层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和色斑法,测得了栽植于土槽中的黄土高原典型树种侧柏、油松、元宝枫的4年生幼树树冠下降雨雨谱,并与林外降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与直径几乎都集中于1~3 mm的林外雨滴相比,树冠下的雨滴直径分布几乎不受林外降雨强度的影响,细小雨滴个数占绝大多数,直径1 mm以下的雨滴约占全体的40%左右;直径3 mm以上的雨滴约占全体的3%左右,所测到的最大雨滴直径为6.4 mm。②与裸地降雨相比,林冠下降雨的雨滴体积累计曲线明显分为两段,即林冠使得冠下降雨的大雨滴和小雨滴数量增多,而中等大小的雨滴数量变少。③3个树种林冠下降雨的体积累计分布曲线与雨强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把其雨滴样不分雨强加以统计,得出不同树种各自的雨滴体积累计分布曲线。用Best模型拟合,得油松a=3.444,n=1.966,R2=0.982;侧柏a=4.038,n=2.164,R2=0.979;元宝枫a=3.881,n=1.885,R2=0.961。
张颖谢宝元余新晓牛健植李维岳永杰
关键词:林冠截留林冠层
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影响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以长汀县河田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红壤侵蚀退化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6种生态恢复措施之后,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较对照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乔灌草混交、生态果园措施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效果最好,条沟+草灌措施对提高全磷的效果较好;条沟+草灌措施和施肥治理措施对提高土壤全钾含量有一定效果;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大小顺序为:乔灌草混交>条沟+草灌>生态果园>全坡面播草>封禁>施肥措施。
黄少燕
关键词:生态恢复措施土壤养分
黄河中游的侵蚀环境与植被恢复前景被引量:9
2007年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问题世界瞩目。在保证蓄水拦沙效益基础上,提高林、草保存率,使植被恢复得到最佳的生态效益,是黄土高原环境整治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地理位置的流域、重点县水文监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地表覆被、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以及流域产沙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定量分析了黄土高原,特别是多沙粗沙区自然与人文要素对流域侵蚀产沙的综合影响和因子的权重分析,并利用天然降雨植被生态需水适宜性系数和林、草恢复度的概念,重点探讨了黄河中游主要产沙区、尤其是多沙粗沙区退耕还林等土地利用方式宏观格局变化与植被恢复前景。研究表明,在植被生长主要依赖天然降雨的黄土高原,生物措施(植被类型)要与自然带相适应,应根据植被恢复度和植被生态需水适应性系数来进行宏观植被的恢复与实施。这是目前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进行水土保持,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减少垦殖率与保证老百姓的基本农田、造林种草与植被类型的自然适应性、以及控制泥沙作用中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合理布局等诸多矛盾的关键所在。
陈浩方海燕蔡强国周金星黄鑫
关键词:黄河中游环境要素侵蚀产沙
一种新的流域水沙关系模型及其在年际时间尺度的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根据陕西子洲试验站9个流域和山西离石试验站3个流域的观测数据,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次暴雨径流和产沙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当流量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含沙量保持稳定,且次洪平均含沙量主要取决于大流量时段,故对于较大的洪水事件,其平均含沙量也趋于稳定,次暴雨和次暴雨过程两个时间尺度的水沙关系表现出很好的相似性。因此可用正比关系式来拟合较大洪水次暴雨径流深和产沙模数之间的关系。由于极端事件对研究区水土流失的重要性,使得该模型有很好的实用性。模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仅在次暴雨期间产流的地区,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年产沙量,而对于常年流水的流域,在丰水年根据汛期径流量该模型也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郑明国蔡强国程琴娟
关键词:水沙关系黄土丘陵沟壑区
红壤丘陵区水保措施在不同坡度坡耕地上优化配置的探讨被引量:22
2007年
红壤丘陵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是比较严重的,选择适当的治理措施,对于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研究了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在坡耕地不同坡度上的蓄水保土效益。得出以下结论:坡度对3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坡度的增大,不同措施的效益会随之减小。耕作措施一般在0°~5°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梯田措施能够在0°~15°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而植物篱措施只要在〈250的坡耕地都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从而建立了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为主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在〉25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的红壤地区的坡耕地的治理优化配置方案,可以达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节约资源的效果。
王学强蔡强国和继军
关键词:坡度坡耕地耕作措施植物篱
长江流域典型水土流失区健康诊断
1 引言作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一个重要目标,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迅速成为生态学家的共识;用健康来描述一个环境的状况是科学发展和社会价值观进步的必然结果,维持和恢复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近年来环境管理的重要目标。如何评价流...
刘纪根张平仓喻惠花
关键词:长江流域指标体系
文献传递
等高绿篱系统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等高绿篱(新银合欢和黄荆)前淤积土与石坎梯田为研究对象,探讨等高绿篱系统与石坎梯田不同土层深度、不同距篱/坎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同一土层,随距篱坎变长,各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坎依次减弱,不同距篱绿篱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不同距坎石坎梯田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差异相对不明显,随土层加深,绿篱处理土壤入渗性能相应依次减弱,而石坎梯田处理土壤入渗性能急剧减弱;表层(0-0.15 m)土壤平均入渗性能,石坎梯田处理优于绿篱处理,对于二层(0.15-0.30 m)土壤平均入渗性能,绿篱处理转而优于石坎梯田处理,三层(0.30-0.45 m)土壤,各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基本相当;黄荆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主要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来体现,其中水平方向,距篱远近间接反映了黄荆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程度,距篱越近,影响越大;土壤容重、砂粘比与有机质对土壤入渗性能均有显著影响,而初始含水量仅对初始入渗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砂粘比对初始入渗率、前30 min入渗量影响最大,容重对稳定入渗率影响最大;Green-Ampt模型和Philip模型更适合本研究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描述与模拟,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程冬兵张平仓蔡崇法
关键词:土壤水分入渗三峡库区
北方土石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有效配置被引量:33
2010年
坡耕地是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为了有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持续利用,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在坡耕地上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显示,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6°的坡度范围内水土保持效果最佳;坡改梯工程的适用范围广泛,水土保持效益稳定,但在陡坡上实施坡改梯工程的难度和成本将显著增加,维护费用高,且土地的损失量大,不宜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贫困山区大面积推广;植物篱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受坡度的限制性小,在25°以下的坡地上都能收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且投资少,适合在在广大贫困山区使用。因此,根据北方土石山区的坡耕地的特点及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最佳适用范围,坡耕地被划分为4个坡度范围分别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即0°-5°平地及浅丘地采取以耕作措施为主进行治理,5°-15°缓中坡耕地采用以梯田措施为主、植物篱措施为辅进行治理,15°-25°的坡耕地采用植物篱措施为主进行治理,25°以上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
和继军蔡强国王学强
关键词:耕作措施水平梯田植物篱坡耕地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