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32102310071)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丁建芳杨敏鲍向东杜春丽李萌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南省东南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冰雹
  • 3篇雷达
  • 3篇防雹
  • 2篇降雹
  • 2篇含水量
  • 2篇防雹效果
  • 2篇成物
  • 1篇低涡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一体化
  • 1篇指挥系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切变
  • 1篇人工防雹
  • 1篇人工影响天气
  • 1篇作业指挥
  • 1篇作业指挥系统
  • 1篇微物理
  • 1篇雷达产品

机构

  • 8篇河南省人工影...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河南省东南电...

作者

  • 8篇丁建芳
  • 3篇杨敏
  • 2篇杜春丽
  • 2篇鲍向东
  • 2篇李萌
  • 1篇刘磊
  • 1篇郭献林
  • 1篇王君

传媒

  • 5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河南科学
  • 1篇陕西气象
  • 1篇暴雨灾害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催化防雹最优方案的数值试验探究
本文利用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进行数值试验,选用河南三门峡的单体冰雹云个例进行模拟,将催化防雹参数中的催化时间、催化区域、催化高度、催化剂量参数动态化组合形成81种方案,并将该四项参数均界定在已研究成果确定的合适值域内...
沙修竹丁建芳
关键词:防雹效果
文献传递
河南省冰雹时空分布及天气形势特征被引量:24
2015年
利用河南省121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共40a的冰雹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冰雹日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特征,以及降雹的落区和范围等空间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河南省冰雹的年际变化较不稳定,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冰雹日出现较多,到21世纪初又出现一个小高峰,2006年之后则保持较低值;每年4—8月为河南省冰雹多发期,而冰雹在一天之内绝大部分发生在午后到傍晚,这是由形成冰雹的热力条件决定的。40a间冰雹主要发生在河南省中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而在东部和东南部的平原地区冰雹发生次数较少。通过对1999—2010年45个冰雹日天气形势的分析发现,河南省易产生冰雹的4种主要天气形势分别为西北气流型、东北冷涡型、华北冷涡型和低槽型,西北气流型造成的冰雹日为最多,低槽型冰雹日最少,不同天气形势背景下的降雹落区有较大差异。
杨敏丁建芳
关键词:冰雹
2016年6月5日河南多地暴雨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2018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5日河南多地发生的暴雨冰雹过程进行分析,以探讨强对流过程形成的天气形势及机制.结果表明:①当日高空形势有利于暴雨冰雹过程.高空为一槽一脊稳定环流形势,华北冷涡影响该省大部地区,全省位于低涡槽底,风场辐合区位于高空槽后.东移速度缓慢的低涡及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是对流触发系统.系统前倾,上干冷、下暖湿形势相配合.②水、热、动力配合较好为此次多地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水汽充沛区、辐合区均由西向东移动、水汽通量辐合强度增大;晋南对流性云团经太行山后迅速发展;华北冷涡、高空切变、地面辐合相配合,冷槽槽底存在下层暖湿气流.③雷达卫星观测表明:在晋南、豫西生成的相互独立强回波云系发展,最后形成多单体连成一片的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冰雹天气过程的地区呈现强回波悬垂结构的典型特征.
沙修竹杨敏丁建芳肖瑶李萌
关键词:低涡切变雷达回波
河南省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研发及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河南省历史气象资料,结合先进的防雹理论与技术,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河南省冰雹过程的天气尺度与中尺度概念模型,并根据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及雷达探测、闪电定位、卫星、自动站数据,研发出河南省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和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可根据大尺度形势背景、中尺度系统特征及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和卫星、闪电、自动站资料,对可能降雹区进行预测。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通过对雷达数据产品的二次开发,完成雷达资料处理、产品生成及风暴自动识别、分类、预警,并根据参数的变化和雹云的移动方向,对下游作业区进行预警及输出作业方案。整个系统基于VS2005开发平台,使用c++开发语言,利用图层分层管理将地理信息、雷达实时观测资料、雷达二次产品、高空资料、火箭和高炮作业点等信息分层显示。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为河南省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指标体系。
鲍向东鲍向东丁建芳刘磊杜春丽
关键词: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雷达产品
