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07206)

作品数:111 被引量:1,798H指数:24
相关作者:李占斌李鹏鲁克新于东升史学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7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2篇土壤
  • 22篇水土
  • 17篇黄土高原
  • 16篇土壤侵蚀
  • 14篇水土保持
  • 14篇降雨
  • 9篇水土流失
  • 9篇紫色土
  • 9篇产沙
  • 8篇坡沟系统
  • 8篇丘陵区
  • 8篇小流域
  • 6篇示踪
  • 6篇侵蚀产沙
  • 6篇模拟降雨
  • 6篇南方红壤
  • 5篇有机碳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壤有机
  • 5篇流域

机构

  • 69篇中国科学院
  • 60篇西安理工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兰州大学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山东省水利勘...
  • 3篇温州大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勘测设计...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四川省水土保...

作者

  • 55篇李占斌
  • 33篇李鹏
  • 16篇鲁克新
  • 16篇史学正
  • 16篇于东升
  • 14篇王洪杰
  • 14篇梁音
  • 12篇朱冰冰
  • 12篇邹兵华
  • 10篇于国强
  • 10篇沈中原
  • 9篇刘刚才
  • 9篇孙维侠
  • 9篇赵永存
  • 8篇杜中
  • 8篇潘贤章
  • 8篇李德成
  • 6篇魏霞
  • 5篇王民
  • 5篇周忠浩

