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70056)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吴昱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邮政
  • 4篇清末
  • 3篇晚清
  • 1篇抵制
  • 1篇新约
  • 1篇新政
  • 1篇新知
  • 1篇邮传
  • 1篇邮件
  • 1篇邮件传递
  • 1篇邮政网
  • 1篇邮政网络
  • 1篇政治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背景
  • 1篇制度回应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社会

机构

  • 9篇暨南大学

作者

  • 9篇吴昱

传媒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约新制下的邮件递送及制度回应被引量:1
2013年
在1858年及1860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明确规定了清廷须履行代递各国信件的职责,然而此项功能与传统的邮驿体制互有冲突,不仅引发固有体制内部的抵抗,亦促使清廷建立新的递信体制应付新职,由此逐步开启中国近代新式邮政的建设历程。
吴昱
关键词:《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邮件传递
权衡与平衡:清末驿弊与改革方案的选择
2013年
晚清戊戌至庚子年间,正值清廷政局动荡、人心思变之际,肩负朝廷文书往来职责的驿递系统积弊甚重,而裕国便民的新式邮政体系统合官民邮递职能的呼声日高。朝野之间,关于裁驿置邮的议论及方案亦各有不同,其中不仅是邮递功能或方式的转变,更是在清末官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有效的管邮机构和统一邮权的尝试。所以清末的裁驿置邮不仅涉及制度变化,背后更有观念、人事的多种纠缠,最终邮传部的建立与初衷方案的差异,也反映出清末制度转型中的艰难与意义。
吴昱
关键词:晚清
大清邮政网络的展开与业务的拓展——基于《大清邮政事务通报总论》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自1896年大清邮政成立以来,清朝传统官民两分的递信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体制的建立完善,带来了新式邮政网络的开创与拓展。在海关的努力经营下,新式邮政经历了一个从分立的口岸城市到形成网络的内陆递运体系的过程,在网络完善的同时建立起民众对使用新式邮政的信心与习惯。伴随着新式邮政的逐渐成熟,清末管邮机构自1904年起,按年编纂《大清邮政事务通报总论》这一年鉴史料,对历年邮路邮区的设计拓展、邮政业务的经营、邮政资费的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和分析。通过分析其中关于邮政局所和邮路建设的资料,除可以重建大清邮政网络自口岸到内地、自点线到立体的过程外,还能够在清末制度转型的背景中,具体阐述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与新式邮政网络建设之间的互动。
吴昱
新制与抵制:晚清邮政转型中的大清邮政与民信局被引量:3
2014年
1896年大清邮政建立之后,面对分立的邮递体制及机构,采取了避难趋易的发展策略,希望使用兼并的手段,将过往以商业手段经营的民间递信业务收归国有。民信局则通过上禀省宪大员及联合客邮等手段,与大清邮政进行周旋,期间以三次资费调整最为典型。大清邮政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及对交通工具的控制,最终占据了体制博弈的上风。由此可见,清末的制度转型,并非单纯的以新代旧,其中的迎合与抵制,往往与实际利益、传统习惯及人事关系有直接关联。
吴昱
关键词:清末
史论结合 紧扣时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再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概论》课程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科目,它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又与今日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如何上好这门课程,直接关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也能促使他们更加深入思考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追求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体现《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
吴昱
关键词:《概论》
外籍身份与制度转型:以海关邮政兼并工部书信馆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在晚清新式邮政的建立及邮政制度转型的过程中,把持海关大权的外籍官员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引入西方新式邮政的知识,模仿建立新型的邮件收递制度,并尝试通过兼并内陆已有的商埠邮政,以扩大制度基础而催促新制的成熟。在此过程之中,清廷官吏始终未有实质参与,而多为海关外籍官员与租界工部局之间的互动博弈,由此可见,晚清制度转型之中"身份"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其既为制度转型打下基础,又成为日益兴起的民族主义所批评与抨击的对象。
吴昱
关键词:晚清海关
直省先行:清末“裁驿”的态度、举动及反响被引量:2
2014年
在清末的制度转型中,明显呈现出中央政制设计与直省新政施行之间不同步的现象。中央政制需要平衡部院、人事的利益冲突,而直省州县则更加强调新政改革的现实作用,在中央部院因故未能推动政制改革时,直省督抚常从本省利益出发而推动相关新政在具体地域的实施。以清末"裁撤驿站"为例,尽管朝野对驿弊了然于胸,但中央与直省官员对裁驿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最早裁撤驿站反是江西巡抚的个人推动。详析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进一步了解清末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复杂面相和人事利益关系以及中央与直省的权责分野和消长升降。
吴昱
关键词:清末新政反响
“置邮传命”与政治运转:清代“邮政”的传统内涵被引量:2
2014年
"邮政"一词,其涵义在清末制度转型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转化过程。清代的"邮政",主要以"置邮传命"为宗旨,在朝廷的政治生活中担任传书递命以及作为维系朝政运转、训谕直省督抚及肃清州县吏治的政举。其重心,不在邮递之具体运转,而在于驿传的政治含义,亦即是其与朝政国命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在传统的政治体系之中,邮驿之"政"义未能给体制本身的顺利运转提供足够的支持,在清末改革的背景中逐步被"裕国便民"的新式邮政所取代。
吴昱
新知先行:清末新式邮政制度的知识背景
2015年
清末的制度转型,往往以新式知识的引入与认识作为先行。发轫于英国的近代新式邮政制度,伴随着中外贸易的深入与个别商埠邮政机构的建立,其服务体系、递运方法及裕国功能,逐渐通过报刊舆论及游外官绅的介绍进入中国。尽管由于守旧官员的反对,新式邮政未能及时兴办,但这些宣传与介绍,无疑为新式邮政的建立奠定了知识基础,为新式邮政机制的建立做好了准备。
吴昱
关键词:清末知识背景
共1页<1>
聚类工具0