河南省冰雹天气环境参量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2006—2015年5—9月10a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河南省冰雹天气过程的500hPa环流形势进行分型,并统计分析冰雹天气环境参量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分为西北气流、华北低涡、低槽和西南气流四种类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最多,冰雹过程占总数的55.2%;冰雹天气主要环境参量阈值是对流有效位能≥1137J/kg,850hPa与500hPa温度差≥27℃,850hPa与500hPa假相当位温差≥5.5℃,抬升指数≤-4.5℃,大气整层可降水量≥2.9cm,14时地面露点温度≥16℃。
鲍向东王国安王君王迪郭丽梅
关键词:冰雹环流形势
催化防雹最优方案的数值试验探究
2018年
利用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对2016年6月5日河南三门峡单体雹云个例进行模拟,将催化防雹的方式、时间、区域、剂量指标动态化组合形成81种方案,从而更高效、更精细地探究能够产生显著防雹效果的作业指标值域,探究催化防雹作业指标的最佳组合方案。结果表明:(1)减雹效果显著的催化方式、区域、剂量非固定单一指标,而催化在雹云初期内越早越好;催化防雹的显著效果取决于适合冰雹个体的各催化作业指标的优化组合。在雹云形成最早期,使用合理值域内的最大剂量对过冷水含量中心进行垂直催化,可使减雹效果最显著。(2)催化防雹后降雹量的减少转化为降雨量的增加,总降水量随之增加。(3)霰转化成冻滴、雹粒撞冻过冷云水增长二者的减少是冰雹时空积分总量减少的重要因素。(4)试验获得的8种减雹效果显著方案,其冰雹含水量极大值较未催化方案均减少80%;催化防雹对冰雹含水量极大值的分布位置影响很小。
沙修竹丁建芳李萌
关键词:防雹效果
一次冰雹云过程及其冰雹形成机制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1年6月24日发生在洛阳嵩县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三维弹性冰雹云催化模式对该冰雹云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其冰雹形成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在天气形势上属于下滑冷槽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上表现为单个单体的强对流风暴,最大反射率≥65 dBz,回波顶高达到14 km,降雹前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具有明显的跃增;径向速度场上出现了大范围明显的逆风区。三维冰雹云模式对该冰雹云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式模拟的最强回波与实况一致,雹云中含水量中心与强上升气流有很好的配置,在云的发展阶段,主含水量中心是强上升气流的指示。冰雹的雹胚主要来自冻滴和霰,在冰雹形成期间,冻结形成的冻滴和转化产生的霰数量上相差不大,但是冻滴向雹的转化比例却是霰的6倍,即在地面强降雹之前,雹云中的雹胚主要来源于冻滴;而冰雹的增长在前期主要靠收集过冷雨水,后期主要靠收集过冷云水;适量的冰晶、雪和丰富的过冷水的存在对雹的形成和增长极为有利。
丁建芳杜春丽鲍向东原林茹
关键词:冰雹云多普勒雷达数值模拟微物理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智能业务系统设计思路被引量:1
2019年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一体化智能业务系统是在河南人影综合分析和指挥系统(CPAS_HN)的基础上,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开发的具有河南特色的人影一体化智能业务系统。根据人影五段实时业务要求,该系统完善了数据采集存储模块、作业条件潜力预报模块、作业条件预警模块和飞机作业跟踪指挥模块,增加了作业过程和作业计划模块和人工防雹系统应用集成及作业效果分析评估功能;升级了地面作业信息管理和作业站点信息管理两个模块;实现了省级人影产品共享发布功能;并通过3G/4G等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省、市、县人影指挥中心与作业点外场人员之间的信息快速传递。该系统包括8个分系统:人影综合处理分析和指挥系统(CPAS_HN)、产品共享发布系统、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手机APP系统、地面作业空域申报系统、高炮/火箭安全射界图设计系统、数据产品和业务系统监控系统、作业效果分析评估系统,并与河南省人工防雹系统和人影作业装备弹药物联网管理系统无缝连接,大幅度提升了全省人影作业装备弹药作业指挥的效率与作业实施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鲍向东丁建芳郭献林杜春丽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
河南省冰雹短期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利用1999—2010年共45个冰雹日个例(全省同一天有≥2站出现冰雹),分析冰雹日高低空、地面形势特征和降雹落区,发现降雹与500 h Pa环流形势关系密切。因此依据冰雹日08时500 h Pa高空形势及对流层低层的特点,将河南省冰雹天气形势划分为西北气流型、东北冷涡型、华北冷涡型及低槽型4个天气类型,并依据不同的天气类型给出可能发生冰雹的大致落区。由于冰雹的形成除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低层水汽辐合、大气不稳定层结、触发机制3个基本条件,因此本文进一步对河南省冰雹日当日500 h Pa低槽低涡位置、地面冷锋位置、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探空资料等进行分月统计,获得冰雹预报的判别指标。基于以上条件,引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依据河南省内及周边的共7个探空站资料制作河南省的区域客观预报。通过4个月的业务应用,发现利用micaps实时资料并结合三维冰雹云模式来预报河南省的冰雹天气,空报率较高,漏报率较低,提高了冰雹的预报时效,为重点防雹作业区争取到了充分的作业准备时间。
丁建芳杨敏刘磊
关键词:冰雹冰雹预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