传媒

  • 14篇土壤学报
  • 11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土壤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长江科学院院...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泥沙研究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生态环境
  • 2篇Journa...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6篇2011
  • 15篇2010
  • 40篇2009
  • 41篇2008
  • 12篇2007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入渗规律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利用双环法对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区的37个县(市)进行原位测试,对其典型土壤的入渗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利用蒋定生公式和Horton公式对土壤入渗过程拟合的精度高于Philip方程和Kostiakov经验公式;土壤稳渗速率与容重呈负相关,与孔隙度、>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粉/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土壤特性不同,而使土壤稳渗速率随土类发生有规律变化,黄壤系列土类最大,然后是石灰土、紫色土,红壤系列土类稳渗速率最小;土壤稳渗速率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呈现规律性的地域分异。四川盆地以及毕节地区是稳渗速率极高值区,陕南和陇南地区、三峡库区以及丹江口库区是稳渗速率高值区。金沙江下游地区以及湘东赣南红壤丘陵区是稳渗速率一般区,土壤稳渗速率的空间分异与长江流域目前的重点产沙区相对应。
朱冰冰张平仓丁文峰任红玉
关键词:土壤入渗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被引量:132
2008年
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成因、危害以及近50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红壤考察区土地面积的15.06%。近50年来,南方8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在1985年前呈增加趋势,1985年以后呈现递减趋势。针对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治理对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重大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催化剂。
梁音张斌潘贤章史德明
关键词:水土流失南方红壤丘陵区
大理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地貌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以GIS为平台,结合第2次遥感调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数据库,对大理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力侵蚀是大理河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各种强度水力侵蚀空间分布的高程特征呈现峰值现象,其中强度以上水力侵蚀面积集中分布于1 240 m高程左右。各种强度水力侵蚀的面积比重,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5°左右存在一个侵蚀临界坡度。临界坡度值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坡向特征呈现双峰现象,其中东北与西南坡向是大理河流域的优势坡向,强度以上水力侵蚀在东北坡向的分布比重大于西南坡向。大理河流域土壤侵蚀存在一个30 m左右临界起伏度。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对起伏度的变化不敏感。此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流域水土流失动态模拟与区域生态环境长期演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角度。
沈中原李占斌杜中程圣东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地貌特征
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模式和效益研究
本文在全面总结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对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平干渠生态修复可以分为防护林模式、植物护坡模式、管理区及防护林苗木基地模式3种配置模...
郑良勇齐春三宋炜侯新民
关键词: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模式水土保持监测
文献传递
陕北黄土高原县域水土保持治理的适宜性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陕北黄土高原县域水土保持治理的适宜性。【方法】选取陕北延安地区的安塞、子长、延川3县和榆林地区的米脂、绥德、神木3县共6县的多年观测资料,建立了黄土高原县城水土保持治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县域水土保持治理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在陕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坝地面积、治理度和单位面积投资是该地区水土保持评价体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实际运用中要给予一定关注;所选6个县的水土保持治理适宜性综合评价分值表明,各县域的水土保持治理与当地社会经济的适宜性逐渐向良性发展,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结论】建立的县域水土保持治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较好地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是科学、可行的。
陈梓玄李占斌李鹏于国强朱冰冰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层次分析法
基于区域和亚类水平的中国水稻土氮储量空间分异格局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农田氮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国水稻土氮储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农田土壤氮循环。本研究基于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和1490个水稻土剖面数据,在水稻土亚类和土壤大区水平上对中国水稻土氮密度和氮储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土平均氮密度为12.4Mghm-2;中国水稻土氮储量为569Tg。不同亚类水稻土平均氮密度以潜育型水稻土最高(19.7Mghm-2),漂洗型水稻土最低(8.71Mghm-2)。不同土壤分区氮密度最高的是西南区(17.4Mghm-2),最低则是南方区(11.5Mghm-2)。各亚类和区域间水稻土氮密度均有显著差异,但水稻土氮密度在各亚类间的变异大于各区域的差异,这表明水稻土地表水分状况对水稻土氮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较气候的影响大。
林金石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赵永存孙维侠
关键词:空间分异
紫色土容许侵蚀量的定位试验确定被引量:7
2008年
容许侵蚀量(T值)是土壤侵蚀程度分级和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性的基础。应用以物质循环理论为基础的Barth模型,估算了不同母质类型,不同种植植被和不同土层厚度下的成土速率,并在田间定位试验点测定了这3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成土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用Barth模型估算的成土速率,与田间测定值比较,总体上明显偏小;而且,它所确定的成土速率主要与径流量相关(R=0.639 6,P=0.050 4)。田间测定的成土速率,在不同的条件下差异明显,并都反映出了一定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田间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成土速率并分析转换,确定四川丘陵区沙溪庙组和蓬莱镇组紫色土的T值为1 200 t/(km2.a),遂宁组的T值为800 t/(km2.a)。
刘刚才李兰周忠浩杜树汉
关键词:紫色土成土速率
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沙趋势分析及其成因被引量:8
2007年
在1960~1999年长系列的水文资料和降雨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大理河流域输沙量和年降雨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发现在1972年以来产沙量减少的总体背景之下,出现了1986~1999年间产沙量增加的近期趋势,分析表明,这一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淤地坝修建量大为减少,70年代修建的淤地坝已大部分淤满失效密切相关.此外,90年代人为增沙量大幅度增加,已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0%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这也是90年代产沙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该地区淤地坝的后续建设,配合坡面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实现该流域拦沙效益的持续性,同时还应关注新增水土流失问题.
魏霞李占斌李勋贵沈冰
关键词:水土保持淤地坝水沙变化
黄土坡面水蚀动力与侵蚀产沙临界关系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坡面水蚀动力与侵蚀产沙关系是水蚀预报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光滑水槽试验和模拟冲刷试验,对坡面水流动力学特性(径流流速、剪切力以及能耗)及其与侵蚀产沙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薄层水流呈滚波流特征,坡面流流速沿程变化呈波动趋势,随流量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坡面单宽径流剪切力、单宽径流能耗和坡面径流单宽输沙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坡度呈抛物线趋势变化,说明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存在临界坡度,在本试验条件下,临界坡度位于21—24°之间.坡面单宽径流输沙率和单宽径流剪切力、单宽径流能耗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李鹏李占斌郑良勇
关键词:陡坡水动力能耗
模拟降雨下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08年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导致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的14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各试验小区上分别设定3种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土壤类型在3种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下土壤可蚀性K值都存在动态变化,但不同土壤类型其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幅度不同,同一土壤可蚀性K值在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范围内最高和最低值之间最高相差达到16倍;不同土壤类型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趋势也不同,其中绝大多数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土壤可蚀性K值的变动趋势可以分为三类,首先,9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其次,4种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大致呈倒"U"型;第三,仅有1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升高而减小。
刘振波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张向炎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人工模拟降雨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