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2286)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宋永胜张墨殷波吴斌李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膀胱
  • 1篇蛋白
  • 1篇多基因
  • 1篇多基因改变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抑制因子-1
  • 1篇预后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肾癌
  • 1篇肾部分切除
  • 1篇肾部分切除术
  • 1篇肾髓质
  • 1篇肾髓质癌
  • 1篇肾透明细胞癌
  • 1篇肾细胞
  • 1篇肾细胞癌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宋永胜
  • 3篇张墨
  • 3篇吴斌
  • 3篇殷波
  • 2篇李波
  • 2篇李欣遥
  • 2篇张良荣
  • 2篇崔颢
  • 1篇王鹏
  • 1篇肖倩
  • 1篇张超
  • 1篇李志杰
  • 1篇韩斌
  • 1篇单立平
  • 1篇卜仁戈
  • 1篇白松
  • 1篇李方舟
  • 1篇李明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线粒体转录因子A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
2016年
目的检测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肾细胞癌手术患者9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方法对。肾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TFAM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TFAM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FAM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3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AM蛋白异常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即肾细胞癌临床分期越高、病理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时,TFAM表达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AM的表达异常可能是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
张良荣李欣遥吴斌崔颢张墨殷波王鹏韩斌李志杰宋永胜
关键词:肾细胞癌线粒体转录因子A免疫组织化学
膀胱癌与DNA甲基化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1].而DNA甲基化是基因表型改变的一种重要异常形式,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正是这些分子生物学改变使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2].因此膀胱癌与DNA甲基化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膀胱癌研究热点之一.一、DNA甲基化机制DNA甲基化是指生物体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CpG双核苷酸上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3].人类基因组DNA存在着广泛的甲基化修饰,主要发生在CpG序列[4].
陈宇姜力孙刚韩起鹏
关键词:DNA甲基化膀胱癌DNA甲基转移酶S-腺苷甲硫氨酸多基因改变CPG序列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_(1a)期肾癌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16例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为100-155min。16例均单纯阻断肾动脉,热缺血时间为20-30min。术中失血量120-260ml。术后镇痛药用量6-40mg(相当于硫酸吗啡量);引流管留置时间2-3d,进食时间18-36h,住院天数7-12d。无术后出血、感染、漏尿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切缘均为阴性。随访1-16个月均健在,肿瘤无局部复发、转移。随访期间患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李明宋永胜卜仁戈吴斌殷波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和β连环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WIF-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泌尿外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ccRCC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2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WIF-1、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WIF-1在ccRCC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7±19.6 vs.112.2±18.6,t=3.104,P<0.05);β-catenin在ccRCC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57.1±17.2 vs.102.1±18.7,t=4.015,P<0.05)。WIF-1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r=-0.542,P<0.05)、病理分级(r=-0.476,P<0.05)呈负相关;β-catenin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r=0.511,P<0.05)、病理分级(r=0.562,P<0.05)呈正相关.;WIF-1与β-catenin在肾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5,P<0.01)。结论 WIF-1表达降低和β-catenin表达升高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对ccRCC预后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也可为其治疗提供一种可能的靶向治疗途径。
李波宋永胜张超司青乐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Β连环蛋白
膀胱绒毛管状腺瘤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提高对绒毛管状腺瘤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绒毛管状腺瘤,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膀胱绒毛管状腺瘤,恶变"。结论:绒毛管状腺瘤累及泌尿系统较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如遇此种类似病例尽早行病理活检,以期尽早帮助明确诊断。
李波单立平肖倩张墨宋永胜
关键词:膀胱恶变
肾髓质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起源于肾盏及肾乳头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肾髓质癌,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影像、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疗水平和预后。方法:对1例肾髓质癌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伴有镰状红细胞特征(sickle cell trait,SCT)或镰状细胞血红蛋白病(sickle cell disease,SCD)的青少年。与其他肾肿瘤相比影像学上没有明显的特异表现。Cam5.2、CK、Vim和EMA均(+)有助于同肾集合管癌等相鉴别。分子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提高肾髓质癌预后的突破方向。结论:髓质癌是一种罕见的强侵袭性恶性肿瘤,影像学上无特异性,确诊主要靠病理组织学诊断,肾集合管癌等应与其相鉴别。探索该病新的治疗靶点,提高患者预后,但早期诊断和疾病意识增强仍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张良荣李欣遥吴斌崔颢张墨殷波白松李方舟宋永胜
关键词:肾肿瘤肾髓质癌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