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S042)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高石钢杨双利郑丹丹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借贷
  • 2篇典当
  • 2篇典当业
  • 2篇战时
  • 2篇抗战
  • 2篇抗战时期
  • 1篇信用
  • 1篇信用合作
  • 1篇信用合作社
  • 1篇中共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衰落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农贷
  • 1篇破旧
  • 1篇破旧立新
  • 1篇清至民国
  • 1篇清至民国时期
  • 1篇乡村

机构

  • 5篇宁夏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篇高石钢
  • 3篇杨双利
  • 2篇郑丹丹

传媒

  • 2篇中国农史
  • 1篇开发研究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农业考古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代西北地区典当业的衰落及原因分析
2014年
典当业是中国传统的借贷形式之一,在清代乾、嘉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顶峰。然而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典当业无论是规模、资本,还是开业座数,同清初和中叶时的繁荣景况相比,都显示出衰落的趋势。对于这一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西北地区,利用一些方志和调查资料,重点论述了该地区典当业盛衰的基本情况,力求透过典当业自身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变化与近代西北地区社会变迁的联系,分析其走向衰落的具体原因,以弥补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的不足。
高石钢郑丹丹
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西北地区的传统典当业在清代经历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然而进入民国时期以来,该地区典当业从整体上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转变,这一变化趋势和同期全国其他地区非常相似。由于受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西北地区传统典当业的发展变化和中、东部地区相比又明显呈现出当铺数量少,且以小押当居多,农户典当的比例低;典当业的资本来源与用途较为单一,缺乏商业资本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且典当业资本多涉足高利贷活动或转化为高利贷资本;农户典当资金的用途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典当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等特征。
高石钢郑丹丹
“破旧立新”:中共革命政策与陕甘宁根据地借贷关系的恢复与重建
2015年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试图从中共革命政策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中解析中共借贷政策的实际效果和陕甘宁根据地借贷关系的坎坷转变历程。论文重点从废债毁约、减息清债、打击高利贷活动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共对陕甘宁根据地传统借贷关系进行的革命。在对这些运动的绩效与不足进行了客观、辩证地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共在陕甘宁根据地进行借贷关系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一是对于乡村社会原有的私人借贷和合理的传统借贷组织的恢复;二是推动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和推行农贷政策。到抗日战争后期最终形成以农贷为主导,结合信用合作社贷款及合理的民间借贷的乡村借贷制度。
高石钢杨双利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贷形态的演变被引量:7
2013年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国家农贷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贷形态经历了"货币农贷—实物农贷—‘借钱还钱,借粮还粮’"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在诸多因素合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其结果是,在农贷政策方面属于新手的中国共产党在短短几年的探索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边区实际,切实可行的农贷执行政策。
高石钢杨双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信用合作社
2015年
信用合作社是以互助为目的的金融合作组织。在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边区政府一面制定政策,组织信用合作社,一面鼓励农民自发成立粮食信用社,形成了"民办官助"的合作社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抗战时期的农村现实和革命形势密不可分。信用社在打击农村高利贷、发展农业生产、活跃农村经济等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加速了边区乡村借贷制度的建设。
杨双利高石钢
关键词:抗战时期信用合作社农村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