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70062)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於梅舫陈欣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 “以浅持博”:陈澧“小学”理念之演进及旨趣被引量:1
- 2015年
- 陈澧之学渊源于以江浙学术为本的学海堂,循"训诂明而义理明"的路径,特重"小学"一道。其《说文声表》、《切韵考》及《外篇》,对"小学"一道大有推进,他也因此获得极大的学术声誉。有意思的是,陈澧在深入"乾嘉考据"之小学后,便开始对这一"皓首穷经"式的治学理念能否承受"治经门径"的初意产生怀疑,且以为此是晚清学术衰弊的一大要因。因此,便开始对六书小学作深入浅出的诠释,以期恢复小学"古"意——亦即幼学之意,进而将此"真小学"突破六书之学,发挥至群书入门的门径,真正变成"以浅持博"的门径书。这一过程,既反映其小学理念的变化,也承载其改变乾嘉大儒在治学实践中形成的治经门径的抱负,蕴含陈澧与学海堂所本的江浙学术立异、争胜的运思,体现确立新的学海堂治经门径的意趣,也凸显其构筑沟通汉宋之学的基调。
- 於梅舫
- 关键词:陈澧音训
- 陈澧之学的两歧反应及不同立意被引量:2
- 2014年
- 学人对于陈澧学说的认识在其身前、身后迥异其趣,而又前后呼应。在陈澧身前,学人最重其经史考证之作,而根本不提其有意超越江浙学术而精心结撰的汉宋兼采之学。经张之洞鼓吹,陈澧汉宋兼采之学在其身后成为显学,引起一些学有本末的大儒名家辨析其中精微,不仅显现同为所谓"兼采汉宋之学"的取径差异,更可见其中落脚根基的深浅。这些对陈澧兼采汉宋之学持批评态度的学人,对陈澧经解小学与地理考证之作皆极倾倒,不仅与当时学人在陈澧身前的认识接近,甚至与陈澧最终的自我评断一致,可见学术本身自有约束的机制,不受外在风气与权势的转移。
- 於梅舫
- 关键词:陈澧
- 汉学名义与惠栋学统——《汉学师承记》撰述旨趣再析被引量:4
- 2016年
- 汉宋之分争,乃清学史一大议题。厘清汉学一词从无到有之发生,梳证汉学名义因人、因时、因事之演进、递变,则为原始要终、正本清源地认识汉宋问题之入手门径。江藩撰《汉学师承记》,旗帜鲜明地以汉学为名勾勒清代经学师承,突出强调了汉学在清学中之核心位置,引起同时及后世学人的不同反应,是重审汉学名义及《汉学师承记》旨趣之绝佳线索。以江藩所坚持之汉学名义为线索,可证学术史中汉学之称,最早专于《易》汉学与《易》王(弼)学之分别,后经惠栋承袭,加以阐释扩充,独树一帜,影响扩张,遂引发辨析争议。江藩坚执惠栋汉学之名义,不惜显露突兀的门户之见,以汉学通贯不能以汉学限之的清代经学与经师,实因应于戴震一系学人破惠氏汉学之举,并非有意与宋学相争为敌,乃意在为惠栋及其汉学争立学术之正宗与统系。
- 於梅舫
- 关键词:江藩
- 从王学护法到汉学开山--毛奇龄学说形象递变与近代学术演进被引量:5
- 2014年
- 清学史叙述中毛奇龄多被描述为清代汉学开山,这更多是后人认识叠加之产物,而非事实。毛氏学术形象,历经数变,见证近代学术演进之大势。与毛氏同时学人,多视其为王学护法,这与其本人抱负相符。降至乾隆时,学人却一边倒地倾向其经学,多从负面角度立论,毫无引为前导之意。至嘉庆时,阮元、焦循联袂推重毛氏,尊为清代经学开山,一改乾隆时学人之见。阮元、焦循之举,意在纠正由惠栋所开而风靡当时之汉学习气,在当时鲜有同道。稍后方东树撰《汉学商兑》,从反向角度树立毛奇龄攻宋学(本意乃从王学立场攻宋)之汉学开山形象,不仅影响后人追溯汉学开始之事实,亦替汉宋之争这一后见助力。如此辨章学术,可助厘清毛氏学说之本意及后世认识迁转,显现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之线索与脉络。
- 於梅舫
- 关键词:毛奇龄焦循
- 陈澧撰写《科场议》之立场、缘起及用意被引量:4
- 2015年
- 陈澧是晚清经学名儒,《科场议》则是他精心结撰并以"议政"之貌示人的重要文章,今人多从科考改良一面考察陈澧撰写此文之旨趣,与其本意不无距离。比勘陈澧已刊、未刊文稿,可证陈澧撰写此文因缘于江浙学术高峰俞樾出题割裂经义一案,且借此深刻辨析"真经学"与"近时经学"之区别,批驳以俞樾《群经平议》为代表的一味求胜古人、剑走偏锋、零碎说经的学风,主张恢复专经之学,以此挽救士习、澄清学风、端正心术,实是借科考论学术,是其构筑"新经学"的重要一环。
- 於梅舫
- 关键词:陈澧俞樾
- 张载治世思想研究
- 2015年
- 宋初行集权之治,以致政局积弊横生,社会危机四伏。时"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们纷纷思考救国之路,尤以托古改制之风为盛。张载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以张载有关"封建"的论述为中心,具体考察其治世思想。张载借古之封建为蓝本,以宗法为保障,推行井田,希冀成就大同世界。但张载之治世思想,与统治者治国理念背道而驰,与当朝现实存在历史差距,故而障碍重重,终流于言说。
- 陈欣
- 关键词:封建井田宗法
- 以“文学”总会四科:“四科说”与陈澧构筑新经学之抱负
- 2016年
- 汉宋兼采是晚清学术发展的一大关节,陈澧则为其中旗帜人物。陈氏之学出自学海堂,上承江浙诸老辈,又自具特色。他创造性地诠释孔门四科,以文学一科总会四科,以此包容汉学、宋学,并对郑玄治经家法加以发挥,以与其诠释的文学相合;并沟通汉宋,成一家之学,以己学承袭郑玄家法,隐而以自己接续道统,立"吾粤学海堂"为正统,驾江浙而上之。落实陈澧结撰沟通汉宋之学的内在心路与具体取径,既是了解乾嘉以来学术转型的一大线索,更是深切认识其后学术流变的起始关键。
- 於梅舫
- 关键词:陈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